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证实的三个未解之谜(原来我们曾经看过的这些未解之谜都是假的)

相信许多小伙伴都看过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例如:世界未解之谜,中国未解之谜,消失的爱斯基摩村庄,伊拉克巴格达电池,百慕大恐怖传说,会移动棺材的墓穴等等。

这些未解之谜总是非常恐怖,非常奇异。令我们很疑惑,又很兴奋。总是希望着,未来有一天,我们能够知道这些未解之谜的真相。不过,以下这些未解之谜,其实都是“编的”,亦或者是伪造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 消失的爱斯基摩村庄

被证实的三个未解之谜(原来我们曾经看过的这些未解之谜都是假的)(1)

一个人的消失也许是种偶然,那一个拥有2000男女老少的村子的消失又如何解释呢?

1930年11月,猎人乔·拉贝尔穿着雪鞋艰难前行,他正去往位于加拿大北部安吉库尼湖岸上的爱斯基摩村子。拉贝尔对那村子非常熟悉,那是一个兴旺的拥有2000村民的村庄,村民以捕鱼为生。

然而当他到达时,那村子不见了。所有的草棚和石屋都不复存在,只剩下一堆焖火和一锅烹调好的食物。拉贝尔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人们便开始进行调查,发现了一些怪异的事情:

假设那些村民是集体迁移,却没有留下任何脚印;村子里的狗都已饿死并被埋葬在一个12英尺高的雪堆下;村民的食物和存粮仍旧好好地待在谷仓中。最后一个让人们惊恐的发现便是:所有爱斯基摩人的祖坟都被挖空了,墓碑被垒成两个巨大的石冢。远处,地平线上闪烁着奇特的蓝色极光。

这个“未解之谜”相信大家的印象非常深刻吧?

这个“未解之谜”最早刊登在1959年发表的《陌生的科学》这本书里,并且进行了润色。

他是从一个叫凯莱赫的加拿大记者发表在《丹维尔蜜蜂报》上的一篇文章那里得到灵感:

1930年11月27日,猎人乔·拉贝尔在安吉库尼湖发现了6个空帐篷,生活在这里的25个爱斯基摩人神秘失踪了,甚至还配了一张照片——后来被证实这张照片照自1909年,一点关系都没有。

加拿大皇家骑警也特地辟过谣:安吉库尼湖所在的冰天雪地里根本不可能存在大部落。

美国著名科学作家兼制片人、电视主持人布莱恩·邓宁在每周的《Skeptoid》节目中也专门辟过此事件的谣——虽然至今人们还把这个恶作剧当做未解之谜看。


2.伊拉克巴格达电池

被证实的三个未解之谜(原来我们曾经看过的这些未解之谜都是假的)(2)

1936年6月的一天,一群筑路工人正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城外修筑铁路,忽然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板,上面刻有许多古代波斯文字。工人们感到非常惊奇。他们继续深挖,结果发现是一个巨大的百板砌成的古代坟墓。古墓惊动了伊位克博物馆的考古工作人员。他们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发掘。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工作,考古学家们找到了许多文物。尤其是打开石棺以后,发现了大量从公元前248年到公元前226年帕提亚王朝时代的器物。在这些古物中,发现了一些奇特的陶制器皿、锈蚀的铜管和铁棒。

当时担任伊拉克博物馆馆长的德国考古学家威廉·卡维尼格这样描述:“陶制器皿类似花瓶,高15厘米,白色中夹杂一点淡黄色,边沿已经破碎。上端为口状,瓶里装满了沥青。沥青之中有一个铜管,直径2.6厘米,高9厘米,铜管顶端有一层沥青绝缘体。在铜管中又有一层沥青,并有一根锈迹斑斑的铁棒。铁棒高出沥青绝缘体一厘米,由一层灰色偏黄的物质覆盖着,看上去好象是一层铅。铁库的下端长出铜管的底座3厘米,使铁棒与铜管隔开。看上去好像是一组化学仪器。”经过鉴定,卡维尼格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在巴格达出土的陶制器皿,是一个古代化学电池。只要加上酸溶液或碱溶液,就可以发出电来。”

卡维尼洛的论断震惊了考古学界。如果承认这是一个古代电池,那就意味着,早在公元前3世纪居住在这一地区的波斯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电池了。这比公元1800年由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伏特发明的第一个电池早了2000多年。于是,许多考古学家纷纷从世界各地赶来,希望对这个古代电地进行仔细研究。但就在这时,卡维尼格和古代电池都不见了。人们四处寻觅,毫无结果。

原来卡维尼治带著巴格达电池悄悄地返回到了德国。他用带来的陶制器皿、铁棒、沥青绝缘体和铜管组合成了10个电池。几个月后,卡维尼格在柏林公布了更为惊人的消息。他说:“古代人很可能是把这些电池串联起来,用以加强电力,制造这种电池的目的在於用电解法给塑像和饰物镀金。” 有人指责卡维尼格是骗子、神经病。考古学界争论更是激烈。

古代就有电池了?难道是外星人造的?还是史前文明?

这个陶器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但是挖掘记录没有很好保存,其历史范围的描述很不可靠。按照类型学分析,此种风格的陶器是萨珊王朝 (224-640年)时期的, 因此很有可能比所声称的时代要晚很多。

年代:不属于考古学的“史前”时期,称为史前古物,是明显的造谣。

功能:可以产生微弱的电流,与古巴格达人的宗教体验有关,低电压的感觉被认为是一种与神的交流,因此这个东西不是主要做为电能来使用。

有的科学家认为这种微弱的电流是用来对患者进行电疗的,看来杨永信落后了西亚一千多年。

当然,真要是按照卡维尼治的做法,也不是不可以用来进金银小器物的电镀。

至于这个电池的电压,还不如一个水果电池。


3.百慕大三角之谜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涉险经历百慕大三角的人物,是世界上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公元1502年,哥伦布率领的远洋船队第四次远航美洲。船队在靠近百慕大时,海面上突然刮起狂风,船只好像航行在峡谷之间,几乎看不见天日。有丰富航海经验的哥伦布急令船队掉转航向,向佛罗里达海岸靠去,以避开这股凶猛的暴风。令哥伦布感到惊奇的是,此时船上所有的导航仪器全部失灵,舵手和水手们晕头转向,无法辨清方向。还算他们运气好,最终船队歪歪扭扭地从波峰浪谷间摆脱了危险。事后检查,船上的磁罗盘的指针方向已从正北方往西北偏离了36°。

心有余悸的哥伦布在写给国王的信中记述了这次危险的经历。信中,哥伦布如此描述这次惊心动魄的航海历险:“当时,浪涛翻卷,一连八九天,我的两只眼睛看不见太阳和星辰……我这辈子看见过各种风暴,但是却从来没有遇到过时间这么长、这么狂烈的风暴!”由于哥伦布的经历至少还属于那些尚可解释的遭遇,因此在当时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

关于船只和海员在百慕大三角连人带船神秘失踪的事件,最早的记载是在1840年。当时,一艘由法国起航的船只“罗莎里”号,运载大批香水和葡萄酒,行驶到古巴附近失去联络。数星期后,海军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内发现了“罗莎里”号,船只没有任何的损坏痕迹,船上空无一人,所有船员如同人间蒸发了一样。但是货舱里的货物均完整无缺,而且水果仍很新鲜。可是,为什么船上的水手都失踪了,没有人能够解答,船上唯一幸存的生物就是一只饿得半死的金丝雀。到底船上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从此之后,类似的失踪事件在百慕大三角频频发生。

最恐怖的一个“自然现象”之一,因为据说很少有船只,飞机在经过这段路线时,能够逃脱百慕大的“魔爪”

真相:这是一个典型的科学骗局,它的起因只是二战中几个美国飞行员在此海域失事。但由于百慕大地处航运的关键部位,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百慕大政府不仅没有尝试去澄清这个显然不存在的“死亡三角”,反而大肆渲染,甚至绘声绘色地将其印入旅行手册中。直到1980年,美、澳科学考察队联合发表声明,声明中称,百慕大没有任何超越自然的地方,甚至事故率比其他海域还要低 。

也就是说,这个“骗局”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百慕大三角旅游。


4.会移动棺材的墓穴(巴巴多斯的棺材)

18世纪末,瓦尔朗有一个富裕的庄园主托马斯·蔡斯,他在巴巴多斯岛上建了一座岩石墓穴,被称为蔡斯墓穴,墓穴用非常坚固的珊瑚石垒成,再用水泥加固,门口用大理石封住,平时都用大锁紧紧地锁住。

1807年7月,托马西娜·戈达德夫人被第一个安葬于此。一年以后,2岁的女孩玛丽·安娜·蔡斯被安葬在这里。1812年7月6日,玛丽的姐姐多丽丝也被安葬在这里。

同年年底,道貌岸然的庄园主托马斯·蔡斯先生,这个被所有人讨厌的家伙也躺进了这个墓穴。

按照当地巴巴多斯习俗,富有的人使用笨重的铅封结构的棺材,这种棺材需要6到8个壮汉才能移动。托马斯先生的棺材更是沉重,至少要十几个小伙子才可以移动。到这时,这个陵墓看起来十分正常。所有的棺材都有序整齐地躺在陵墓内。

巴巴多斯棺材第一次移动

四年以后,1816年9月25日,只有11个月大的萨缪尔·阿莫斯又要被葬入这个陵墓。当陵墓唯一的入口,那块沉重大理石墓门被打开时,陵墓中一片狼藉,原本横放的玛丽小棺材被底朝上扔到一个小角落里。戈达德夫人的棺材被翻转了90度。那个最重的托马斯的铅棺材也被移动了好几米远,并且翻转了90度。陵墓入口在被打开前完好无损。托马斯先生的铅封棺材重达半吨,是怎么移动的呢?人们没有找到答案。人们将棺木重新摆好,并且加强了陵墓的守卫,期望这种事不要再发生。

六个星期后,小萨缪尔的父亲萨缪尔·布鲁斯特在奴隶起义中被杀死,其灵柩也要被安葬在陵墓中。随着大理石墓门缓慢地移开,棺材又一次动了!陵墓里乱七八糟,像是被龙卷风袭击过。戈达德夫人的木棺已经变成了碎木条。人们把它捆成一捆,放在墓室的墙边。教区的托马斯·奥德森教区长和另外三个人将墓室彻底搜查了一遍。四周没有裂缝,更没有暗道。地面也相当干燥。人们开始有点恐慌,但是还是有大批的人对此非常好奇,他们甚至希望下次的葬礼能够早点举行。

巴巴多斯棺材第三次移动

1819年7月17日,蔡斯家庭成员特马西亚·克拉克夫人去世,陵墓再次打开。除了戈达德夫人碎成木条的棺材仍像三年前那样斜靠在墙边外,其余的棺材又一次被移得凌乱不堪。这更加令人费解,戈达德夫人不稳定的棺材木条没动。所有的棺材和墓室又被彻查一遍,仍然没有任何线索。那些棺材又被放回原位。人们在地面上洒上一层厚厚的白色沙子,以便能留下什么东西的脚印或痕迹。沉重的墓门又被水泥封死,而且在水泥没上加盖了封印。

巴巴多斯棺材第四次移动

人们对此事越来越好奇,他们等不及下次葬礼。1820年4月18日,为了解开棺材移动之谜,立刻再次打开陵墓。消息很快传开,地方长官和一些尊贵的客人也来观看。封印没有被动过。水泥被敲开后,大理石墓门仍然难以移动,原来是托马斯先生的铅封棺材以一个很陡的角度顶在了门上。更奇怪的是,除了戈达德夫人的碎木棺材没有移动外,其他的棺材再次移动。可是沙子上没有丝毫棺材拖动的迹象,也没有入侵者的脚印、地下水的痕迹。陵墓也没有裂痕和石头的松动。

棺木被移动了四次,让蔡斯家族成员个个骇然,于是便把墓穴内所有的棺材全部搬移出,这里便成了一座充满传奇的空墓。如今,这空墓穴依然存在,成了巴巴多斯岛上一个有名的场所。但棺木为何会移动,到现在仍旧是一个谜。

苏格兰诗人、民俗学家安德鲁·朗格最先对该故事进行了考察,他在1907年12月发表于《民间传说学会志》上的文章中列举了该故事的来源——19世纪的基督堂区教区长托马斯·H·奥迪森所讲述的轶闻。

朗格列举了奥迪森叙述的几个不同版本。在查阅了巴巴多斯岛的相关文档求证后他得出结论,除了一个声称在1820年4月开启墓门时在场的叫做内森·卢卡斯的人的一份“未出版的第一手记述”外,不管是基督堂区的埋葬纪录还是在当时的巴巴多斯的报纸上,都找不到任何证据说明这些事情发生过。

美国作家杰罗姆·克拉克研究则近一步认为,托马斯·H·奥迪森在讲述时的细节"前后矛盾",没有两个版本是完全相同的。但是无论如何,大部分流传的故事最后都追溯到了奥迪森教区长的口述。

科学怀疑论者乔·尼克尔则认为这是与共济会有关的骗局。该故事中的“神秘的墓穴”这一元素,常见于共济会的寓言。在古老的传说中,“神秘的墓穴”代表着死亡,也是唯一能够获得神圣的真理的地方。他认为蔡斯墓地中埋葬着的至少有两人是共济会成员,并且在1943年的时候,同样的“棺材移动”的故事也“发生”在巴巴多斯的另一个含有共济会成员的家族墓穴里。乔·尼克尔认为该故事的真实值得怀疑。


好啦,那么本次未解之谜的骗局,就分享到这啦,感谢大家观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