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直播回放全过程郭德纲(德云社三俗大师)

2005年,我认识这个人周末常混在北京的南城他在茶馆里,说他的相声现在的他是最火的草根

《刚刚好》,是2005年郭德纲成名后,流传度很高的一首歌。

斗转星移,日转扶桑,一眨眼14年的时间匆匆而过,郭德纲从当年怼天怼地怼同行的“非著名相声演员”,变成了今天相声艺术的代言人。

2019年2月10日,人民日报更是转发9000字长文《那一年岳云鹏14岁,郭德纲26岁》,对这篇文章表示肯定。

郭德纲欣然转发回应: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

德云社直播回放全过程郭德纲(德云社三俗大师)(1)

人民日报的态度,或许有些欲语还休的意思,让人不禁猜想,相声的大旗是否要易主了

而郭德纲的十四字回应,却颇有“笑而不答心自闲”的意境。

1

1988年,姜昆在春节晚会表演了相声《电梯奇遇》

而这一年,15岁的郭德纲第一次进京,打算报考全总文工团,梦想有一天也能像他们一样,擦点粉、涂个红脸蛋儿站在舞台上,成为一名他口中的“主流演员”。

但他失败了。

德云社直播回放全过程郭德纲(德云社三俗大师)(2)

△唐杰忠、姜昆、郭德纲

5年后,红得发紫的姜昆又在春晚唱响《楼道曲》,侯耀文同台在场上装《侯大明白》。

如果你仔细体会,会发现后来郭德纲很多翻新后的传统相声,和“侯大明白”腌咸菜的幽默逻辑简直如出一辙,也许这就是这对未来师徒的默契。

但那时郭德纲大概只听到了《楼道曲》中催人奋进的劳动号子:

“同志们加把劲儿哟,嘿嘿哟吼!”

果不其然,郭德纲也加了把劲儿,这一年他第二次进京。可谁知更惨,呆了几天就灰溜溜的回家了。

德云社直播回放全过程郭德纲(德云社三俗大师)(3)

△侯耀文、郭德纲

从此之后,相声开始走下坡路,1994年侯跃文和黄宏的小品《打扑克》中毫不避讳的说道:“现在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

郭德纲不管这套。1995年,他顶着“相声不行了”的压力第三次进京,这一次他没再回来,在北京吃足了苦头。

德云社直播回放全过程郭德纲(德云社三俗大师)(4)

△黄宏、侯耀文《打扑克》

2

在北京的10年间,郭德纲吃过大葱蘸白面糊糊、从南二环走回大兴磨破过脚,在安徽卫视橱窗生活让人当过猴耍,也让房东堵在过屋门口卷街……

结果他却吃出了煎饼果子《文章会》,磨出了白糖粽子《大保镖》,耍出了超级玛丽《黄鹤楼》,卷出了《卖吊票》里的郭年糕……

2005年,郭德纲凭借对一系列传统相声的深度加工创作,以及符合大众口味的表演方式一炮而红。

可以说,郭德纲的这种改编风格,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后来相声创作的整体走向,乃至在今天全国各地的茶馆、剧场中,仍可以看到早期郭氏相声的影子。那时郭德纲纯是由老相声迷捧起来的,他知道这群人的痛点在哪里。

德云社直播回放全过程郭德纲(德云社三俗大师)(5)

痛点在哪呢?

“还是先搞笑吧,相声不搞笑就太搞笑了。”郭德纲如是说。

就这样,“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臭遍了街的心灵鸡汤在十年后的郭德纲身上应验了。

这时的郭德纲终于有底气拿出胜利者的姿态,给新仇旧怨来次大清算。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后,郭德纲打过嘴仗,打过官司,还打过记者。

天燥有灾,人燥有祸。

2010年,如火如荼的“反三俗”运动,在“郭德纲圈地、李鹤彪打人”事件的催化下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第一版德云四少”何伟、曹金、李菁、刘艺宣布退出,德云社停业整顿,进行自查。

德云社直播回放全过程郭德纲(德云社三俗大师)(6)

但一个月后,德云社复演,开售一小时门票就被抢空,黄牛党气的直骂街。

靠着新老观众的支持,郭德纲走出了第二次低谷。

复演后的郭德纲上台说的第一句话:感谢我的衣食父母……

但随着郭德纲的名气越来越大、受众越来越多,观众的成份也变的复杂起来,他的作品风格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而引发的新矛盾,至今仍未解决。

3

2011年,德云社复演后的转年,在十五周年社庆专场上,郭德纲编排了一部讲述“中国相声史”的相声剧,虽然这部作品距离真正的“史”还有距离,但这绝对是德云社最有意义的一次情怀专场。

但这次专场中,却发生了观众集体起哄、退票事件。

德云社直播回放全过程郭德纲(德云社三俗大师)(7)

△《中国相声史》

要知道,这部相声剧连“爱玩儿”的于谦都认真排练了好几天,而他和郭德纲的商演相声,对两遍台词儿就能上台。

郭德纲懂了,原来大部分人根本不关心什么狗屁相声史,人们追求的东西很简单:我花钱了,你逗我笑就OK。

如果这时郭德纲继续按照05年时相声特点继续创作,首先是难以应付高频率的演出,其次是没有接触过传统相声的观众,会在一定程度听不懂。

就这样,“后郭德纲时代”来了。

德云社直播回放全过程郭德纲(德云社三俗大师)(8)

又是一个十年。

如今的郭德纲早已成为纲丝们口中的拯救相声事业的人,甚至出现了“老和部队”、“钢丝节”、“德云女孩”等等以他为中心衍生出的亚文化。

但因“后郭德纲时代”的来临,网络上对于郭德纲作品的两种极端评价却从未停止过争吵和讨论。

“郭德纲现在的段子都是屎尿屁!于谦爸爸、媳妇、妈妈养活了半个德云社!”

这是与“纲丝”对立的一个群体——“纲黑”们发出的呐喊。客观的说,这群“纲黑”早年间绝大部分都是纲丝,他们见证了郭德纲早期作品的辉煌,郭德纲能火,他们功不可没。

德云社直播回放全过程郭德纲(德云社三俗大师)(9)

如此,我们可以试着去想一个问题:

郭德纲,甚至说德云社,他们说的是好相声吗?

4

在去年郭德纲主持的《相声有新人》中,曾有一对博士夫妻,在台上怒怼郭德纲,如果深究他们的矛盾根源,无非就一件事:

什么是好相声?

这期节目结束后,“纲丝”和“纲黑”空前团结,在网上对二位博士的表演及言论进行批判,从观众反应以及这俩人的水平来看,这个标准显然不能由他们来定。

德云社直播回放全过程郭德纲(德云社三俗大师)(10)

纵观中国百年相声史,从解放前随处可见的脏活臭活(夹杂低俗包袱的相声),到解放初的新相声、歌颂型相声,再到从辉煌走向没落的电视相声,最后到郭德纲的小剧场相声。

这种审美观的背后推动者是谁?毫无疑问是相声的主流受众

所以,什么是好相声?

谁能迎合,或者说谁能引导大众审美,谁说的就是“好相声”。当然,“好相声”也只是定义于这个时代下的。下一个审美周期什么时候来,谁也不知道。

而郭德纲在05年和11年,经历两次相声观众审美转变的过程中,都成为了主导者。在一片几乎空白的市场中,经过主流听众的检验,重新树立起了以他为标杆的相声评价标准。这个标准不是绝对的标准,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所以,以“商演能否卖出票”为指导思想的纲丝,和以“屎尿屁”为吐槽点的纲黑,一方害怕失去拥有的“好相声”,一方惋惜已经失去的“好相声”。

这两种相声不是一回事,所以这矛盾,谁也调和不了。

但要知道,郭德纲在改变自己作品风格的同时,从未放弃过抢救传统曲艺文化,致力于搜集、录制老艺人们资料和音像。

这其中说明的问题,就只能见仁见智了。

德云社直播回放全过程郭德纲(德云社三俗大师)(11)

郭德纲是个爱相声的人,《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道:

“我爱相声,我怕他完了。”

正是因为珍惜自己所爱,才让他坚持到今天。且不论今天郭德纲挣多少钱,出多大名,如果当年他一直惦记着“今天我得靠相声挣8千,明天挣1万4”,那就绝不会有第三次进京,更不会有今天相声市场的繁荣。

在一次演出中,郭德纲曾说过:

如果不是因为兴趣,我坚持不到今天。但越往后年纪越大了,未必还能在台上生龙活虎的。所以,您要捧,请您捧相声,别捧郭德纲。郭德纲早晚有死的那天,希望相声别死。

德云社直播回放全过程郭德纲(德云社三俗大师)(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