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怎么做(婴幼儿心理发展)

图片来自网络,原创文章,欢迎转发朋友圈,公众号未经授权不要随意转载

大J的话

我身边朋友们的宝宝大部分都2、3岁了,他们总会时不时语重心长地和我说,好好珍惜现在这个时光,孩子越大越难带,调皮得不得了了。其实,我们所谓的“调皮”很多时候只是我们不了解孩子而已。

小D刚刚度过了矫正1岁,从最初的“屎尿屁吃睡”这些生理需求,我开始慢慢关心她的性格心理发展这些精神需求了。养育孩子其实也是父母知识储备不断升级的过程。尤其我想对早产宝宝的妈妈们说一句,我们之前花了太多时间关注宝宝的“生存”问题,但也要重视宝宝的性格培养。

大J的朋友王瑶,是一位儿童发展心理工程师,今天她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同阶段孩子心智发展的特点,以及父母应该要注意培养的方向。如果大家觉得感兴趣的话,今后大J会陆续和大家分享一些我“提前学习”的育儿知识。今天回复“心理书”,王瑶推荐大家一本适合我们这些新手妈妈读的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书籍。

婴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怎么做(婴幼儿心理发展)(1)

2岁~3岁 -- 人格发展

经过前两年对复杂世界的感知,到2岁左右,孩子开始认识世界了,明白客观世界是静态稳定的,对自己的感知和认识也有了一个基本和完整的了解。这时,孩子作为一个人的基本能力已经具备了,他们的愿望会空前膨胀,他们会开始坚韧不拔地尝试,试图做出改变世界的努力。于是就有了相应出现的各种自我中心的表现,也是我们通常说的“Terrible Two"、"Horrible Three"。

这个时候,孩子对自己的认识空前膨胀,同时对害怕和恐惧的情绪能力也相应发展,到了可以通过想象来让自己感觉到害怕的阶段了。因此他们既需要明确的界限,即什么是不可以的(告诉他们的“不可以”必须简单明确),同时又需要很大的探索空间,来保护他们达成目标的热情,这对将来孩子可以坚持不懈实现自己梦想是有帮助的。

同时,孩子也会越来越依恋妈妈。从心智发展来说,孩子是首先了解了妈妈不管在不在我眼前,她都是存在的。她才会哭闹,希望“在我想妈妈的时候,她应该立即出现在我身边”。这些希望如果不能实现,就会困扰自我中心期的孩子们。所以尽管我们看到孩子有哭闹行为,其实他们身上承受的疼痛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如果我们这个时候给孩子更多的理解,会更容易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心智。

婴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怎么做(婴幼儿心理发展)(2)

3岁~6岁 -- 社会性发展

接下来几年,孩子会经历“去自我中心化”,也就是漫长而艰苦的社会适应性发展的过程。去自我中心化初始阶段,孩子与成人社会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所以3岁到4岁,他们的抗争能力、探索能力都比较旺盛,对父母的“管教”需求也比较旺盛。

感觉记忆

3岁开始大约到6岁,孩子的认知更多是通过感觉来建构的。通常我们说的记忆有三种,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年幼孩子的感觉记忆,是我们成年人的8倍。这个大容量的感觉记忆,是孩子积累大量最宝贵智慧的基础,这就是认知的结构。比如那些发现世界规律的大师们,他们的“发现”,很多时候是对世界规律的认识,这些规律本身就是存在的。所以早期对自然世界的感知能力是能够帮助他们将这个世界的秘密(规律和结构)以图示的形式存在大脑中的。简单地说,很多大师的发现,都与学龄前对世界的感知有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要有保护孩子感觉的意识,要理解孩子这段时期会有很多事情想要尝试,去看、去听、去感觉。他们会去捡石头、捡树枝,有时候还要尝尝。这时,我们需要鼓励,稍微放宽一下自己的尺度更好。另一方面,在给孩子回应时,多从感觉着手,比如问孩子,你听到了,你看到了,你感觉到了。。。这样会帮助孩子将感觉信息化、心智化。

婴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怎么做(婴幼儿心理发展)(3)

目标具体化

这个阶段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孩子的目标逐渐具体化,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愿望要实现,比如“我要吃棒棒糖”、“我要这个泰迪熊”等等。而且他们还不擅长语言,而是直接用行动“说”(比如,哭闹、动手等),所以他们的愿望很容易受阻受挫。作为父母,需要重视的是对孩子愿望的理解,这个努力将让孩子受益终身。因为解读孩子的愿望,一方面帮助孩子将愿望具体化、语言化,一方面是肯定孩子有愿望是好的。这样孩子将来会更容易明确自己的梦想,并进一步坚定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相反,如果小时候这种品质受挫,成年后他们一旦有梦想,自己内心就会出现很多否定的声音,让他们停滞不前。

比如当孩子哭闹说,一定要吃棒棒糖,不要直接说不可以,而可以和孩子一起想象一下,“啊,要是可以吃好多棒棒糖,这个感觉一定特别美。那我们把愿望记下来吧,等到周末我们去买棒棒糖。” 这样,既有了界限(不是每天可以吃棒棒糖),也让孩子的愿望得到肯定。

婴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怎么做(婴幼儿心理发展)(4)

小学阶段 -- 分解任务、完成任务

孩子前6年把建立目标的事情解决了,接着就要学习如何制定计划、完成任务,这是在小学阶段的发展重点。

这时候孩子如果常常能够“完成”,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有很好的自我认识,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期待,认为自己有能力实现目标。小学阶段的关键,父母需要多创造机会让孩子有“完成”的体验,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把任务分解,多给孩子分解后的任务让他们完成,并及时对他们完成任务给正面反馈。

婴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怎么做(婴幼儿心理发展)(5)

各个阶段的教育主题总结

  • 幼儿教育:游戏

    对于学龄前孩子,多去大自然,一些相对稳定的地方让孩子可以反复去,有山有水的地方尤其好,多让孩子用身体感官系统来探索。

  • 小学:学习和认识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对于小学的孩子,多去博物馆、大人工作的地方,帮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都是怎么运转的,人们都干些什么。

  • 初中:社交、情绪的成长

    对于初中孩子,多让孩子跟同伴交往,是非常有帮助的。

  • 高中:为学习面对真实世界的独立生活能力做准备

    高中开始,孩子就可以有一些真实的体验了,比如社会实践、打工、调查研究都是很好的选择。

作者介绍

王瑶,两个孩子的母亲。儿童心理发展工程师,学校教师培训及儿童发展顾问,艾未石教育咨询机构创始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硕士,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干预心理学会会员,《时尚育儿》杂志专栏作家

感官 -- 1岁内感官发展专辑

宝宝聪明吗?1岁内认知能力发展里程碑

宝宝什么都放嘴里吃,这样好吗?

还在纠结夏天宝宝是否要光脚?听美国医生怎么和我说

宝宝是不是太轻了 -- 美国营养师教我看懂生长曲线

海淘婴儿营养补充剂,听听美国儿医怎么说

挑战辅食添加原则,纽约喂养师带我重新解读

边吃边锻炼手眼协调 -- 简单营养,宝宝手指食物推荐

===========================================================================

关注微信公众号,看更多以上文章。微信搜索“jiayoubaobao2015"(加油宝宝的拼音)

小D,倔强努力的28周早产宝宝;大J,曾经知名外企经理,现全职妈妈;大J小D,一个早产宝宝奋斗的进行时,记录大J在美国学到的养育知识以及小D的成长故事。我们还不知道未来如何,但我们一直在努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