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苗期病虫害防治要点方案(西瓜苗期根蛆发生特点及防控建议)

西瓜苗期根蛆发生特点及防控建议

我国西瓜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首位(王少丽和张友军,2017),据《中国农村统计资料》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西瓜种植面积达 151.79 万hm 2 ,总产量 6 153.69 万 t。西瓜生产上常采用嫁接育苗、基质穴盘育苗等方式培育壮苗(王娟娟,2017)。但嫁接伤口和穴盘集中育苗散发出的大量植物次生物质及其气味,会引诱一些害虫,例如根蛆类害虫前来产卵为害,对西瓜健康育苗及后期生产带来很大影响。2020 年 1 月至 3 月底,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相继发现根蛆类害虫为害西瓜幼苗,且难以防治。为此,笔者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防控措施和建议,以期为西瓜健康育苗和绿色无公害生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1 西瓜苗期根蛆发生为害特点

西瓜苗期发生为害的根蛆种类主要有种蝇和蕈蚊,例如灰地种蝇〔Delia platura(Meigen)〕、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等。此类害虫的发育阶段包括成虫、卵、幼虫和蛹 4 个阶段,成虫为小型蝇子或小型蚊子,黑色或黑褐色,有翅能飞;幼虫是主要为害虫态,统称为根蛆,体长5.0~9.0 mm,头黑色,体壁光滑半透明且无足(彩色图版 1-a)。根蛆的寄主范围广泛,可为害韭菜、大葱、大蒜、大白菜、胡萝卜、叶用莴苣(生菜)、西瓜等,且繁殖能力强。种蝇和蕈蚊的发育历期不同,种蝇每年发生 2~4 代,发育历期 32~62 d (天);蕈蚊每年发生 3~6 代,发育历期 23~37 d(天)。此外,与蕈蚊相比,种蝇的寿命更长,飞行能力更强,个体更大,对西瓜植株的危害更重。

根蛆为害方式隐蔽,通常以幼虫群集在地下蛀食西瓜幼苗根茎部,也可在嫁接伤口处为害。幼苗嫁接伤口受害后,呈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严重影响愈合(彩色图版 1-b);幼苗茎部受害后,茎秆中空、软化,变成褐色,甚至腐烂(彩色图版2);根部受害后,根系较健康植株明显减少(彩色图版3),且植株上部叶片萎蔫,容易与枯萎病混淆。因此,根蛆为害早期难以被识别,一旦被发现,则已对瓜苗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

2 根蛆发生的来源和途径

为害西瓜幼苗的根蛆来源于多种途径:① 育苗时,基质未消毒并携带根蛆的卵、幼虫和蛹等虫源;育苗后,虫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并开始为害,造成幼苗死亡,严重时死苗率高达 50% 以上。② 定植时,施用的有机肥或农家肥未充分腐熟,其散发的气味引诱种蝇产卵为害,造成缺苗断垄。③ 前茬作物留在土壤中越冬、越夏的虫源。此外,西瓜种子携带虫卵,或者与韭菜、大蒜等根蛆为害严重的作物邻作也可以发生交叉传播为害。综上所述,育苗基质、有机肥料、土壤等介质中的根蛆是西瓜生产中的主要为害虫源,也是人工可控的虫源。因此,应从“源头”上科学合理地防控根蛆。

3 根蛆防控措施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综合防控。

3.1 农业防治 调整和改善西瓜的生长环境,创造不利于根蛆发育的洁净土壤或介质条件是农业防治的关键。播前 55 ℃热水浸种,保持 55 ℃水温15 min(分),然后自然降至 25 ℃左右继续浸种 6~8h(小时),并洗掉种子表面的虫卵和病菌。穴盘育苗时,配制基质的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播种后可以在穴盘表面撒一层厚 0.5 cm 左右的草木灰,保持穴盘表面干燥,有利于减少成虫产卵或阻止卵孵化。如果前期未及时处理或处理效果不佳,导致发生根蛆为害,建议拔除被害幼苗并带出室外及时销毁,然后再对穴盘内的基质进行药剂处理。幼苗移栽前要清理田园,保持田面干净;西瓜收获后,及时清理植株残体;休田时翻耕土壤并晒田,减少下茬作物的根蛆基数。

3.2 物理防治 育苗前,要想从“源头”上切断根蛆传播,育苗基质配制后进行彻底消毒是基础。建议从正规厂家购置已彻底消毒的基质。倘若自己配制少量基质,可以在晴朗天气进行覆膜消毒,即将基质直接堆放在室外水泥地面上,或者在泥土地面先铺一层保温无滴膜,再将基质堆放在膜上,以阻断基质携带的根蛆幼虫入土化蛹;然后在基质上覆盖厚 0.10~0.12 mm 的浅蓝色无滴膜,一般覆盖 5 d(天)左右,也可适当延长,以充分杀死基质中可能携带的虫源。露地移栽前,选择光照强烈的天气,在准备种植西瓜的田块覆盖厚 0.10~0.12mm 的浅蓝色无滴膜,膜边缘超出田块边缘 40~50cm,并用土壤压严实(Shi et al.,2018);也可以在覆膜封闭的条件下浇灌浓度为 10~30 mg · L -1 的臭氧水(胡静荣 等,2018),一般覆盖 3 d(天)左右。若不急于移栽,建议覆膜时间尽量延长,不仅可以杀死土壤中的根蛆,还可以杀死其他不耐高温的病虫草害。大棚移栽前,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闭棚浇灌臭氧水,也可以在夏季进行高温闷棚。露地、网室和大棚移栽后,均可在离地面 10~20 cm 的高度悬挂黄色粘虫板监测或诱杀根蛆成虫,每 667 m 2悬挂 20~30 张。也可以利用根蛆的趋化特性制作诱杀剂,将蒜瓣和韭菜假茎捣碎后装入塑料盆,再向盆中加入 90% 敌百虫晶体 1 000 倍液 1 L,网室或大棚内每 667 m 2 放置 5~10 盆,每周更换 1 次,可诱集并杀死大量根蛆成虫。需要注意的是,露地西瓜田不建议采用诱杀剂防控根蛆,以免适得其反。

3.3 化学防治 采用科学的施药方法,选择合理的施药时期是发挥最佳药效的关键。目前,防治根蛆的高效药剂有噻虫胺、噻虫嗪、吡虫啉、呋虫胺、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灭蝇胺、虫螨腈、氟啶脲等。育苗前,要彻底打扫棚室,必要时用烟剂密闭熏蒸,以杀死棚室内原有病虫。育苗过程中,如果发现苗期穴盘内有根蛆,或者通过黄色粘虫板监测到根蛆成虫,每 667 m 2 可以用 10% 噻虫胺悬浮剂225~250 mL,或 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180~240g,或 7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9~43 g,或 50 g ·L -1 氟啶脲乳油 200~300 mL,或 70% 辛硫磷乳油351~560 mL,或 4.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35~50mL 等稀释成 1 000~2 000 倍液,装入大水槽中,将带苗的穴盘浸入水槽中 3~5 s(秒),以确保基质浸透药液;也可将稀释后的药液装入喷雾药桶,拧下喷雾杆前端的喷头,对准幼苗基部逐一喷淋,以药液渗透基质并从穴盘底端流出为宜。

还可以每 667 m 2 选用 2% 高效氯氰菊酯烟剂225~270 g,或 15% 敌敌畏烟剂 500~600 g,或10% 异丙威烟剂 300~450 g 等进行闭棚熏蒸,间隔 7 d(天)再熏蒸一次;如果前期幼苗虫害较重,建议每隔 7 d(天)闭棚熏蒸一次,直到移栽。幼苗栽移后,若在棚室内发现根蛆为害,每张粘虫板上的成虫数量达 7~10 头时,可按照育苗时的熏蒸方法闭棚熏蒸。若在露地发现根蛆为害,可以选择上述药剂及剂量先喷淋,再浇灌大水,以水渗透到土壤下 4~5 cm 深的位置为宜。或者将上述药物的颗粒剂 1 kg 与 15~20 kg 细土或沙子充分混匀,制成毒土,撒施在西瓜幼苗根部。

4 建议

根蛆类害虫的隐蔽为害特性导致该虫防控困难,需要综合应用不同的防控措施。首先,应重视种子的挑选与清洗,确保育苗基质和穴盘已消毒,保持土壤清洁,避免潜藏的虫卵发展为害。其次,注重操作卫生,减少肥料和人为活动等途径传播害虫。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结合使用防虫网,隔断外来虫源的传播为害。

控制根蛆发生的“源头”是减少其后期为害的关键。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发明的日晒高温覆膜法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如果科学合理地使用可从“源头”上控制害虫危害。在不影响种植计划的前提下,可使用日晒高温覆膜法消杀基质、穴盘、肥料和土壤中携带的根蛆,也可消灭其他不耐高温的病虫草害,同时还能加速田块中秸秆腐熟和机质分解,促进作物生长并提高产量(史彩华,2017)。倘若前期操作不当,或者忽视了最佳防控时期,导致西瓜幼苗受到根蛆为害,可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控措施,不宜单纯盲目使用化学药剂。

西瓜苗期病虫害防治要点方案(西瓜苗期根蛆发生特点及防控建议)(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