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正宗土白话:趣说怀庆方言之六十九

“赶老犍”与“打嗝逗”

在现代汉语中,“疟疾”“腮腺炎”“呃逆”“鸡皮疙瘩”是对人们所患疾病或出现生理现象的标准称呼。

但在怀庆方言中,疟疾却被称为“赶老犍”;腮腺炎被称为“痄腮”;呃逆被称为“打嗝逗”;鸡皮疙瘩被称为“寒毛骨嘟”。

疟疾,属于一种寄生虫感染性疾病,患者主要会出现发热、寒战以及多汗等症状,所以也称打摆子。至于怀庆方言为何称为“赶老犍”,来源无考,可能只是一种语言习惯吧。

腮腺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儿童多发病,方言中俗称“痄腮”。患者两腮红肿疼痛,有些还伴有发热。在古怀庆府民间,流传一种治疗此病的土单验方,就是取用端午这天捉到的蛤蟆和墨锭加以炮制,制成“蛤蟆墨(俗读mēi)”,利用蟾酥的解毒消肿功能,来以毒攻毒,治疗有奇效。

怀集正宗土白话:趣说怀庆方言之六十九(1)

此图选自网络

呃逆,一种生理现象,一般上是吃饱饭后因受凉而使膈肌痉挛后喉头发出声音,也叫打嗝儿。因其喉头会阵发出“嗝逗、嗝逗”的声音,所以方言中就形象地称此种现象为“打嗝逗”。民间多用突然拍打其身体或提出莫名其妙问题的方法,来转移其注意力,以消除这种现象。

鸡皮疙瘩,也是一种生理现象。因受冷或惊恐等原因,导致皮肤上起的类似于鸡皮上的小疙瘩,在方言中被俗称“寒毛骨嘟”。皮肤在受到刺激后收缩,汗毛根部就鼓起小骨嘟,所以称“寒毛骨嘟”也是挺形象确切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