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东汉思想家王充(东汉初年思想家王充)

王充是我国东汉初年具有唯物主义精神的思想家。王充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境虽然穷困,但他父亲省吃俭用还是竭力生办法让王充读书。王充六岁开始读书识字,八岁到私塾学习。他聪明而又用功,学业成绩很突出,小时候写出的文章就很受人称赞。王充从小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不喜欢打闹,也不象有的孩子爬高上低,提鸟捕蜂,而是每日专心致志地读书。

关于学习东汉思想家王充(东汉初年思想家王充)(1)

王充尊敬老师,热爱同学,守纪律,有礼貌,在上百个同学中,只有王充从没有因为犯过失或完不成课业而受到批评,大家公认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受到师生的普遍夸赞。因为王充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后被推举到京城洛阳的太学去深造。太学是当时全国最高学府,那里不仅有丰富的藏书,而且那里的教师都是全国有名的大学者。能到那里学习,王充自然感到特别高兴。在太学里,直接指导王充学习的,就是大学者班彪。在名师指导下,王充学习非常勤奋。

关于学习东汉思想家王充(东汉初年思想家王充)(2)

班彪学识渊博,讲课时广证博引,引用了许多材料。王充为了弄明白老师讲的道理,就把老师引证的材料一一仔细阅读,引多少就读多少,一点也不遗漏。这样,王充不仅彻底弄明白了老师讲的道理,而且养成了博览群书的习惯。他如饥似渴地几乎读遍了太学所有的书籍,有时间还经常和同学们共同研究学问。太学里的书读完了,王充就到外边找书读。当时洛阳街市上有很多书铺,那里什么书都有。可是王充家里很穷,买不起书,他就到书铺里去阅读人家出售的书籍,把书铺当成自己的“图书馆”。

关于学习东汉思想家王充(东汉初年思想家王充)(3)

不分春夏秋冬,不论风里雨里,王充每天一早就去到书铺,寻找自己没有读过的书,读了一册又一册,读了一天又一天,跑了这家书铺又跑那家书铺,终于读遍了九流百家的重要著作。他怀着对知识的渴求,记忆力又很强,往往读过一遍就能记着书上的主要内容,甚至能够背通主要章节,并且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就这样使自己的学识日渐渊博起来。当时太学主要是学习儒家的经典著作,王充却不愿抱着一家之言,自头到老。他除了攻读儒家学说外,还广泛研究各家的学说。他读书的范围非常广泛,哲学、历史、语言、守学、地理、科技等各类书无所不读。

关于学习东汉思想家王充(东汉初年思想家王充)(4)

这个年轻人象海绵吸水一样,吸收着各种知识。王充在读书时还善于思考,不盲目地迷信书本,敢于大胆怀疑。在他的《论衡》一书里,就提出了不少古书中存在的错误。从太学出来后,王充也曾做过几次小官,但时间都不长,便被排斥走了。因为王充为人正直廉洁,有骨气,不肯与统治者同流合污,能为劳动人民说话。失官以后他就埋头做学问,虽然过着困顿而不得温饱的穷苦生活,但他对这些毫不计较。

关于学习东汉思想家王充(东汉初年思想家王充)(5)

王充晚年,在自己家乡,一边教书,一边著书立说。为了集中精力著书,他闭门谢客,拒绝一切社会应酬。为了不耽误时间,不打断思路,他在自己的书房和卧室的桌子上、窗台上、门上、柜子上,甚至院里、厕所里,都放上笔刀简牍,想一点就写一点,走到哪里写到哪里。为了著述《论衡》一书,他搜集的材料堆了三间房子。

关于学习东汉思想家王充(东汉初年思想家王充)(6)

晚年的著述生活是在极艰苦的环境中度过的。他年老体弱,仅靠教学来维持生活。同时他埋头著书也受到一些人的讽刺嘲笑,说什么他不是出身名门,根本不配著书立说。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王充凭着坚毅不拔的精神,日以继夜地勤奋著书,一连写作了好几年,终于完成了这一部二十多万字的,闪放着唯物主义光芒的巨著—《论衡》。历史学家范文澜称它是“黑夜里发出的人民智慧之光的明灯”。

本文乃作者生长在高山上的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