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说课点评(东联书生说课大赛评课)
2018年4月14日,东联书生“全国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大会暨全国优秀语文教师说课大赛”在石家庄举行。来自全国500余名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盛会。受主办方邀请,我担负了小学语文组的评审工作。由于参赛人数较多,一个下午的时间有14节说课展示,评审组的几位老师决定:先做集中展示,后面统一评课总结,最后就把评课总结的重担交给了我。于是在老师们说课之后,我做了一个小时的评课总结,分享主题《语文教学,应该怎么教?》
我没有像其他评委老师那样把每一位选手做常规打分。我要做的是:快速整理PPT插图和梳理评课说辞。老师们说课完毕,我要登台评课总结。(备注:跟现场相比,本文内容稍有增补,由于篇幅有限,讲座部分略过;第十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十二节《惊蛰》略过未评。)
下午最后一节参赛作品是《武松打虎》。老师在说课现场表演了一段儿山东快书,还用评书的形式表现了人物对话。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说她在课堂上真的喝了整碗的白酒。
我于是随机而变,就拿最后一节说课来说我的观点。上台拿到话筒我就提问:各位老师,刚才老师的说课《武松打虎》讲的好不好?全场老师回答,好!再问,你要不要学?有一半老师弱弱的表示:要学。那么,能不能学会?当然不可能。对,这样的课堂很“艺术”,但是还不够“科学”。
那么,教育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
如果教育教学是艺术,这意味着学习的人必须得有一点儿天赋才好,否则学不会。如果说教育教学是科学,就容易复制和学会。因为科学从一开始,就可以通过实验来重复,他人很容易学会和掌握。在我看来,在未来的发展阶段,教育教学活动应该80%是科学,20%的成分可以留给老师自由发挥。所以我的整场评课,就是建立在教育教学是科学的基础上展开的。
第一节课是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冰心的《肥皂泡》。我提示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提供几只吹肥皂泡的工具,让孩子们吹一吹玩一玩,观察肥皂泡在阳光下的反射颜色,体验这个过程说说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再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角度与写作手法。
第二节课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与象共舞》。这节课开始应该跟同学们互动提问,你们见过大象吗?在哪里见过?动物园?电视里?图画上?评课时我提到“旅游大象”、“古代战争大象”、“佛教传说中的大象”和“发怒的踩踏伤人伤车的大象”,提示老师要展示一个多角度的大象。人类威胁大象生存的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猎取象牙,这里可以提到一句著名的广告词“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如果旅游遇到大象,要谨记不要惹怒大象,人是无法控制体型庞大的发怒大象的。盲人摸象的故事流传已久,做一个对比就知道,大象的体积比人大过几十倍。
第三节课六年级语文《老人与海鸥》,这节课的展开,应该与同学们探讨家里的宠物话题。海鸥是野生动物,人类为了食味吃遍了动物,导致很多物种濒临灭绝。老人呵护海鸥照顾海鸥,与之形成了亲密的信任关系。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网络上当事人与海鸥的照片流传很广。
第四节课是名著《红楼梦》节选《“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节课的着眼点应该在人物关系上。老师要带领学生梳理林黛玉与外婆、姑舅、表嫂等等各自的人物关系,还要强调凤姐虽然辈分不高,但她却是贾府的当家人,所以才有故事情节里的由凤姐来接待林黛玉。接下来提示学生与学生互动,有没有过年串亲戚的经历?有没有参加婚礼的经历?有没有遇到多年不见的大哥哥大姐姐,小弟弟小妹妹?假设你是林黛玉,亲戚长辈们是怎样嘘寒问暖呵护你的?你是如何融入一个陌生环境的?林黛玉是父母把她托付到外婆家,照顾几年后待出嫁,红楼梦的故事由此展开。
第五节课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老师不宜只单纯讲这一个预言故事,而是需要讲到上一级概念——劝谏。战国时期楚襄王不理朝政,庄辛讲了这则故事来劝诫他。
第六节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这是一则童话故事,我现场展示给老师们的是一张网络图片——有很多个同学在欺负一个同学,这是一个严重的事件——校园欺凌。所以这节课应该把学生引到“和谐相处”“相互尊重”的话题上来。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提示学生探讨,哪些打闹、互动的交往算是正常,哪些行为超出了界限。如果有同学感受到被欺负,要在第一时间报告老师。
第七节课是口语交际课《用多大的声音》。需要教师把说话的情绪、环境、场合、具体要说的事,等等几个维度展现出来。比如生气的时候怎么说,高兴的时候怎么说;在公共场合,在课堂上,在家里用多大声音;比如在嘈杂的操场上,在图书馆里,在商场里;再比如紧急的事情怎么说,重要的事情怎么说,庄重的事情怎么说,讲故事说笑话怎么说,等等。我提示老师,要把一节课的性质、意义、目的、目标等等一些要素梳理清楚。
第八节课人教版六年级《索溪峪的野》。老师应该首先拿出《现代汉语词典》,把“野”字的各种含义说清楚:野外、野游、野炊,这是郊外,村外。有别于正式的房屋建筑室内、厨房;视野,这是范围,界限;在野、下野、野史,指不当的地位;野蛮、粗野,指不讲理,没礼貌;野心,是说巨大的非分的欲望;心玩野了,这是不受约束;野生、野兽、野味、野花、野菜,这不是人工驯养或栽培的(动物或植物)。
接下来可以从外围对比对照开展课程。如可以提到泰山、庐山、黄山等,这些名山几百数千年来总有文人墨客攀登,因此修筑了人工石阶、栈道和攀爬绳索,如今的旅游设施还有缆车索道供人使用。提起泰山,杜甫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提到庐山,李白有“日照香炉生紫烟”;苏轼有“横看成岭侧成峰”。可是索溪峪呢?似乎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地方,由此展开索溪峪的“野”。课文内容对照词典里对“野”字的多种解释,学生就很容易对号入座,理解索溪峪的“野”了。
第九节展示课是《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这是说明文。我提示老师,一定要讲清楚长城和兵马俑的来历,一个是御敌,一个是陪葬。功能说清楚了,意义、目的也就清晰明了了。
第十一节课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灯光》。我在现场提示老师们,课文中出现了“清明节”,这是什么日子?祭奠、扫墓的日子。好,天安门广场有什么?在我的PPT上显示——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篇文章作者想表达什么?想念战友。好,我的评课说完了。在本篇课文中,“清明节”、“人民英雄纪念碑”才是真正的核心关键词。课眼找到了,接下来的教学环节顺理成章。是当年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回来今天的美好生活。今天的灯光预示着美好生活。
第十三节课《女娲补天》。这是一则神话故事,我看到这节课,第一个进入脑海的是一个成语“挺身而出”。在现实世界里,各种灾难事故,在一个团体中,总会有人挺身而出担负起重要责任,例如汶川地震中老师保护孩子们;泥石流遇险有人组织保护游客,等等现实故事有很多。天塌了,女娲就担负起补天拯救世界的责任。这里提到一个题外话,《红楼梦》中贾宝玉口含通灵宝玉,传说就是女娲补天的剩石。老师还可以讲一讲《开天辟地》、《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等其它神话故事。
第十四节五年级语文《武松打虎》,本文节选自《水浒传》,武松可不是“挺身而出”,而是在景阳冈喝了烈酒,回家心切着急赶路,逞能被逼到这个境地了,打虎行为是不得已而为之,幸亏学过武艺本领高强,制服了老虎。展示课过程中,老师把语文课堂变成了评书、快板的小剧场,所以在这里我要重要强调,语文教学一定要回归基本的工具属性,也就是需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说跟写。
我经常讲到的一个教学事例,就是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假如以初中为例,正常的教学要求学生每两周写一篇作文,一个初三毕业生理论值写到72篇,现实能写到60篇左右,如果抽查10名学生,600篇作文放在这里,哪几篇写的好?有没有10%的优良作品?有没有60%的学生达到及格水平?现场的老师纷纷摇头,用身体语言告诉我——做不到。
语文教学,应该回归工具属性!
讲座中我提到一个话题,我看到的展示课,绝大多数老师都把语文课讲成了“文学”课,丢掉了语文作为语言、文字的工具属性,也就是学生的基本的说跟写。教学目标的方向出了严重的问题。
美国的语文课堂有很多文学、戏剧、表演等等艺术形式,那是因为在其它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读过足够多的非虚构作品。我们应试教育课堂,对非虚构书籍阅读量极少。所以语文教学应该侧重在其工具属性,我不知道具体的比例应该是多少,预计60%的语文教学归在工具属性,40%的语文教学倾向于文学鉴赏功能。这需要一线教师实践研究,拿出具体的数据来验证比重的合理性。
讲座最后,我用实例展示的形式,讲到小学阶段的作文作业任务设计,讲到《西游记》阅读课堂讨论话题、作业任务设计。帮助老师们梳理了基本的阅读任务设计、训练写作的方法路径,教给老师们一整套语文教学、阅读、写作的实操手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