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长大后最容易成功的方法(驭风男孩在逆境中成长)
文/花小匠
生活,真实的生活,就是一场战斗,需要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
——约翰.班维尔
《驭风男孩》,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故事背景发生在非洲的一个贫穷国家——马拉维。马拉维的经济非常落后,这里的人们以种植业为主,这也就注定了靠天吃饭。然而遭遇水涝和旱灾后,马拉维的百姓颗粒无收,从而面临严峻的生存困难。而威廉,一个因凑不够学费而被学校开除的13岁男孩,却在被退学后没有自暴自弃,然后研究出了拯救村庄的办法。
《驭风男孩》宣传海报
从被退学,到遭遇天灾,再到找到方法帮村民们渡过难关,13岁的威廉解决了连政府都无法解决的问题,甚至成为一个救国英雄。从生活环境、家庭环境、性格这三方面,可以分析得出威廉能做到这些的原因。
马拉维位于非洲东南部,地形狭长且地形复杂,这严重限制了马拉维的发展。它的经济只能以农业为主,但人们连用于耕种的牲畜都没有,更不用说现代的机械化生产设备。在这里,完全依靠人力去劳作。经济的严重落后让马拉维成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他们严重依赖国际援助,而政府却腐败无能,还一度跟国际关系紧张,导致援助被西方国家所冻结。
洪涝和干旱灾害,让村民们常年失收,自产不足和失去援助的双困局面,让生存成了最严峻的问题。与此同时,人们因为害怕浪费仅有的生存资源,对他的建议充耳不闻。即使有告诉人们科学能带来希望,他们也不愿去尝试。人们宁愿向上天祈祷平安度过灾难,也不愿相信威廉。这让威廉意识到人们思想的封闭与落后。
威廉
正是糟糕透了的生存生活环境和那与众不同的观察洞悉能力,促使威廉希望能做点什么,改变干旱这一现状。威廉认识到知识就是最好的生产力,他想用知识去造福自己的民族。这成为威廉学习知识、探索科学的最强动力。
虽然威廉生活极其困苦,吃不饱饭,还被迫退学,但他仍然坚持学习。他还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他会去思考单车的车灯怎么依靠转动而发光,研究怎么把垃圾场捡来的零件变成有用的东西。善于思考的能力让他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存环境紧密的结合起来,最终找到获得水资源的方法。
奥里森·马登在《一生的资本》说过这么一句话: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威廉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没有被糟糕的环境所吞噬淹没,相反,还利用仅有的条件去改变整个大环境,不仅拯救了自己和家人,还拯救了整个村庄甚至整个民族。
排队领低价粮食的村民
面对穷途末路,人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威廉能成功引水,可以说是环境造就了他,环境促使威廉走在前面,他上过学,他懂别人所不懂的。他相信科学,这激发了他拯救民族的决心。
从该事件来说,威廉不仅拯救了人们的生命,也拯救了人们的思想,他为这个落后的国家打开了一扇窗,让人们看到了知识的力量。从水泵流出来的水不仅灌溉了土地,也灌溉了人们贫瘠的思想。
威廉的父母知道自己儿子头脑聪明,不应该被浪费掉,就想让他多学点知识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不是像他们这样一辈子窝在贫穷的村庄,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于是他们用并不多的积蓄给他买了套校服,并付了首期的学费。
穿校服的威廉
谁能想到,突如其来的天灾让全家的生存都成问题,无法按时缴纳学费的威廉只能退学。退学期间,威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以及向老师请教,得知自行车车灯发光的原理,这让他对“如何发电”产生极大的兴趣。威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母亲后,母亲带着他去说服校方领导让他重返校园,至少让他可以免费使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查找资料,以便进行更深入的学习研究。而校方最终被成功说服。
在母亲的支持下,威廉的学习欲望得到前所未有的支持。在图书馆,他孜孜不倦地学习物理相关的内容,探求如何发电引水的真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明白整个原理,从而带领众人做出风车发电的模型。
拿着这个模型,威廉来到田埂找到正在锄地的父亲,向他说明一切,父亲开始认为威廉在异想天开,不同意他“胡作非为”,甚至让他跟着到田里锄地。母亲的一句“我不想再失去了”,让父亲妥协了。他还是明白灵神终究是靠不住的,只有靠自己才能看到希望,也明白自己的倔强和所谓的尊严只会让家人更加痛苦,于是同意威廉拆解自己的自行车用来制造大型风车。
威廉在搭建风车
在父母的支持下,威廉和众人一起搭建大型风车,最终成功发电引出地下水,解决了干旱带来无法耕种的问题。
流动的水,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在这干旱的大地蔓延着,一个少年的天赋在父母爱的包围下得到发挥,从此他的人生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威廉是个热爱科学的小机灵鬼,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他更喜欢动手实践,经常自己组装零件,修理电器。他会观察生活现象思考它们是怎么运作的,也会向老师请教一些电器怎么制作的问题。对科学的一步步探索,让他明白他们可以通过发电抽取地下水缓解干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于是他努力说服老师让他借用图书馆的书进行更深入的学习,遭拒后并没有气馁,他让母亲看到自己的天赋和能力,获得母亲的帮助,母亲带着他去跟学校领导争取使用学校资源的机会。
威廉每次想要做什么事情时,他总会遇到很多的阻拦,但他都会想办法去化解,正是对科学的热爱和信仰,他才能一直勇往直前。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直到成功为止,这是他当时热衷于发电引水所表现出的执着精神。
威廉给父亲说自己地伟大“计划”
威廉拿着做好的模型向父亲讲解发电引水的原理,想要借用父亲的自行车作为发电的工具,父亲对此大发雷霆,“就凭你做的这些玩具?把这蠢东西给我拿远点!去给我犁地!”
面对父亲的勃然大怒,威廉没有退怯,第二天,他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来到家门口堵住父亲,想要去抢父亲的自行车,只可惜,小伙伴们还是被父亲给吓跑了。“我是你的父亲,你怎么联合外人来对付我?”这让威廉父亲更加生气了。
伊坂幸太郎说过:人类最大的武器是豁出去的决心。威廉深知自己的方法可行,怎么样他都要去尝试一下,面对拒绝尝试的父亲,他试过讲道理,试过强行抢自行车,无计可施后,把母亲请了出来。如果父亲的一个“不”字,威廉就退缩了,那就没有后来的成功。豁出去的决心,是创造奇迹的开始。
有的人说,不可否认威廉是用知识改变了命运,知识确实在他的成功里起了极大的作用。但是知识要用起来才是有价值的,他的成功在于他努力为运用知识创造条件,他的努力和对科学的热爱都为发电引水提供契机。
13岁的威廉,年纪虽小,但是内心很强大,大到让我觉得自己很脆弱。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坚持的背后有不为人知的苦与甜,无论怎样,付出了守住了总是会有回报。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天灾非绝路,希望且相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我们都听说过,威廉的故事也可以这样形容,原本并不宽裕的生活加上天灾让威廉一家陷入了极度的贫穷,威廉不仅没得上学,全家人连生存都成问题,可以说是陷入了绝境。但在绝境中,威廉却凭借自己的力量看到希望,创造奇迹,最终绝处逢生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威廉在努力说服父亲
生活总给我们各种考验,若抱着消极的心态,我们就很容易被苦难所打倒,但积极的心态,能让我们更好应对生活的泥石流,找到黑暗处的阳光,点亮生命的灯继续前行。站在太阳底下,有阳光也有阴影,背向阳光看到的永远是阴影,面向太阳,才能沐浴阳光。
天灾并非绝路,希望会相随。如果你觉得路走到了尽头,试着拐个弯,或许柳暗花明又一村。
2.阻碍,接受并跨越,就是垫脚石
前进的路上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阻碍,如果被阻碍吓到,那它就是绊脚石,如果我们能正视阻碍并接受挑战,那它有可能是成功的垫脚石。正视阻碍,能让我们内心更加强大,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但是跨越阻碍,并不是那么容易。威廉之所以能跨越一个又一个阻碍是因为他对科学充满热情,能积极投入到其中,努力学习和实践。纪伯伦说过:“人的理想和成就之间有一段距离,只有靠他的热情才能跨越。”
当我们想要做成一件事时,要不怕失败,勇敢尝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你足够热爱时,失败从来不会是借口。很多时候,真正阻碍我们的并不是生活的苦难,而是思维。当觉得能量殆尽时,转换一下思维,让绊脚石成为垫脚石,那一定是人生中值得回味的美好经历。
3.前路漫漫,现在就是未来
威廉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不管外部环境如何,他从没停止过自己的脚步。他一直活在当下,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获取自己想要的。
家境贫穷,上不起学,他有空就去给别人修理电器,或去垃圾场淘点什么“宝贝”,贴补家用。喜欢科学,但没法在学校学习,他就私下向老师请教科学相关的问题,大胆去跟学校借用图书馆的书自学,还自己动手做实验和模型。面对旱灾,他努力想办法发电引水,并积极努力说服父亲获得父亲的支持……
威廉成功发电引水
他不会坐等家人挣够钱再去学习,不会因为不能上学就放弃对科学的研究,不会说连肚子都吃不饱就对旱灾的事不管不问。
骨子里的天性,让他对科学着迷,自然灾害的来临让他明白活在当下的意义:用当下所拥有的创造更多的美好。所以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去解决旱灾问题。
当下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未来,而未来取决于现在,只有现在过好了,未来才有可能会更好。前路漫漫,唯有对自己负责,未来才不会被辜负。正如阿尔贝·加缪所说: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当前的生活,与未来连接时,生命将获得一种新的意义。
结语:
驭风男孩威廉身上的光芒并不是这个贫瘠的土地就能包裹住的,他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意义:即使环境再糟糕,也要努力追寻美好,相信美好。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坚持初心,不轻易向命运妥协,更要努力创造条件改善所处的环境。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