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如何分为赵魏韩的(强大的晋国为何被韩)

三家分晋,指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就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那么,强大的晋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并被列强瓜分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呢,本文就为你一一道来。

晋国如何分为赵魏韩的(强大的晋国为何被韩)(1)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家分晋的历史大背景

公元前636年,时年62岁的姬重耳结束了长达19年的流亡生涯,在五贤士的辅佐秦穆公的支持下重回祖国,当上了晋国国君,即大名鼎鼎的晋文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在任期间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他也成为继齐桓公之后春秋时期第二个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国如何分为赵魏韩的(强大的晋国为何被韩)(2)

重耳流亡

三军六卿

开创霸业的晋文公用现在的话说,那是相当牛逼。但是人非完人,他当上国君后的一项政治制度“三军六卿”,无意间为200年后晋国的分裂埋下了祸根。三军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六卿出将入相,掌管晋国军政大事。六卿采用世袭制,主要由狐氏、先氏、卻氏、胥氏、栾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把持,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这也是最早内阁制的雏形,当然也是卿大夫逐渐掌权的起点。六卿前后十几代人辅佐晋公“尊王襄夷”,捍卫了华夏文明。正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

但是六卿内部的权利斗争从一开始就激烈无比,期间的恩义情仇跌宕起伏,兼并厮杀连绵不断。200年间,十一个家族只剩下了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其中中行氏在西汉时灭绝,其他六个到现在仍然有后裔(比如范氏,历史上的名人有范蠡、范雎、范增、范仲淹等,据说刘邦也是范氏后人)。

晋国如何分为赵魏韩的(强大的晋国为何被韩)(3)

晋国地形图

四大家族

一、智氏源于荀氏。荀氏先祖是周文王十六子原公丰,原公丰创立原国,后裔原黯出任晋国大夫。晋武公灭荀国后把荀国赐给原黯,原黯便改为荀氏,即荀息。荀息的三个孙子又分别改名为智氏、中行氏和程氏,他的三个孙子也成为这三个姓氏的始祖。

荀息第九代孙智伯瑶(智襄子)成为四大家族智氏首领。

二、赵氏与秦氏、梁氏为一宗,同出于造父。造父是赵氏、秦氏、梁氏始祖。秦始皇嬴政,其实也姓赵,叫赵政。

晋国六卿赵盾第九代孙赵无恤(赵襄子)成为四大家族赵氏首领。

三、韩氏先祖是晋国王室后裔。因封地在韩原(今陕西韩城),故改姓氏为韩氏。因封地在韩原(今陕西韩城),故改姓氏为韩氏。晋文公时,韩献子(韩厥)为赵氏(赵盾)家臣。晋悼公即位后任韩厥为正卿。公元前583年发生“下宫之难”,赵氏几乎被灭族,只剩下赵盾孙子、赵朔儿子赵武。韩厥因幼时受到赵盾养育之恩,所以力保赵氏孤儿赵武。赵武也是元杂剧《赵氏孤儿》的原型。韩氏后裔今有800多万人,古代有名的韩姓:韩非、韩信、韩愈、韩世忠等。

韩厥五代孙韩虎(韩康子)成为四大家族韩氏首领。

四、魏氏为周王室公族后裔。毕公高建立毕国,毕国灭后公族子弟称毕氏,散落各地。有一个人叫毕万,侍奉晋献公诡诸,因功封于魏城,改为魏氏。毕万第六代孙魏舒(魏献子)就是晋国步战的创始者,即著名的魏舒方阵

毕万第九代孙魏驹(魏桓子,又称魏宣子)成为四大家族魏氏首领。

晋国如何分为赵魏韩的(强大的晋国为何被韩)(4)

各卿族势力范围示意图

三家分晋

晋国原本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国,曾经称霸中原。早在春秋初年,晋国公室内部就爆发了激烈的斗争,晋国的力量因此逐渐削弱。而晋国卿大夫(诸侯国的重臣)的力量却逐渐壮大起来,他们自相攻伐,相互吞并。到了公元前458年,只剩下了智氏、赵氏、魏氏、韩氏四大家族。这四家卿大夫家族的首领分别为智瑶、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其中智瑶的势力最为强大,他拥立晋哀公为国君,把持朝政,独揽大权。

智瑶一直想吞并其他三家的土地,于是以晋国国君的名义,让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三家每家都让出一百里土地来献给公室。三家卿大夫都知道智瑶别有用心,奈何三家并不团结,韩康子和魏桓子先后让出了土地,只有赵襄子没有服从命令,他说:赵氏的土地是先祖留下的产业,说什么也不会轻易割让!智瑶听闻之后勃然大怒,立即联合韩、魏两家共同发兵攻打赵氏。

公元前455年,智瑶率韩康子和魏桓子三路人马直奔赵地。赵襄子寡不敌众时退守晋阳。他在巡视时发现晋阳城池坚固,府库充实,粮草充足,手下的大臣也准备了充足的箭矢武器,一切准备妥当,赵襄子率军严阵以待,准备迎击敌人。

智、魏、韩三家的军队很快杀到了晋阳,将晋阳围得水泄不通。赵襄子命令手下的士兵严防死守。每当三家的军队开始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的箭矢便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三家人马难再前进一步。就这样,双方僵持了两年多。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453年,智瑶引来晋水灌入晋阳城。短短几天晋阳城便成了一片泽国,由于被围时间太长,百姓们缺衣少食,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形势变得十分危急。

智瑶认为胜利已定,他与韩康子、魏桓子一同视察水情时说了一句话:如今我才知道原来水也能够使人亡国呀!韩康子和魏桓子听后相顾无言,但心底却暗自感到害怕。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方)、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方)旁边各有一条河流。智瑶的话提醒了他们,既然大水能淹没晋阳,说不定哪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受同样的水灾。

就在晋阳危在旦夕之际,赵襄子门客张孟出城分别面见韩康子与魏桓子,策反了两人,韩、魏两家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便决定与赵氏联合攻智。

由于谋划得当,加上里应外合,三家引晋水到智瑶军营,智瑶兵败被杀。韩、赵、魏三家灭掉了智氏一族,平分了智氏的土地与人口,分别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天下震惊。

公元前438年,晋国国君晋哀公去世,晋幽公即位。晋幽公惧怕权臣,竟然向韩、赵、魏三家行朝拜礼。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将韩、赵、魏三家册封为诸侯。公元前376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完全被韩、赵、魏三家取代,加上秦、齐、燕、楚四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因此,“三家分晋”也成了战国时代开始的标志。

晋国如何分为赵魏韩的(强大的晋国为何被韩)(5)

密谋攻智

浅析晋国三分的原因

究其原因,首先可以用卿族势力过大,公族势力过小来概括,把持六卿的各大家族在争权夺利中逐渐壮大,到最后晋国公室再也无力控制这些卿大夫,连自保都有困难,只能在卿大夫的羽翼下生存。此乃其一。

其二、追本溯源,晋献公为巩固君位,尽灭晋文侯子孙,把晋国公族的诸公子杀了个干干净净。此举虽然巩固了自己的君位,却为之后卿族实力的壮大埋下了伏笔。这才是导致晋国公族弱小,最终被三家分晋的根本原因。

其三、春秋中后期的晋国君主,能力上无法和晋文公晋献公相比,对各卿族的势力无法保持制约,导致卿族之间的势力不断壮大,最终导致了晋国被一分为三,晋国彻底灭亡,从此拉开了战国的序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