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首经典童年歌曲合集(童年记忆之二十四)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
跳下了山岗走过了草地
来到我身旁
泉水呀泉水你到哪里
你到哪里去
唱着歌儿弹着琴弦
流向远方
……
这大概是儿时的我从每周一歌听到的第一首美声唱法的歌曲。
每周一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播的一档音乐节目。就是每天中午十二点到十二点半,傍晚六点到六点半,重复播放同一首歌曲,每次到了这两段时间,我立即从书包里找出笔和记事本,一边手忙脚乱记歌词,一边竖起耳朵记旋律,连着一周,反复听,不觉就学会了一首歌。当时感觉这首歌与以往的革命歌曲有很大的不同。就像一弯清溪“叮咚叮咚”从心田流过,清新明快,意境开阔,让人眼前瞬间浮现出蓝天、白云、高山、流水、大海等意境优美的画面。
每逢星期天,跟小伙伴上山放牧,在山谷里遇见一眼“叮咚叮咚”的清泉,不由心里一动,便轻声哼起《泉水叮咚》这首歌,心想这首歌写的就是这山间的泉水吧!还默默幻想着让它带着我的心一起去看海。看海是孩童时的我最遥远的梦想。没想到长大后我真的追到了那座海滨城市工作生活。当然这是后话。我从每周一歌里听到最多的关牧村、朱逢博、郑绪岚等人的歌曲,比如《太阳岛上》、《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飞吧,鸽子》、《绒花》等,这些歌曲旋律简洁明快,生活气息芬芳浓郁。
后来有一天,每周一歌传出苏小明演唱的《军港之夜》: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
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
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海风你轻轻地吹
海浪你轻轻地摇
远航的水兵多么辛劳
……
第一次听到苏小明唱这首歌,感觉她的嗓音气息均匀、声线清晰,少了摄人的气势,却多了一份内敛的温柔和细腻的质感,就像大人常说的“天鹅绒般的声音”。歌曲中的每一个音符,都如同纤纤玉指轻轻触碰我柔软敏感的心弦。此前我从收音机里听到不少壮志凌云、爱憎分明的革命歌曲,调子虽然慷慨激昂,却很少能真正往心里去。就像一个人与对手在空中击掌,一拳打在空气上,没有回响。当然也有一些旋律优美的革命歌曲,一度打动过我的心。比如《微山湖上》、《映山红》等。可是,这些歌曲回避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而且也远离童年真实的生活。而苏小明这首歌,无论是歌词,还是意境,与此前的歌曲迥然不同。特别是这种独特的唱法,有些乐章近似语文课上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有些乐章又像是温馨甜美的摇篮曲,别有一番韵味,又能直抵人心。长大后才知道,这种新的唱法在当时引起了不小争议,有人说苏小明的歌,曲调咿咿呀呀,没有革命气势,纯属“靡靡之音”。当时新华社记者写的内参这样评价:“苏小明不可不唱,不可多唱,要适可而止。”
也有不少电影插曲被推荐成为每周一歌,像《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等。这类歌曲在作词、谱曲和唱法上与以往都有较大的不同,特别容易打动人。宛然一块海绵蘸在胭脂上,完全渗透并被吸收。一次,每周一歌播放了李谷一的《乡恋》。第一次听这首歌,只觉自己的一颗心就像一块薄荷糖完全融化在歌声里了——
你的身影
你的歌声
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昨天虽已消逝
分别难相逢
怎能忘记
你的一片深情
……
《乡恋》旋律深沉舒缓,歌词细腻感人,唱法缠绵悱恻、如泣如诉,仿佛来自心底的声音,极富感染力。长大后才得知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首流行歌曲,在当时同样饱受争议。有的说这首歌有资产阶级情调,纯粹是模仿洋腔洋调,应立即禁止演唱。今天看来,这首歌曲的最大特点,就是大胆融入现代元素,比如节奏富于变化、歌词人性化、旋律充满温情、唱法甜美,整首歌曲给人的感觉是“低、缓、弱、软”。使得那些听惯了“高、快、响、硬”的革命歌曲的耳朵感到陌生。
后来,稍大一点,就迷上了台湾校园歌曲,像《童年》、《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恋曲1980》等等 ,尤爱张艾嘉的《童年》。
现在回头来看,每周一歌在当时也算引领了一个时代音乐的流行方向,顺应了个体生命内心的情感需求。它的出现,就像中国音乐界的人间四月天,从积极向上、清新明快的美声唱法,到舒缓柔美的通俗唱法,再到打破当时被视为靡靡之音的爱情禁区的“气声唱法”,洗刷了千千万万个塞满“革命意识”的耳朵。也算是音乐领域的渐进式革命。不过,这种“革命”其实是对另一种“革命”的矫正。说到底还是对音乐艺术本身的回归,对常识的回归。对人性的回归。
哈哈,后面一段算是多余的话。它离童年太远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