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探软件干嘛用的(求生欲敌不过荷尔蒙在背后作祟)
作者 / 秋实
陌生人社交领域风波再起。
昨天,探探APP被爆因“涉嫌传播淫秽色情等违法、违规信息”,在安卓应用市场下架。随后,官方回应称: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要求,全面自查自纠,深入开展整改,自觉维护健康绿色的互联网生态。寥寥几十个字,透露出满满的求生欲。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起孤立事件,进入2019年,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内,就曾有多款社交软件遭遇过下架:2月初,主打“音乐 社交”元素的音遇APP在App Store下架;3月下旬,“年轻情侣专属聊天平台”爱情银行APP骤然关停;4月初,曾获得小米投资的社区APP最右全网消失……
无一例外,在陌生人社交软件频频被下架的背后,都站着政策监管者若隐若现的的身影。早在去年年底,国家网信办就针对涉黄涉毒等移动APP开展过专项整治行动,关停、下架了多个手机应用;一周多前,新华社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关于部分语音社交软件含有大量色情交易内容的调查稿。
利用人性中的荷尔蒙冲动发家、很快遭遇发展瓶颈、最终又因放任自流而遭整改下架,不可避免的掉入约炮陷阱是这些国内陌生人社交产品难以逃脱的一条发展轨迹吗?
被陌陌斥资7.6亿美元,收购的探探有那么贵吗?
探探上一次引发大范围的关注和讨论还是在去年二月。彼时,陌陌斥资7.6亿美元、100% 股权收购了同为陌生人交友平台的探探,这样的高估值使后者在资本市场上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2014年6月,在风靡欧美市场、被认为是“重新定义了整个陌生人社交”的Tinder的影响下,基于LBS地理位置的开放式陌生人社交APP探探正式上线,用户通过左右滑动屏幕来选择是否结识对方、进行交友体验。
半年不到,探探便在2014年11月完成了由国际知名投资机构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领衔的500万美元A轮融资;一年之后,截止2015年7月,探探的DAU(日活跃用户数)超过了50万,配对总数达到1亿次,拿到了13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在这之后,探探又顺利经过了3200万美元和7000万美元的C、D两轮融资,于2018年2月最终被陌陌以7.6亿美元的高价收购。根据探探官方的公布和比达咨询的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6月,探探的手机注册用户达到9000万,DAU 600万,次日留存率为75%;截止2018年6月,探探以超2266万的MAU(月活跃用户数)位居婚恋交友类APP月活排行榜首。
可以看出,那几年探探的成长速度还是很快的,在发展巅峰期甚至被不少网友冠之以新一代“约炮神器”的称号,虽然听不上并不光彩,但它的影响力却可见一斑。
如同大部分用户定位为年轻群体的创业项目一样,探探最初一头将全部推广扎进了高校。然而,区别于欧美国家,国内普遍不擅长打扮和包装自己的低年级大学生让软件内容看起来带有浓浓“洗剪吹”的风格,种子用户的颜值不高使这一阶段的冷启动以失败告终。
进入第二轮的用户推广,创始人王宇和潘滢尝试将此前的创业项目P1里的1万名用户导入探探,前者是一个以时尚和街拍为主题的垂直社区。很快,颜值爆表的俊男靓女们为产品带来了立竿见影般的效果。
同时,在整个陌生人社交市场中,曾作为老大的陌陌面对政策监管、舆论压力等逐渐淡化了自身的社交属性,业务层面也转型做起了直播。这个时候,产品界面友好、操作简洁明了、用户体验较佳的探探便迅速填补了由此产生的需求空缺。
陌生人社交产品要想持续生存下去,商业化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这一进程却走的并不顺遂。在最初上线的三年内,Tinder虽然在用户数据方面斩获了不错的成绩,但几乎没有任何盈利。直到2015年才上线了TinderPlus服务,尝试根据用户的年龄和地理位置进行差异化收费,不料却引发诸多如“涉嫌歧视大龄青年”等这样的指责声。
与之相对应,探探在2018年1月也试水了“探探VIP”,付费申请能够拥有“无限喜欢”、“无限反悔”、“地理位置切换”等新功能;同年7月又新增了VIP特权,如可以“查看谁喜欢我”、实现“超级曝光”,目前分别有月费12元、60元的初级和高级会员。从陌陌公布的财报中可以看出,截止2018年9月,探探的付费用户在360万左右。
以上基本是探探在被收购之前的市场表现,不过Tinder去年第四季度的新增用户数下滑至120万,远低于以往200-250万左右的增长水平;虽然陌陌依然在重金买量推广,但探探的MAU始终无法突破3000万的量级,无论是大洋彼岸的Tinder还是国内的探探,从近一年来的用户增长来看,它们显然都难言亮眼,甚至有些暗淡。
在下架之前的4月19日,就有《南昌晚报》发文报道称,有用户利用探探平台发布网络招嫖信息。如此看来,除了增长乏力,如今因涉黄一步步陷入被整改的泥沼也并不令人意外。那么,这是陌生人社交产品容易犯的“通病”,还是如探探这样的少数几款软件自身出现的问题呢?
陌生人社交产品自身的天然困境
翻看201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可以发现有一栏赫然写着“我国单身人口规模已达2.4亿”这句话,以此推算,如探探这样的陌生人社交APP的市场渗透率是很低的,尤其跟电商、手游、短视频这些领域相比。
为何漫天都是单身狗,稳定用探探的反复就是一拨人呢?
在玩法上,探探属于一个优胜劣汰、较为残酷的生存社区。从产品功能上来看,高颜值男女和左右互滑既为探探带来了大量新增用户,反过来又成为其在发展过程中的桎梏。因为,依托照片上的颜值是探探用户的主要筛选法则,由此建立起来的鄙视链必然是对颜值高的人较为有利的。
在此作用下,相貌一般的男生很难在探探上真正拥有良好的交友体验,而从群体规模上来看,他们在男性用户里占据着大部分比例。长期处于这条鄙视链的中底端,无疑会逐渐丧失掉对于产品的使用热情,继而产生大量的用户流失现象。
颜值当道、缺乏更多用户属性的有效展示,在这样的使用场景之下,匹配出来的很容易是单纯基于脸和性的男女约炮。本着“认真交友”、长相普通的男性用户则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最终离开,这反过来一方面对用户形成了筛选效应,另一方面又强化了探探身上的荷尔蒙属性。开始,是一群俊男靓女们把它带火了,最后,你会发现依然活跃在平台上的还是同样的人群。
陌生人社交极易勾起人性中的荷尔蒙冲动,相关产品及运营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不会不清楚、更不会看不到这样的现象。之所以放任自流、最终让自己尝到监管苦果,有一个原因可能在于:陌生人社交产品本身就存在着一大难以克服的发展困境。
从人类进化至今的社会关系来看,其中非常重要的恋爱关系天然具有排他性,这意味着,如果一款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认真交友”价值、尤其是婚恋类的社交产品,一旦成功的匹配一对,就可能丧失掉两个活跃用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也减损了自己的增长潜力。
当然,这不是在为部分社交产品强化荷尔蒙属性找借口。但需要指出的是,至少在目前的情形下,陌生人社交产品遭遇增长瓶颈、屡被下架,跟社会环境、风俗习惯、产品属性等都有关系。不过尽管如此,娱Sir依然期待能够满足人们的陌生人社交需求、又不全靠下半身驱动发展的产品的出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