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苦槠(却自带甜味能生吃)

#丰收中国#

导读:常被认成苦槠,却自带甜味能生吃,味道不输板栗,过去常捡来喂猪

这个季节,山里的板栗又大量成熟了。只是今年因为高温、干旱的原因,导致我家乡这边很多的板栗个头都不大,有些里面的果肉都还没有长大,只有一个空空的壳子。

昨天和父母去山里打板栗,一个下午把整棵树都给打下来了,也就是十来斤的板栗。如果是往年的话,至少能打下来七八十斤。父母还说,今年的板栗太小了,还不如之前你们捡的甜槠呢。

广西的苦槠(却自带甜味能生吃)(1)

是啊,这样小的果实,确实是不如甜槠。这也让我想起了儿时和小伙伴们去山里捡甜槠的经历,估计现在很少人认识甜槠了,好些人还常把它当成是苦槠。但它却是自带甜味的,并且生熟都能吃,甚至味道比板栗还要好吃,然而现在却很少见到了。

甜槠是什么?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也见过苦槠,然而知道甜槠的人却并不多。主要是因为在自然界中,甜槠要比苦槠稀少得多。

甜槠在民间也叫它茅丝栗、丝栗、甜锥、反刺槠、小黄橼、锥子等,它也是壳斗科、锥属的乔木植物,这种树长得高大、粗壮,有些能长到20几米高。

广西的苦槠(却自带甜味能生吃)(2)

在笔者老家的后山上有一片野生树木,其中就有几棵甜槠树,它四季常青,长得非常高大。听村里人说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而它的高度目测有30米,胸径都有七八十厘米了,要两个大小孩才能抱得住。

甜槠在我国的分布主要是在长江以南,它喜欢生长在海拔500-1500米的丘陵,或者是山地密林中。这种树一般都是在春季四五月份开花,而果实却要到第二年的9-10月份才成熟,是一种比较慢熟的果实了。

甜槠的果实和苦槠也是很相似的,外面有一层坚硬的外壳,并且果子很小,要比很多的板栗都要小很多。而它成熟了以后,就会从树上掉下来。然后掉在树下面,真的很不好发现。

广西的苦槠(却自带甜味能生吃)(3)

尤其是遇到秋季下雨以后,经过秋风的吹拂第二天早上会发现树下掉了很多。如果刮风的时候站在树下,就会像下雨一样噼里啪啦地往下掉果实。

在过去农村里很多的小孩子就会去山里捡甜槠,一部分是用来给人吃,如果捡得比较多,则会拿它当饲料用来喂猪,当时一上午捡一麻袋不费劲。

毕竟在当时很多农村娃学费的来源就靠家里的几头猪,为了让猪吃好点,长得胖一点卖个好价钱,所以小孩子也很乐意去山里打猪草,捡各种野果来喂猪,其中甜槠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猪饲料”。

甜槠和苦槠有什么区别?

估计有些不认识甜槠的朋友们,会把它当成苦槠,并且发出疑问,这东西能吃吗?其实甜槠和苦槠的区别也不是太大,因为它们都是壳斗科,锥属的常绿乔木植物,只是苦槠分布更广一些。

广西的苦槠(却自带甜味能生吃)(4)

而且要说这两种的区别,应该就是一种的果实是自带甜味的,一种就是自带苦涩味的。这种区别就好像是一种植物的两个不同品种而已。

既然叫它甜槠,顾名思义它的果实吃起来是甜的,而且它是可以直接生吃的,一点苦味没有。把它采摘下来以后,用牙齿咬开外壳,里面的果肉如同板栗一样,富含淀粉,吃起来也是甘甜的。

当然了,它不光是可以生吃,也可以像板栗一样炒着吃,煮熟了吃等。在过去条件差,农村很多家庭都会在秋季的时候去山里捡一些甜槠,然后炒熟了当零食吃。虽然它的个头很小,比板栗要小很多。

广西的苦槠(却自带甜味能生吃)(5)

但是果肉却很粉糯,并且甜味足,吃起来比板栗更美味,晚上看电视时候就成为了解馋的零食。另外甜槠还因为富含淀粉,还可以磨粉做小吃,或者是用来发酵后酿酒,当然了在以前还经常用它来喂猪,是一种不错的猪饲料。

而苦槠则不同了,它自带苦味的,原因是苦槠中含有较多的涩味单宁物质,因此它既不能生吃,也不宜炒熟了吃。不过聪明的古人,在食物短缺的年代,还是发现了苦槠也能制作成为美食。

广西的苦槠(却自带甜味能生吃)(6)

那就是把它经过多次浸泡、漂洗以后,去掉涩味以后,然后制作成为苦槠豆腐,在以前不少人家就是用它做豆腐吃,而如今库煮豆腐在有些地方更是成为了特色小吃,在市场上售价比肉还要贵。

写在最后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已经很少有人去山里捡苦槠、甜槠了。在笔者的家乡这边,早些年因为发展种植,山里的甜槠树也基本被砍伐掉了。并且因为种植板栗的人多了,它的个头比甜槠大很多,自然也就很少人再去捡甜槠了。

广西的苦槠(却自带甜味能生吃)(7)

虽然甜槠味道不错,生熟都可以吃,但毕竟个头太少了,里面的肉不多,吃起来也麻烦,所以市场上基本也见不到有卖,想吃的话还真的难买到。

各位朋友,你们吃过甜槠吗?不要把它当成苦槠了,这是自带甜味可以生吃的,味道比板栗还要好吃,如果你的家乡有,不要错过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