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演义开头要运用临江仙(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来源:搜狐号-老黄说史

原标题:罗贯中比杨慎早生158年,《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为何是杨慎的《临江仙》?

引语

说起中国的古典文学,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一般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小说。其实,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不胜枚举,这四本书入选“四大名著”,只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系为明清作家们创作的长篇小说中的代表。这正如“唐宋八大家”的入选者,都为散文作家一样,所以,“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四大名著”也同样如此,只是同一文体上的比较,所以,“四大名著”的全称,应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为什么三国演义开头要运用临江仙(三国演义的开篇词)(1)

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章回体。我国的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就是元末明初的作家戏曲家罗贯中所创作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的《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写成。《三国演义》的故事开始于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作者罗贯中生活的年代,约为1330年至1400年。《三国演义》的开篇,就是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词——调寄《临江仙》:

为什么三国演义开头要运用临江仙(三国演义的开篇词)(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994年央视版的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这首《临江仙》又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谱曲,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演唱,成为剧中的片头曲,因而更为广大观众所熟悉。

他才是《临江仙》的作者

为什么三国演义开头要运用临江仙(三国演义的开篇词)(3)

一般读者都会认为,这首《临江仙》的原创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其实,这首词的创作者却另有其人,那个人就是位居明朝“三大才子(杨慎、解缙及徐渭)”之首的杨慎(杨升庵)。

杨慎系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其父为东阁大学士杨廷和。杨廷和年少成名,12岁时乡试中举,19岁时中进士,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改革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

作为杨廷和之子的杨慎,其才华学识并不亚于乃父,23岁即高中状元。但是,他的官运却没父亲好,嘉靖三年(1524年)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帝),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在滇南时,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72岁病逝于戍所。

仕途的坎坷,却让他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献身文学。杨慎在滇南30余年间,博览群书,潜心写作,成绩斐然。后人论及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杨慎的著作达四百余种,被后人辑为《升庵集》。

杨慎的《廿一史弹词》

为什么三国演义开头要运用临江仙(三国演义的开篇词)(4)

上文提到的《临江仙》,就是杨慎在云南期间,“不务正业”之作。在正统的文学创作之外,他还创作了一部词话(又称“弹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又名《廿一史弹词》)。词话是明代民间的说唱文学(说唱艺术),是集说、唱、弹于一体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其后逐渐发展演变为弹词和鼓词两个系统。

《廿一史弹词》取材于正史,以《史记》至《元史》的“二十一史”为题材,叙述历代演变史实。全书用浅近文言写成,被誉为“后世弹词之祖”。每段以诗词开头,结尾也以诗词收底子。《临江仙》就是杨慎《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文中还有唱词,唱词为攒十字(3 3 4),比如:“盘古生,一出世,初分天地。至三皇,传五帝,渐剖乾坤。天皇氏,定干支,阴阳始判。地皇氏,明气候,序列三辰。人皇氏,相山川,君臣定位……”

毛宗岗的“拿来主义”

为什么三国演义开头要运用临江仙(三国演义的开篇词)(5)

那么问题来了,杨慎出生于明朝中的1488年,比1330年出生的罗贯中晚生158年,他创作的《临江仙》为何被罗贯中“拿去”作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呢?因为,这首开篇词,并不是罗贯中放进去的,将杨慎的《临江仙》加进《三国演义》的另有其人,那就是明末清初的毛伦、毛宗岗父子 。

毛宗岗,茂苑(即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仿效金圣叹删改《水浒传》的做法,得《三国演义》古本,对罗贯中的原著进行了删改,并在章回之间夹写批语。毛宗岗本《三国演义》在情节上变动很大,不仅有增删,还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开篇的那首《临江仙》,就这样被毛宗岗“拿来”为己所用了。毛改本就是现在流行的120回本的《三国演义》。

结语

为什么三国演义开头要运用临江仙(三国演义的开篇词)(6)

其实,杨慎的那首《临江仙》是置于“说秦汉”一章之首的,而作为“说三分两晋”一章开篇的,是首《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杨慎的这首《西江月》也没被埋没,它早被明末小说家冯梦龙拿去作为他的长篇小说《东周列国志》的开篇了。近代的许多说书人,相声学员,也常将杨慎的这首《西江月》当作定场诗来使用。

(图片来自网络)

延伸阅读:

《三国演义》,为何要选择明代状元杨慎的《临江仙》,做开篇词?

来源:明月啸清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广为人知,是为毛氏父子选为《三国演义》的开篇之词。

这首词的作者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是《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篇词。

咏史的诗词很多,可不管是作为秦汉的开篇词,还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都如此之契合的确实很少见。

因为他没有一个字,具体地描述某一场场战役,某一个历史事件,却又让人觉得全部都描述了。几十个汉字,如此之凝练,勾勒出宏大的场面,这宏大的场面,又不是具象的,似乎套在任何历史场景都契合。这就非常强大了。

对比苏轼的《念奴娇》苏词,确实宏大深远,从遣词造句上来说更胜一筹。可他还是描述了具体的事件,让人一读就知道说的是赤壁之战。

为什么三国演义开头要运用临江仙(三国演义的开篇词)(7)

而《临江仙》没有具体的历史事件,却又能概括所有的历史场景。不但如此,还能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毛氏父子很有眼光。选的这首词压得住整部《三国演义》,而且让人惊艳。

在中国文学史上,对于这首词的评价并不算太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的直白。

中国人喜欢委婉,喜欢曲径通幽,即使是以豪放风格著称的诗词,往往也不是过分的直白。似乎感情必须是多层次的,具有丰富性的才有内涵,豪放中也必须带一点委婉。

这首词恰恰没有那么多层次的感情。语言也是通俗易懂,直来直去。有些人就不喜欢了。

而其实直白恰恰是这首词所需要的表达形式。就像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只是简单的招式,却恰恰威力无比。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简单的,恰恰最美。就像顶级美女,随便什么发型、什么服装都是美的,而普通的美女要通过服饰打扮才能向美女的标准靠拢。

如果不是直白,这首词一定需要更多的文字来表达它的含义,那就没有这么凝练了。

人生经历如杨慎这般复杂,大起大落,才领悟到这番道理。所谓的从“看山不是山”,到“看山还是山”,返璞归真了。

杨慎,明代名臣杨廷和之子,从小就有神童之称,正德六年,23岁的杨慎高中状元。

被封为翰林院编修一路高升,人生达到巅峰。嘉靖时期,因为大礼仪之争,率百官直谏,皇帝因此被罢黜到云南永昌。

那时的云南不是现在的令人向往的旅游之地,而是蛮荒之地。不但偏僻,未经开发,还有着漳气。

36岁的杨慎来到云南,没有就此一挫不起。而是博览群书,著书立说,临江仙,乃是他暮年之作。

作为一首开篇弹词,这并不是杨慎的主要著作,他一定也没想到,他留下的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却是这首。

正是因为不同寻常的经历,才使他有了不同寻常的感悟,写出如此气象宏大又凝练直白的词作。从这首词里,我们可以读到人生之短暂,宇宙之永恒。充满了对世事的沉淀与反思。有一种历史的豁达感。

有人拿杨慎临终前所写诗作中流露出的对朝廷的眷恋来反驳这种豁达感,这是不妥的。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并不是一直不变的,甚至有的时候本人并没有达到这种思想境界,而作品中却达到了。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总之,这首词确实有着历史的豁达感。

从词句上来赏析,“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涛尽英雄。”开篇就气吞寰宇。没用文学上惯用的抑扬先抑的手法。因为对于这篇词来说,并不需要。这两句很有画面感,定出了全篇的基调。

“是非成败转头空。”这是一句大白话,直白而凝练,作为这首词转折的词句,正需要这样。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又是一幅多彩的画面,青山与夕阳,浓墨重彩。描绘出江山的壮美。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这里用到了对比渔樵,是指隐士,与英雄相对。江渚则与朝堂相对。这里暗含了一组对比,是出仕与归隐。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全诗的高潮又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一个喜字尤其用的妙。

一个喜字,我们似乎看到周瑜的雄姿英发,小乔的风流婉转。诸葛亮的舌战群儒,曹操的诡计多端,各路英雄豪杰都欢欢喜喜的粉墨登场。演绎着人生和历史的悲欢离合。一个喜字,我们似乎看到了。故国的雕梁画栋,朱颜与红妆,万千宫阙,风流无限。而杨慎一定也想起了自己的巅峰时期。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切归于平淡,不喜也不悲。整首词妥妥的上帝视角,所谓的无我之境。

因为部分字词相似,有人会拿这首和陈与义的《临江仙》做对比。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可以说,陈的歌词更雅致。而意境完全不同。虽然有北宋灭亡,南逃,思念故国这样的宏大背景。陈与义的词还是偏于个人感情的抒发,感情上层次更丰富与委婉。杨慎的词偏于对历史的概括与总结。

艺术的表达形式是由表达的思想内容所决定的。杨慎的词表达形式确实并不如陈词丰富。因为他并不需要丰富,就是需要字词的直白与凝练。

陈与义的词是个人视角,所谓有我之境,杨慎的词是上帝视角,所谓无我之境。作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杨慎的《临江仙》确实是艳压全篇的不二之选。

笔名:织锦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