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一年中最漫长的夜晚(今日冬至在最长的冬夜)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12月21日,迎来冬至。冬至,又称“冬节”、“贺冬”,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达到黄经270度。进入冬至节气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冬至日,意味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数九”严寒天气。关于“数九”,广泛流传的《九九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这天,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地面得到太阳热量最少的一天,为什么不是“冷在冬至”,而是“冷在三九”呢?这是因为地面的气温冷暖,不仅是受太阳光线照射强弱的影响,还与地面散热有关。在冬至时,虽然地表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但还有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所以还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等到冬至过后,也是到“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已消耗殆尽,尽管得到的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仍是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
气象资料显示,每年冬至后都有强大的冷空气和寒潮出现,造成骤然降温。冬至后白昼时间虽日渐增长,但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
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此时节,土中的蚯蚓仍蜷缩着身体;麋的角开始脱落;山中的泉水已暗暗开始流动。
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民间广泛流传“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古人认为,冬至过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是个吉祥的日子,因此冬至又称冬节、亚岁、一阳节、消寒节等。冬至这天,古人要祭祀先祖、祭祀上天。
冬至节气很受重视,饮食方面自然少不了。在北方地区,人们常吃羊肉、饺子、馄饨,来庆祝进入冬至节气。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汤圆、长线面的习惯。
专家提醒,冬至时节,饮食应该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宜食温热熟饮。西北地区天气寒冷,宜多吃牛、羊肉等;长江以南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要温和得多,可多吃鸡、鸭、鱼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