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临千字文40句(千字文正讲雲腾致雨)

yún téng zhì yǔ lù jié wéi shuāng

雲腾致雨,露结为霜。

【字形的演变及基本字义】

每日一临千字文40句(千字文正讲雲腾致雨)(1)

“雲”,本义是:气团在天空飘浮。“雲”是“云”的繁体字。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山川气也。“雲”作名词时,指云彩,借指高空,也是云南的简称。作形容词时,有盛多、高、疏远、漂泊不定等意;作动词,指说、有、是等意;也用作助词、代词。

“腾”,本义是:马凌空跃起。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传也。在这里的意思为:升入空中、上升。“腾”作动词时,还有使房屋空出之意;也用做副词,突、忽之意。

“致”,本义是:走到、达到。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送诣也。“致”作动词时,有招致、造成、求取、奉献、归还、到达等意;作副词时,通“至”,极、尽之意;也作名词,意为情趣、兴致;也用作形容词。在这里是导致、致使的意思。

“雨”,本义是:天上云层降水。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水从雲下也。“雨”是个多音字。读yǔ,作名词用,指降到地面的水,比喻朋友、教导之言等意。读yù,作动词用,指下雨、天上降下、密集的射击或投掷等意。

“露”,本义是:夜间气温下降后,户外空气中的水汽因饱和而在地面物体上形成的水珠。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润泽也。“露”是个多音字,读lòu时,用于口语,是显出、冒出之意。读lù,作名词时,有滋润、恩泽、水气、糖汁等意;作动词时,有显露、败坏等意。

“结”,本义是:用红绸带上的死疙瘩象征解不开的姻缘。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缔也。“结”是个多音字,读jiē,作动词,指植物长出果实;作形容词,指坚硬、牢固之意。读jié,作名词,指用绳线等绾(wǎn)成的疙瘩,也有关键之意;作形容词时,比喻心情烦闷、心里有结等。在这里是聚、合、凝结之意。

“为”,本义是:母猴。《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给、施。“为”是个多音字,读wéi,作动词,有做、干、制作、治理、学习等意;也做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读wèi,作动词时,有帮助、告诉之意;也作介词用,有因为、由于、为了等意。在这里是成为、变成的意思。

“霜”,本义是: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的白色结晶。《说文解字》的解释是:露所凝也。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霜”作形容词时,用于比喻白色、高洁等意。

“雲腾致雨,露结为霜。”这句话的意思是:云气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露水遇冷就结成霜。除了这里所讲的云、雨、露、霜,另外还有雾、雪、冰、冰雹等自然现象。云是由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雨滴和雪花就是由水滴和冰晶增大而形成的,其增大程度受气温、气压和空气流动变化的影响。强盛的积雨云可能会形成冰雹。江河湖海,以及土壤和动植物的水分,随时蒸发到空中变成水汽,进入大气层后,成云致雨,然后又返回地面,渗入土壤或流人江河湖海,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雨水”、“白露”和“霜降”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名称,又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一种现象。白露是指气温渐凉,夜来草木上可见的白色露水。露水四季皆有,但秋天特别多。在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热量散失很快,地面气温迅速下降,空气含水汽的能力减小,大气低层的水汽就附着在草上、树叶上等,并凝成细小的水珠,即露水。露水对农作物很有好处,就像雨水一样,能滋润土壤,起到帮助植物生长的作用。

“露结为霜”刚好符合时序,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在9月6日左右,霜降在10月22日前后。先有露,后有霜。霜是水汽在温度很低时的一种凝华现象,跟雪很类似。《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讲:“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通常是树叶枯黄,户外植物上通常会结白霜,这是因为夜间植物散热慢,地表的温度又特别低、水汽散发不快,还聚集在植物表面时就结冻了,因此形成霜。科学地讲,霜是由冰晶组成,和露的出现过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时,水分从空气中析出的现象。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露点(水汽液化成露的温度)高于冰点,而霜点(水汽凝华成霜的温度)低于冰点,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温度低于摄氏零度时,才会结霜。

《千字文正讲》

每日一临千字文40句(千字文正讲雲腾致雨)(2)

《千字文》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独特的地位,被公认为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识字读物,也是成人进德修业的必读之书。本书原文采用由南北朝时期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的有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精思巧构,音韵谐美,通篇以儒学伦理为纲,字里行间无不蕴含天地之道与为人处事之理。本书作者精通中国古典,讲解生动形象,文字简洁,很有可读性,无疑将推动国学的传播与普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