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通过率高吗(公务员考试好考吗)
难啊!!
平均报录比就算比较低的200:1,省考进面一般都是1:3,那这个笔试通过率也是200:3,这还是比较低的,百里挑一,文武兼备;
你说难不难?
2022年就福建省公务员考试来说,报名人数有242840人,在这样的分母里想成为分子中的一个;
你说难不难?
像人力资源局的一级科员岗位达到1469:1,县乡最低的报录比也排进了竞争比的top10;
你说难不难?
报考机制是先报岗位再考试,偶然性很大,报的好不如考的好,有些分数高的在强势的报录比面前无能为力,卷至此地;
你说难不难?
公务员考试本身内容复杂且全面,管你语文还是时政,人文还是数学,有短板几乎就落于下风了,上岸遥不可及;
你说难不难?
行测2小时需要做140多道题,模块各异,申论材料加起来有7000多字,分析并回答,后面是公文写作和大作文,时间紧任务重的生活从考试就开始了;
你说难不难?
面试各个题型都有,几乎就是把自己前小半生的阅历使尽浑身解数用在面试的十几分钟里博出彩;
你说难不难?
近几年报考人数越来越多,招录人数却在减少,这条捷径入口正在缓缓被人群堵死;
你说难不难?
更何况其中还有时间和财产的投入,报个班少说也要万八千,全心备考的时间几乎就是放弃了私企和大厂的竞争,有人一年两年三年的考,心理压力不可谓不大,怀疑自己更是家常便饭!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上岸安在?
我考上的那天像极了《当幸福来敲门》的男主终于入职梦寐以求的公司,一边鼓着掌一边泪流满面的样子,现在也是看到励志话题忍不住鼻头一酸的程度。
那些说“不难啊”“挺简单”“裸考就上岸了不好意思”的人,我看了很多这样的备考过程。
明明平平无奇,跟我的辛酸史比起来真的知识冰山一角,可人家就是上岸了。
(好气啊)
我充分有理由怀疑这些人本身就是某个领域的学霸,吃到了学习方法的红利;
或者本身是数学很好的文科生和文科很好的理科生,省考真的充分演绎了什么叫做文理不分家。
因为你一旦文理偏科严重备考省考基本就是地狱难度;
或者人家踩了狗屎运,报岗压力不大,自己的专业比较特殊,甚至有的第一二名放弃了录取结果补位的也有;
或者是扎扎实实经历了不为人知的备考时光,后来一朝考上,在知乎上吹嘘自己。
“没有啊,我也没有很努力,运气比较好罢了。”
不管是学霸还是学婊还是撞大运的人,显得我真的脑子缺根筋一样。
请接受我的中指!
我毕业以来参加省考笔试136分,以为已经上岸有望了,差一名进面;
当年国考也上头尝试了,103.5分,太屈辱了,再也没报过国考;
次年我再次尝试了老家城市的司法部,141.5进面,面试被反超;
我哭肿了眼,哭疼了头,不甘心第二年卷土重来,140.6进面,面试第二名总分第一上岸。
光是打出这几十个字已经被难得心神俱疲了,现在回想起来再来一次,我可能就放弃了。
难字只有10笔,我在心里写过千千万万次。
其中最难的,还是过自己心里那关。
头一年失败的时候我完全没意识到这只是个开头,还自视甚高认为没有努力解决不了的事。直接心无旁骛准备了国考,准备期间把游戏卸掉,把抖音私密,记录的都是我备考里的平常,我不想被别人看到自己努力,我也想看起来毫不费力。
直到103.5的分数啪啪甩在脸上,我看进线的人照样是140 的高分,直接傻眼了。
中间也不是没有出去找过工作,这个除了家里都不知道,但我发现找工作太难了。
自己完全没有长处,问我某个软件会吗?
懂内在的运行规则吗?
大学时期的获奖经历?
之前有做过类似的工作吗?
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大学时光有多水,好像目前为止自己擅长的事只有考试。
但是考试也没考出名堂来啊?
那段时间我反复思考生存的意义,试图在哲学的海洋里找到一些存在感。
(人在比较无能的时候都喜欢那样)
戴着“家里蹲”的帽子三年,看着自己考试的真题渐渐成为了书上的历年真题,那感觉非复读者不能体会。至于旁人的流言,拿你做反面教材告诫自己家里的孩子诸如此类不要太多了。
之后的备考中我不再关注自己能否上岸,对手的竞争力如何,这些几乎是不可控因素。我只关心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我还有多少没有翻完,行测的知识点有没有遗漏,申论的答案跟参考答案还差多远,才终于在最后一次省考翻身上岸。
难度现在放这儿了,至于怎么上岸,我想我的多年经验总是开卷有益的:
一、弯弓才好射大雕
1. 教材保底
经历了三年考试,我意识到,公考周边信息和资料是宣传的一部分,大厂都比较看重宣传;
另一点,做真题或者教材都是很烧钱的,一般机构几乎不存在这个能力,不管是编写教材还是找到完整的真题,都指望不上。
因此备考时间宝贵,请不要轻信什么《押题卷》《压轴卷》《什么王》,名字越牛的几乎题目越捞。
基本教材是必备的,粉笔的两本《行测的思维》和《申论的规矩》以及华图宝典只是排版顺序有所不同,按喜好选择就可以。
2. 机构不必需
机构保证你99%通过率你都别信,机构的存在有他的意义,但是绝对不是上岸的必选项,根据个人需求去判断,对于自律和学习氛围有比较强需求的人可以考虑。
不过价格相去甚远,本身内容差别不大,合情选择优惠点的机构更划算。
3.跟课 刷题
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的学习,既不能全靠机构老师,也不能两眼一抹黑自己探路。
备考一开始,资料肯定是得备齐的。别的看不看无所谓,《阿甘上岸说》 刷2遍《行测5000》/《申论100》 刷近五年真题,这些资料必须得有,利用好提个十来分不是问题。
把阿甘过一遍大概需要多半个月的时间,看过一遍刷刷题把方法练熟后,做题速度相当于电车变地铁。
很多人说行测好难,分忽视忽高忽低,本质上还是没有掌握做题技巧,做题速度很拖沓。把阿甘琢磨透彻乘上提分75的地铁,行测回头看,不算太难。
申论需要把握两方面:公文大作文 材料。
这个本身考察的从头到尾其实都是信息的归纳整合能力。
感受最强烈的学习方法便是真题里取经。
真题跟模拟题的区别大概相当于手工工艺品和流水线仿制品。孰轻孰重自有分辨。
做真题最大的理由便是它的答案,组织完整,逻辑清晰,通过对比自己做题的答案跟真题答案收获颇多,渐渐总结学会答案的写法,然后配合申论100加以练习,申论的高分尽在不言中。
至于它的作文和公文其实是一回事,公文只需要注意写作的标准格式,是大作文上套了个格式而已。
只要基本方向不写歪,结构框架清晰,内容详实,基本高分没跑。这些在阿甘里也有讲到,还请慢速观看。
4.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那时候经常感到迷茫去微博和知乎看到的,都是离了大谱的刷题量。
无数打卡,用光了多少笔芯,让我一个备考第三年快要沉底的老备考人汗颜不止。
不过我无心罔顾别人的经历,在哪儿看到一句很受启发的话说,“省考本身就是比自己在黑屋子里擦镜子。谁也不知道自己准备的怎么样,也不知道别人擦的亮不亮,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擦,争取在出去对比的时候发现,还挺亮。”
大概是这个意思,切记不要跟别人做对比,你不了解他们的岗位和基础,对比数据也毫无意义。
而且据我观察,一般有闲心打卡和做这种数据的人,考试结果很难太好,因为人的心思是有限的。
二、备考请走直线!
明白了职位的选择,公考备战就是重中之重,最怕盲目备考、最怕漫无目的。要知道为何而考、考哪里、什么时候考、考些什么,时刻对自己的行动造成的影响做到心中有数。
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备考都走直线,戳中要害,上分才快。
这两个学科学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思维导图真tm的是个好东西!
因为涉及的内容太庞杂了,很多人复习的时候找不到明确的方向,全面系统的学习完全就是瞎子点灯。
而且省考本身并没有多么高深的知识点难度考察,它的知识点是广而非深,这时候抱着教材过知识点你将发现这都是你之前或多或少学过的内容,整体学习下来很难保持饥饿的学习状态。
因此思维导图相当于指路明灯,哪里不亮点哪里。
回顾那些年我总结的思维导图:
教材中也经常带有这样的导图,把导图都过一遍看一看自己的遗漏,此时才是教材发挥用场的时候。
三、 三分靠打拼,七分选岗定
对于公考来说,决定是否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自身的实力水平毫无疑问是排在第一位的,但其他因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中一定要选一个第二重要的出来,我觉得应该是运气。
运气来源于什么?岗位选择!
而且公考别听什么上岸再参加遴选,那个难度跟省考比就相当于让林妹妹倒拔垂杨柳,就是给她十条胳膊十条腿,那也无济于事。
根本不在一个档上!
每个人对岗位的选择基本等同于游戏难度的选择,所以上岸与否从第一步已经有预兆了。
若是想上岸,听我给你算:
前景岗位有两办,督查信息和文电;
工作不忙人休闲,竞争不大好升迁;
待遇好了来法检,高薪体面有保险;
公安司法和监狱,待遇主要分地区;
开发新区有奖励,财政不缺油盐米;
乡镇补贴收入高,年底绩效不牢靠;
以上竞争都不小,若想上岸请绕道。
公务员考试报岗想被录取,请遵循以下3点:
1.岗位描述不要紧,编制系统好调人
体制内基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有时候招录岗位只好写目前没有占坑的一些岗,我之前选择的行政岗,来了依旧是分配在窗口接待上访。
统一进入体质以后很多单位在一个系统中会重新分配岗位,调动特别频繁。主要看你胜任得了什么,领导一般会根据人的适配性考虑。
所以不必顾忌自己上岸以后从事这个岗位到底什么光景,你不一定从事哪个岗位呢。
2.老家不异地,异地不乡镇
报公务员本来也是个工作,图不了大富大贵,事儿不见得少,加班也是常态,要是再离家倍儿远,就等着在异乡着急忙慌吧。好不容易休息了发现非过年几乎没法回家,个中滋味请参考《我在异乡做公务员的日子》。
如果查不到这本书请别着急,一定有人正在写它,多的是报岗后“二十三年弃置身”的刘禹锡们,你也会知道什么叫做被支配的恐惧。
3.进面为先!进面!
要求就像一个壁垒,可以卡住很多人,专业、面貌、学历、资格证书、工作经历、应届生身份都是非常好的壁垒。由于你只能报考一个岗位,所以一定要选择要求尽可能多的。
报岗不急着填好,选定几个岗位后临报名结束前选一下岗位报名人数少或者招录人数多的岗位。
这两者都意味着更容易进面试。
只有进面,才有机会上岸。
最后我把自己经常写来鼓励自己的话送你上岸,别忘点赞: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