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田老师是个怎么样的老师(你知道啥是大语文)

你觉得田老师是个怎么样的老师(你知道啥是大语文)(1)

现如今诸多人士(专业、非专业)都可以对语文、对语文学习品头论足,指点一番。因为语文大家都能看明白,“指点”起来又好上手,所以就全民论语文,于是就有了“大语文”的说法。特别是在教培界祭出“大语文”大旗的,可谓数不胜数,粗略算来全国不少于100家(绝对保守估计)。好像不说自己的语文课是“大语文”,就不主流了,不摩登了,就不吸引眼球了。可是,“大语文”到底是个啥呢?

有人认为“大语文”就是把学生从语文课堂中“解放”出来,不再分析文本、鉴赏表达,而是多读书、再多读书;有人认为“大语文”就是把天文地理、风花雪月、攻杀战守各种引进语文课,拿来主义;有的人认为“大语文”就是不用现在的教材教了,换教材、自己编教材,求新……

你觉得田老师是个怎么样的老师(你知道啥是大语文)(2)

以上说法对吗?有些道理,只是有的以偏概全,有的流于泛泛,有的流于形式,都有问题,在下不敢恭维。那么,大语文教学是啥呢?大语文教学的确要我们将语文教育的视野放宽,注意那些语文书本教材、语文课堂以外的东西,而这些素材和资源可谓俯拾即是。“大语文”不是指各学科门类(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等)的综合,应该是阅读、写作、听说交际等各种教学能力的相互渗透,是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教学环境间的配合。单纯把“大语文”看成“生活的外延”的话,有些大杂烩、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意思了。

咱们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是要培养能表达、会思考、有胸怀、抗挫折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为师者先得做到以上几点,而不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能表达针对的就是语文的工具性,不能想象一个表达欠佳、语无伦次之人会有什么大的成就,连话都说不清的主儿,你还想他能做什么?所以“大语文”培养的人要“能表达”,这是前提。

你觉得田老师是个怎么样的老师(你知道啥是大语文)(3)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本质区别,所以大语文系统必须以“学习语言”为轴心。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所有目标只有全部围绕这一主轴运转时,才能明确清晰,以简驭繁,和谐运行。如果只是一味“成其大者”,那么离独立设科和班级授课的初衷就渐行渐远了。因此,我们只能将这种“大语文”观念渗透进语文教学中去,而且这种渗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因此渗透的切入口要小,工作要做的细致踏实,比如字词句篇、比如作文的“一文两改”,这是根本;当然,在“有料”的前提下要“有趣”,让老师和学生感到具体事功的成就和学习的愉悦,而不是“上课热热闹闹,下课两手空空”。

而会思考、有胸怀、抗挫折针对的就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所有人都在聊语文的人文性,但是能把“人文性”说出个“一二三”来的并不多。就像现在很多“高手”在大谈各种教学思想,其实怎么落实呢,“高手”并不知道,只是用名词来代替思想罢了,这种做法多少有些可笑、可怜。会思考就是说我们的学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有求异的思维,要在多数人都认同某事时再多想一步,比如说像评价一下王阳明先生。有胸怀就是说咱们的学子看问题多从大处着眼、做事呢从小处入手,不可志大才疏,也不要一叶障目,比如说就像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先生。抗挫折就是说咱们的学子得经得起打击,别有点小失败就寻死觅活的,要有“就算明天是世界末日,我也要认真地种下一株葡萄”的情怀,比如说像威灵顿将军。

你觉得田老师是个怎么样的老师(你知道啥是大语文)(4)

因何举王阳明、梅贻琦他们三位呢,因为他们都不是专攻语言文学或语言文字的,并且在各自领域都是出类拔萃的大家,语文底子都很扎实(姑且这么说吧)。

话说回来,可以综合各种语文能力训练,能够让你的学生能表达、会思考、有胸怀、抗挫折的语文课就是“大语文”,不管你用什么教,不管你的课堂形式是怎样的!这就是“大语文”有法,法无定式!

时至今日,语文独立设科已经走过了一百多个春秋,时代又赋予了语文教学新的内涵。无论如何,语文教学关键是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能让它离中心目标偏移得太远,不要让语文来承担本来不应该由它来承担的责任,否则就是得不偿失。

一句话:以应试促素养,还语文以语文。这是真正的大语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