古代四大悲剧元曲(他创作出上古时代三部曲)

古代四大悲剧元曲(他创作出上古时代三部曲)(1)

编者按:2022年7月5日上午,由长安街读书会、研究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主办的《晚夏殷商八百年:大历史视野下的早中国时代》新书发布暨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中国民俗学会首席顾问宋兆麟、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高江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晓东等与会嘉宾,以“探源中华文明 畅谈晚夏殷商八百年”为主题,分别从历史、文献、民俗等不同角度,对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等进行了解读。

下文系根据张大可先生的讲话录音整理而成。

古代四大悲剧元曲(他创作出上古时代三部曲)(2)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先生发言中

我觉得李(琳之)先生做的这个工程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筚路蓝缕,只是个起头,这本书价值也正在于此。

人类文化历史的发展,不管你是什么城市,有什么发展,首先得有语言。只有语言才能使人群体生活,才能发展文明。语言产生以后就推动了人类创造智慧。语言产生了,就会产生历史,这个历史就是口传历史,也就是传说历史。

文字方面,文字加记载,我们称其为人文历史,司马迁的伟大创造就在于他将中国上古时代的传说历史转化为人文历史。他创造了《史记》,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一个理论指导性的东西。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近代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以来,考古学取得了大发展,以考古学为中心,包括民俗,包括天文等等,就是李琳之讲的断代工程的综合性,综合运用这些成果,把传说历史转化为人文历史。

李先生带头开创了一个把考古历史转化为人文历史的先河。他创作出上古时代三部曲,就这个价值来说,怎么评价都不为过,这是他的一个伟大的创造。

古代四大悲剧元曲(他创作出上古时代三部曲)(3)

《晚夏殷商八百年:大历史视野下的早中国时代》,李琳之著,研究出版社,2022年6月

之前的两本书,就是《前中国时代》和《元中国时代》我没看。早中国,也就是《晚夏殷商八百年》,这个我看了。我对这本书的印象,就是他在恢复古代的那个场景,就是还原古代历史是怎么创造的,我觉得这个立意挺好,方向也对。

这本书的整个构架,从内容上来看,晚夏到商朝这八百年,基本上达到了他要要勾画的目的,历史叙述还是清晰的,我觉得第七、第九章写得最好,把那个场景恢复得很清晰,很有条理。

李先生的书是开创之作,理论建构有商榷余地。我觉得书里章节展开架构不错,每章开头有个简短提示,然后展开叙述。但把注释放在章后注,费篇幅且对读者意义不大,我觉得要变成页下注。而且重要典籍如《史记》,可能引入好几十条,全部重复了一遍。那个注释是废话,没有用处的。可以来个说明,或者前言,或者后记,我引用的哪些重要的典籍,一次介绍完。前言或者后记没有介绍的,正文中必须在页下注明它的原始出处,这就叫补充。

我为什么提到这一点呢?这是编撰的组成部分。我有个表兄写了博士论文《宋朝家族公社》,正文不到20万字,注文超过20万字,引用600多本图书,页下注来补充。我写文章很简单,两条证据说清楚,绝不写第3条。

书中理论建构按你现在的说法是划为城邦、古国、王权(国)、帝制(国)四个阶段。我赞同这四个阶段的划分,它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如果说马列主义是西方的,放之四海为东方所用。那我们反过来,东方的也应该放之四海,也能为全世界所用。

换句话说,人类历史发展,不管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它真正有建树的,都可以放之四海。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就觉得司马迁的建构也是可以放之四海的。我外语不通,西方的著作看得少,但我认为司马迁的思想是可以和马克思相比的。他俩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构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都是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

司马迁说过这么一句话:“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探究人文历史发展规律。当时没有那个概念,但是司马迁的观察就是“治乱兴衰”,也叫改朝换代。为什么要改朝换代,他要找出这个问题,要避免这个东西。这是他的主题,高屋建瓴。我看中国找不出第二个司马迁,西方也没看到有第二个马克思,找人类历史规律,探索历史发展脉络。

再就是孟子提出过一个问题,人这么聪明干嘛要打仗?诸子百家的兴起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孟子说,谁打战谁先上断头台,把打仗的都杀光,就不打仗了。孔子说,不要造兵器;老子说,小国寡民;兵法家说:以暴治暴。这个问题到今天都没解决。直到今天21世纪,全世界科学发展这么快,还没解决,人们还在打仗。

古代四大悲剧元曲(他创作出上古时代三部曲)(4)

《元中国时代:公元前2300-前1800年华夏大地场景》,李琳之著,商务印书馆,2020年9月

我们的人文科学要解决这个事。现在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千年前,司马迁就提出了。《史记》的构架,司马迁为什么从黄帝写起?既反对了他父亲司马谈的观点,也反对了孔子的观点。

《黄帝本纪》一共不到500个字,把国家的构成观念写得清清楚楚。国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只有修炼驻兵,只有战争才能创造国家。平乱、诛暴、御外都需要军队。他在此基础上构建《五帝本纪》。国家制度不断完善,到了舜禹时期,国家已经有了20多个部门。整个《五帝本纪》说的就是怎么建立国家和怎么完善国家……

司马迁说国家就是大家庭,个人是小家,国家是大家,大家和小家发生冲突,首先考虑大家。这就是家国情怀和大一统的思维。然后不断走大,全世界就变成一个家,就没有战争了,但是家守不好也要乱。司马迁实际就是构筑了一个国家观(司马迁的国家观)。

现在回到《晚夏殷商八百年》这本书上。你分的城邦、古国、王权(国)、帝制(国),是从上层建筑架构方面提出来的,但它的基础是经济基础。社会的底层基础讲的是工具,郭沫若应该和西方差不多的,把青铜时代看作是奴隶社会。郭沫若东西我看了,我不赞同他,我认为中国没有奴隶制社会。是不是奴隶制社会,应该看奴隶是不是国家主要经济生产的承担者、创造者,如果是,这才叫奴隶制社会。农业社会是农民,工业社会是工人。有奴隶不等于奴隶制社会。

好,现在反过来说青铜器的问题。青铜文化的出现是和大规模社会发展生产相适应的,世界每个地区都不一样,非洲到十八、十九世纪,大部分还是原始社会……我看李先生谈青铜(文化)是西边传过来的。这个可能就解决了我们的一个疑惑:为什么巴蜀古国的青铜那么发达?要是说从西半球传来,这个我觉得可以解释了。我看你前言,你是把西方和中亚、西亚青铜时代挂钩的,但是你在叙述时说大禹时候就有青铜了,这是矛盾的。

你这个书名晚夏到殷商取得好。但是早中国和前中国我看不懂。这个“早”和“前”有什么区别。早就是前,前就是早。早要是解释为早期,那不如叫早期比较明确。你说个早中国不明确。你说殷商是青铜器鼎盛时代,你在第七章讲的是青铜鼎盛时代,我觉得讲得有理有据,它的这个型制、质量、数量等等。但是你没讲透啊,西周的青铜怎么样。你要交代清楚,整个中国的青铜史是多长。

古代四大悲剧元曲(他创作出上古时代三部曲)(5)

《前中国时代:公元前2300-前1800年华夏大地场景》,李琳之著,商务印书馆,2021年9月

这本书起头在哪里?司马迁从黄帝开始,司马光从战国开始,他不往前走。所以我们中国一代一代写,改朝换代,叫断代史。因为它是自然断线,一个王朝自然断开。如果我不从这个断线写,必须有个理论,你这个理论在哪里?你说八百年青铜鼎盛时代,应该叫中国青铜鼎盛时代就完美了。

你这个鼎盛到底成不成立我没有研究,但是你的研究没有完全规范。公元前2413年往上推,公元前2530年,黄帝就起始于这一年。那我们今天呢,按照科学讲,黄帝他是个时代,符合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这个时间概念。黄帝时代是城邦,邦就是国家。它应该是古国时代。那么王权(国)时代,夏商就是王权(国),照你这个写法,西周就是帝国了。它没有进入帝国。夏商周在中国,是天子诸侯共治天下。交通达不到,也没有那么多兵。一直到秦始皇大一统才进入帝制。所以夏商周就是王权时代,五帝本纪是古国时代。 按照这么讲,你三部曲没有完成。

整个来讲呢,我只看到这本,没看前两本。我的理解是,(你是在)把近代科学发展以来的考古学成果转化为人文历史。你是在做第二个司马迁的工作。

这个工作我觉得是两段。在五帝之前是填补空白,是创造、建构,五帝之后是要补充。你这个交代得不清楚。你可以在每个章节多加两句话,从哪里到哪里。你这个实际上就是编年史,史记本纪也是编年史。你这样下来,就比较清晰了。

考古学是要把每个事情搞清楚,这个挖出来什么东西就是什么东西,不能有任何添加。但是搞历史要有添加,要构成一个整体。你这本书是要有创造性的添加的,现在我们讲复兴中国文化,从这个角度讲,你这是开了一个头。(李琳之对张大可先生所提问题的答复,请点击“关注”,查看“琳之说史”2022年10月20日:《新知识:前中国、元中国、早中国三个时代是怎样划分的?》)

附注:

李琳之,历史学者,出版有《中华祖脉》《家国往事》《祖先,祖先》等十余部著作。其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前中国时代:公元前4000~前2300年华夏大地场景》《元中国时代:公元前2300~前1800年华夏大地场景》和由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晚夏殷商八百年:大历史视野下的早中国时代》三部著作,构成了其从公元前4000至前1046年一个完整的上古史体系,是国内外第一套用考古学结合文献学揭示出黄帝至周初历史发展脉络的系列图书。

《前中国时代:公元前2300-前1800年华夏大地场景》一定程度上揭开了半坡、后岗一期、西阴、大汶口、红山、凌家滩、良渚、屈家岭和龙山等诸多考古学文化族属之谜,梳理出了公元前4000~前2300年华夏、东夷和南蛮三大集团成长、发展、壮大,以及相互之间交往、冲突和融合的发展脉络,揭示了炎、黄、蚩尤及其之后颛顼至帝尧各族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首次系统地还原了早期中国诞生之前这1700年中国大地上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还原了中华文明滥觞、形成和发展的璀璨历程。

《元中国时代:公元前2300-前1800年华夏大地场景》初步揭示了最初中国即陶寺古国起源、发展、壮大和衰亡的历史过程,揭示了陶寺古国和石峁古国、石家河古国之间恍惚迷离的外交关系脉络,理顺了尧舜古国和先夏、早夏以及古三苗等古国酋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梳理出了夏朝起源、建立、发展,直至夏中晚期都邑二里头城址“国上之国”广域王权的出现这段历程的主脉。

《晚夏殷商八百年》自2022年6月出版后,先后入选了长安街读书会2022年6月第5期好书、百道网2022年7月好书、中国出版集团2022年第4期好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网“社科好书”、今日头条好书等推荐榜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