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观角度分析蒙娜丽莎的微笑(第一次写观后感)

《蒙娜丽莎的微笑》我看了好几遍。第一次是因为大嘴美女朱丽叶·罗伯茨。第二次是因为《死亡诗社》,此片说是女版的《死亡诗社》。第三次是因为喜欢女主们的衣服。第四次我愿意认为是因为影片开头新学期开学仪式。后面就是纯喜欢了。

从主观角度分析蒙娜丽莎的微笑(第一次写观后感)(1)

阳光倾泻而下,从打开的门中照进礼堂,每一个人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Who knock at the door of the learning?”

“I'm every woman” ——"What do you seek?”

“To awaken my spirit through hard work and dedicate my life to knowledge”

"Then you are welcome. All women who seek to follow you can enter here. I now declare the academic year begun."

1953年秋,美女老师Katherine Walson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职位-著名卫斯理女子学院美术老师。她期待着在这儿大有作为。50年代,这所聚集着全美女子精英的学校教学重点却是婚姻和家庭。用Katherine的话就是“一半以上的孩子已经结婚,另一半一、两个月内也要结婚。她们在这儿学习只是等待,等待有人求婚。”

而她想改变这一切。

改变在五次Katherine的课堂教学中逐渐展开。第一次是Katherine的第一堂课。她按课本准备的教学遭到了孩子们无情的打击和蔑视。一张张划过的幻灯片和学生们的流利解释让Katherine猝不及防,幻灯结束,Katherine张着嘴不知所措。学生们没有给她说话的时间,在轻蔑中离开了教室。这为后来自由的教学模式做了铺垫,也设置了极好的悬念。

第二次就是Katherine的第二堂课。她有备而来,准备了三张幻灯片。Carcass by Soutine, 她自己5岁时的画和她妈妈的照片,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第一张画很丑陋,配以学生们的低头翻书和Katherine的反击并略带挑衅的回答“You tell me.”。停顿一下,“Carcass by Soutine, 1925”。然后用“There's also no textbook to telling you what to think”开始了她关于独立思考的理念灌输。如果她妈妈的照片是著名摄影师拍摄,它还仅仅是张照片吗?它是不是艺术品?怎么区分艺术品的优劣?谁来判定?学生们争论后,她又回到第一张画,并告诉她们:“Let's try to open our minds to a new idea”。

第三次是Katherine带学生们去看杰克逊·波洛克的《秋韵》。她没有像其他老师和学生们以为的那样,在看后写点什么。“You are not required to write a paper. You are not even required to like it. You are required to consider it”。我只是想让你们思考。

第四次是她讲梵高和《向日葵》。梵高终其一生,一幅画也没卖掉。人们是在他死后很多年才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他拒绝为了大众的品味改变他的理想,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拒绝妥协。这仿佛在映射着Katherine,她所倡导的独立思考,女性不依附于婚姻追求卓越,这一做法是有价值的。而她也不会为腐朽传统妥协。这在影片后面得到了回应。Katherine拒绝接受校方提出的继续留任的诸多附加要求,决定离开。在Joan的提议下,学生们送来她们作画的《向日葵》和心爱的老师作别。无限感慨涌上心头,Katherine微笑着,泪光盈盈。她走出屋外,抑制着自己的心情。

这次讲课也将影片推向了高潮。婚后返回课堂的Betty和Katherine发生了争执。Katherine并不接受学校关于允许结婚缺课的规定,要求Betty不能缺课和不交作业。于是她们有了一段对仗式的争吵。

“Don't disregard our tradition just because you are subversive.”

"Don't disregard this class just because you are married."

"Don't disrespect me just because you are not. "

"Come to class, do the work, or I'll fail you."

"If you fail me, there will be consequences."

"Are you threatening me?"

"I'm educating you."

"That's my job."

Betty仗着老妈是校董会主席,嚣张的要教育老师了。但她并未占上风且理亏,于是在晚上的秘密团体聚会中,Betty再次挑起事端,和被邀请而来的Katherine冲突。Katherine不满Betty的态度,也不满她说漏Joan申请法学院并被录取,更没打算屈服于她们家的权势。所以回了她“You're good at butting into people's business.”。气恼的Betty写了篇社论,要像赶走校护士一样赶走Katherine。

"One must pause to consider why miss Katherine Walson, instructor in the Art History Department, has decided to declare war on the holy sacrament and marriage. Her subversive and political teachings encourage our Wellesley girls to reject the roles they were born to fill."

第五次课是Katherine的爆发,她被彻底激怒了。再次上幻灯片,展示卫斯理毕业生的真实写照,煮饭、熨衣服和束腹。学习的诗、物理等知识被拿来做这些,还有束腹被冠以给与自由。一切多么荒唐,你们自己思考过吗?但你们赢了,这个国家最聪明的女性。因为我从没想到为了追求卓越,我会去挑战你们生来注定担当的角色。镜头划过Betty,她的表情不是胜利,而是愧疚,和在Katherine面前的无地自容。

影片在Betty骑自行车追赶老师,和老师依依惜别中结束的。背景声音是她在自己的最后一篇社论中对老师的不吝赞美之词。

从主观角度分析蒙娜丽莎的微笑(第一次写观后感)(2)

这部影片是关于女权主义的,但并非女权至上。Joan没有选择Katherine所期待的家庭事业兼顾,而是选择了自己想要的家庭。Katherine惊愕之余依然送上了她的祝福。这是影片的一个亮点。女权主义不是一定女强人。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才是女权主义的意义吧。影片是在讲50年代的美国,可今天看来,无论内容、服装、风景都不落伍。不仅不落伍,还有历久弥新之感。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