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描写人物的成语及释义(成语温人之周)

十个描写人物的成语及释义(成语温人之周)(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剧变、局势动荡的时期。诸侯逐渐崛起,周天子成了无人问津的影子。公元前24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后,中国正式进入大国争雄、征战频仍的战国时期。各个大国彼此攻伐,攻城略地,周王的直属区域仅限于区区王城,可谓政令不出王城。《战国策》转载了《韩非子》一书中一则“温人之周”的小故事,故事虽短,却很耐人寻味。

温人之周,周不纳,问曰:“客耶?”对曰:“主人也。”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而诵《诗》,《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

这则小故事,也形象地表现了古代温人的直率和大智慧,首先他能理直气壮,只要是典章《诗经》中形成文字的,就应该坚持据理力争,获得对方理屈和认同;其次,温人很了解周君的心理状态,面对日渐衰落的国家和日益凶险的国际环境,竟然还有人记得真正号令天下、名正言顺的天子是周君,这让周君心存一丝感激。三是温人巧妙采用了高超的语言辩论艺术,当周君派人问他:“你不是东周人,为什么谎称自己不是外地人呢?”此时他接过了周君的话题,采用顺承法,并且恰当引用《诗经》中的话,采用“三段论”和“归谬法”为自己解了围。就是从这个故事开始,《诗经》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四句诗由对君王的抱怨,转变成对君王的赞颂。也是由这个故事开始,“温人之周”成了一个汉语成语,作为成语,温人之周的意思是做事要坚持到底。

“温人之周”,小小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语言艺术和思想内涵,耐人寻味。

作者:张保民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温县发布》并保留作者姓名,否则视为侵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