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1)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2)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3)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4)

作者其人:

张若虚,唐朝诗人,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张若虚其人生平极少,留下的诗作也不多。唐朝是一个奇妙的时代,是一个诗歌光辉灿烂的时代,张若虚就凭此一首《春江花月夜》就可跻身唐朝诗人第一序列,与李白、杜甫等人起名了。盛唐之下,色彩斑斓,诗歌发展到顶峰,各种天才诗人、旷世诗人不断涌现。张若虚这个是人就是那么一个人就靠此一首就可以名垂青史,万古流芳了。此篇被后世之人称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它是一座高峰,它是盛唐一个写照,它是后世诗人无法跨越的鸿沟,它是无数后人反复吟诵,多次引用,不断化用的模板,将古人对月亮的意境推上了顶点,在诗中你可以找到所有对月亮意境的汇总。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5)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6)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7)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8)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9)

二、诗歌大意:

春天的江水滚滚东流在如海口出与海面齐平连成一片,在海面波涛起伏间一轮明月缓缓升起。 波光潋滟的江波在月光的照耀下随波涌动奔向千万里之外,何处的春江没有明月照耀,何处的月亮没有皎洁的月光。顺势而下的江水顺着弯弯曲曲的河道绕过草木丛生的水中高地继续流淌而去,月光下的树木丛林中的花草被照耀的都像霰珠一样亮光闪闪。月光倾泻而下,就像寒霜在空中飞舞一样无从察觉,沙汀上白沙与白色月光交融分不清哪里是月光,哪里是白沙了。远远望去,白色月光与潋滟的白色江面融合成统一的白色,一尘不染,在洁净的空中,一轮明月自顾自悬在空中。站在江边的人是谁先看到这轮明月的?这江上的明月又是哪一年开始照耀这江边的人的呢?人生一代一代无穷无尽,但是这江上的月亮却是一年年的没有什么变化总是相似的。谁也不知道江面上的月亮在等待什么人?只是看见月亮照耀下的江水滚滚送向大海。每每这个时候,总有游子像天边的白云一样缓缓的向天天游去,只留下遥望的妇人站在青枫浦口有着说不尽的忧愁。这是谁家的游子驾着一叶扁舟远行?又是谁在身处高楼在月下远眺相思离人。只是可惜楼上月光不断移动,它最应该照耀在思妇的梳妆台上。月光照耀在门帘子上,任凭思妇怎么卷也卷不走;照耀在思妇的捣衣砧上无论怎么擦拭也擦不去。我知道你现在也在看着月亮只是它不能为你我传送音信罢了,但我依旧希望随着月光来到你身边陪伴你。传尺素的鸿雁无论怎么飞也飞不出这无边的月光,月光照耀在江面上鱼龙跳跃激起了阵阵波浪。昨天夜里梦见闲潭边上繁花落尽,不禁伤感不已,这大好的春天已经过了一半,自己却还是不能回家。奔逝的江水伴随着春光将要消失殆尽了,水潭之上的月亮也慢慢的西斜就要落下去了。海面上升腾起了雾气将斜月包裹着,好像要藏起来一样,而身居碣石和潇湘的离人们仍有千万里无限的路程。

也不知道在这样美好月光照耀下有几个离人趁着月光归乡,只要那西落西沉的月亮摇散着满江的离情笼罩着江边无言的树林。

赏析:

诗歌的好坏,没有一个标准,但是能够让人读后,被感染,被浸染,被诗中描写的东西所吸引,并有所感悟,那么这就是一首好诗。如果这首诗构思奇妙,词句优美,比兴排比对仗工整,诗人意境悠远,而超脱,那么这就是一篇难得佳作了。如果诗歌能够让人如临其境,赞叹不已,甚至惊奇无比,甚至为其他诗人引用或化用的模板,甚至可称为“万诗之祖,百家之师”的诗歌,那就是上上佳作,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那么如此看来,《春江花月夜》就是这上上佳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绝非浪得虚名。冠绝古今者,将月亮和离别描写到如化境的也独此一首。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10)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11)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12)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13)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14)

全诗开篇就为大家描绘了一副春潮涨水,海上升明月的壮阔景象。春江涌动,海面升腾,一轮悬月,光照千里,时间静止了,空间无限在放大。镜头开始展开,波光潋滟,千里涌波,让人思绪万千,这个时候诗人开始思考人生了,何处的春江没有明月照耀呢?以上几句多次出现的“生”字,颇值得玩味,春江推动海面上升,明月在海水接触之地冉冉升起,生机在涌动,大自然的脉搏的在跳动!

江水奔涌而来,绕过弯弯曲曲的长满鲜花和草丛的原野,月光倾泻而下,如同万道银光照耀在花草树木上,光彩闪闪,如同霰珠一般,光灿灿的美妙无比。白色是什么?白色是纯洁、神圣,春江生机勃勃,皎月当空,如银壶泻光,将整个世界都笼罩在银色光辉里。“流霜不飞”、“白沙难分”,美妙的恬静的夜晚,由远及近,由低到高,由小到大,在张若虚神人的笔下,慢慢展开,让人不知道在梦里还是在现实里。意境营造已入化境,天地万物皆可为其所用。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15)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16)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17)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18)

万物涤清,让人飘飘欲仙在其中,诗人不禁自问:“这个江边的人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见到这月亮的呢?这个月亮是什么时候开始照耀在人身上的?”宇宙之大,人类渺小,探索人世间的奥秘,从古有之,今天的张若虚也不例外。古人思索的结论多是感叹人生苦短,或者时间易逝等等,可是张大诗人别开生面,立刻指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往复无穷,可是天地永恒,这江月年年一样。月常在,人易老,本该伤感,可是诗人似乎并没有为此有过多的感伤,因为他知道有眼前这无尽的美景就足以,何必作无谓的慨叹!不变的江月在等待何人?为啥江水滚滚不为眼前的美景所感动止步呢?作者笔锋一转,开始为写人世之间的离别之情作准备,过渡的不着痕迹。

白云寄愁思,枫浦最愁人。白云悠悠是离别游子无限思念,青枫浦口思妇哀怨不断。月光下谁家游子远行?明月照耀下的阁楼上又是谁家思妇彻夜难眠?可以想想作者作为第三人,站在上帝视角认真俯视着人间的离别,一边是驾船远游的游子,一边是独上高楼的思妇,互文手法,相互映照,曲易通幽,别有一番滋味。月光有情也无情,在思念对方的人眼里,月光照耀下的阁楼冷清,随着时间的推移,时而照耀着栏杆,时而照耀着梳妆台,可是不变的还是那个思念的人儿,徘徊着迟迟不肯离去。照耀在珠帘上,怎么卷起珠帘也还是卷不动思妇的相思之苦,照在捣衣砧上,拂来拂去,怎么擦拭不去。传神的徘徊,卷不动的离愁,还有那捣衣砧上的月影,将抽象的思念具象化,将本无感情的月光拟人化,诗人巧妙之笔,堪称天人。我们好像看到一个思妇无聊之际在楼阁栏杆处徘徊,百无聊赖之际时而卷卷珠帘,时而轻拂捣衣砧的月影。两人纷纷抬头望月,无言描述这相思之情,多么希望自己能够跟着月光,来到你身边,与你相聚,以慰藉心中之苦。月光照耀下的江波,何止千万里,就连鸿雁也飞不过去啊,只留下鱼龙跳跃留波纹荡漾。鸿雁传尺素,是古人表达相思书写信札的典故。鱼腹传书,可代为表达思念。但是这两个神奇的事物都无法表达和传递我对你的思念啊。看来只能梦中相会,梦到繁花落闲潭,春光一流逝走一半,你却还不还家。游子在旅途,思妇盼他回家,江水流春,时间已经到了后半夜,月亮西斜,思念至此,你不回家,望断天涯路,今夜月光下不知又有几人归家,清冷的后半夜只剩下满江思绪摇曳星辉与江边春树融为一体,也是在此处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推向这苍茫的江面。其中“摇”字最为新奇,将静中之动表达传神,星坠沉河,情摇江数,撒落满地思念。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19)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20)

全诗以月贯穿全诗,有春江、春潮,有明月初升,有花草树木,有离人别愁,画面感极强,让人如临其境,描写物象惊艳,丰富多彩,可大可小笔触,将景物搬送人前。全诗写景完美,写物细腻,写里离愁思念,洞穿人心扉,韵律极佳,像一首完整的神曲,给人无限遐想!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21)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