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西出函谷关究竟去了哪(老子出函谷关去了哪)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家都对这句话耳熟能详,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时至今日,人们依然阅读《道德经》,上千年已经过去了,道德经没有丝毫的过时。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古代圣人之一,学识卓越,即便是当时的孔子也曾问礼于他,李聃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孔子叹曰:“老子其猶龙乎?”

老子西出函谷关究竟去了哪(老子出函谷关去了哪)(1)

然而,关于这位道家祖师爷的历史记载。纵观道教整个的发展历程,却并没有多少明确的记述。甚至,连他老人家的行踪基本上也都是处于一个“未知”的状态。尤其是关于老子当年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底去了哪的问题,更是成为了一个千年的谜团。

历史记载,老子晚年乘青牛云游天下,传讲道家学说以经国济世、开化西域。西行途中老子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被关令尹喜挽留著书,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千古名篇、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

老子西出函谷关究竟去了哪(老子出函谷关去了哪)(2)

但是,其在函谷关创作完道德经之后,就骑青牛出关,一路西去,从此不知去向。

不过,针对老子出关行踪的“未解之谜”,有学者却在四川成都的青羊宫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因为,在青羊宫里至今还保存着一块始刻于唐朝的石碑——《西川青羊宫碑铭》(据考证,该石碑距今已经有整整1000多年的历史)。

而且,这块石碑的“碑铭”上对于当年尹喜和老子的最后的那次交谈,确实是有着非常明确的记载。

老子西出函谷关究竟去了哪(老子出函谷关去了哪)(3)

根据这个“碑铭”的说法,当年尹喜和老子的会谈并没有完整,老子在讲到一半的时候,提出了有要事处理,就先走了。而分手的时候,尹喜还想要完成下一半的讨论,问老子“何时还能再见面?”,老子当时回答“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

多年后尹喜已成一代“大师”,老子也如约赶到了成都青羊,在这里师徒二人继续对大智慧讨论,传为了一代佳话,后人为了纪念这个事件,于是修建了一座道观“青羊观”。同时也正是因为相传道教2位祖师爷在这里论道,“青羊观”很快就成为了巴蜀最核心的道观,道家的圣地。

老子西出函谷关究竟去了哪(老子出函谷关去了哪)(4)

一直到唐朝时期,唐僖宗李儇落难之时,曾在“青羊观”暂居过一段时间。就这样青羊观与皇家结缘后,很快便得以重修扩建,并且还将“观”更名为“宫”。而“青羊宫”自此以后,也迎来了自己发展最为鼎盛的一段时期。

综上可知,若《西川青羊宫碑铭》这个说法属实,那“老子到底去那里了”这个千年之谜就被解开了,他最少来过四川,且在这里开了讲坛,传播他的思想。

老子的智慧虽然写在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久远,却是对现在21世纪的人们依然可以起到指导意义,贯穿古今。

老子西出函谷关究竟去了哪(老子出函谷关去了哪)(5)

短短五千多字的《道德经》但里面全是老子的大思想大智慧历经数千年而依然受用,启人心智,仔细品读,让人醍醐灌顶。

它不但是一本哲学书籍,还是一篇韵文,字字句句之间全是高度的浓缩,语言堪比艺术品,很是优美。

纪晓岚曾对《道德经》赞不绝口:“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就连鲁迅先生也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老子西出函谷关究竟去了哪(老子出函谷关去了哪)(6)

因为道德经全书字字珠玑,因此非常深奥,读不懂的人,觉得晦涩,读起来更是一脸懵。因此,我推荐大家可以尝试读一下全注全译图解的版本的《道德经》,原文、注解、解析等一应俱全,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道德经》的精髓。

老子西出函谷关究竟去了哪(老子出函谷关去了哪)(7)

这套《道德经》一共有四册,仅需要68元,不仅仅是可以自己看,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国学文化的熏陶,赠送朋友也是十分有面子,是不是很划算呢?

喜欢的朋友请点击下面的图片购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