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写作素材的方法(你平时是怎么收集和积累素材的)

乍一看这个题目时,我有点懵逼。我似乎没有收集和积累过素材,那我写作的灵感来自哪里呢?

你是否有过这样类似的体验?比如现在问你,键盘上快速复制、粘贴按哪个键?这个可能比较简单,Ctrl C和Ctrl V。那如果问你,快速截图呢?

有一次,有个朋友问我,在电脑上如何截图发到微信上?

你可能知道微信上的截图功能,那如果无法使用这个功能的时候呢?比如你截图的内容比较多,占地面积比较大。可能你会想到屏截 Print Screen,这也是个好办法,不过需要裁剪加工一下。

那我的办法呢?其实我当时也想不起来我的左手天天习惯按的那几个键到底是什么?

直到我再次随着潜意识去操作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Ctrl Alt A。然后在微信对话框里,或者Word里按Ctrl V即可粘贴你想要的截图内容。

收集写作素材的方法(你平时是怎么收集和积累素材的)(1)

网图侵删

通过这样一件小小的事情,我想说,虽然我平时没有特意去收集素材,但是我有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在我的心里就一个信念:坚持每日输入,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会产生复利的效果。

关于收集和积累素材,我细想之下,总结了三点:

  1. 平时日常该输入哪些内容才有助于写作?
  2. 记忆不好,如何记住这些输入的知识?
  3. 写作时如何调用素材激发创作灵感?

收集写作素材的方法(你平时是怎么收集和积累素材的)(2)

01 平时日常该输入哪些内容才有助于写作?

首先,先从自己的兴趣点入手,列书单。就像我们写拆书稿要选择的书籍类别一样,干货类、人物历史类、心理学类、个人成长类、科普类等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类别,再找出同类书籍,列一个清单,一本本去“啃”。

为什么我要说“啃”?因为我觉得新手积累素材期,就该啃一啃。当同类书籍阅读到一定量的时候,就可以“飘”了。一目十行,飘过去,大脑就直接知道是些什么内容了。

在我列了2022年的年书单时,我原本酷爱干货类,却列出来大篇幅的人物历史类。我想这不是我“移情别恋”了,是因为我缺乏、我贫瘠。

所以我的兴趣点就在人物历史上了,都说读史能明智,读史能反思自己,我觉得这一块非常有必要,这有助于我们写作时是否能快速引用历史典故的素材。

从自己感兴趣的那个人物入手,再慢慢展开他身边的人物,他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就能列出一大箩筐的书单了。嘿嘿~

其次,读文学名著有助于写作。这是老师说的,我觉得甚有道理。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还流传那么多年,可见功夫底子非常深厚,不管从文字描述、文章结构上,还是从描写手法上,都要多学习,可以有助于精炼自己的文字和锻炼自己的思维。先模仿,再追,后超越(超越就先不想了)。

在做自己的学习清单时,一定要有“通才”和“专才”的思维。专才,是深耕自己的一个领域。通才是要多方面去了解,不局限在一个领域内,有助于思维的广度培养。

收集写作素材的方法(你平时是怎么收集和积累素材的)(3)

网图侵删

02 记忆不好,如何记住这些输入的知识?

我记得哪本书上提到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的记忆就像这条曲线,当时学的时候,可能都懂,以为都记住了。其实过几天,你的记忆就会慢慢模糊掉,到最后都会忘记了。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你快要遗忘的几个阶段,去重温,去加强记忆,以后你就不会轻易忘记了。

收集写作素材的方法(你平时是怎么收集和积累素材的)(4)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先快后慢(网图侵删)

在你学习完一个课程后,觉得非常受益,你可以给这门课程列一个复习时间表。

第一阶段,当天学完,马上进行输出,凭记忆(不开卷)去总结你当时记住的部分,没有记住的部分再去看一遍,也会记得深刻了。昨天看到一个学霸老师就是这样教学生如何突破考试上清华大学的。

第二阶段,一天后,复习 输出,再去总结你记住的部分,没记住的部分再去看一遍。

第三阶段,一个星期后,复习 输出。 然后,再一个月后、三个月后、一年后,这样周期性下来,我就不信你还会忘记。[舔屏]

不管是听书还是看书,这个方法都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平时为了加强当时的记忆,通过做笔记的手法也是极好的。

画面感也能加强记忆,人对画面的记忆通常比文字更强。在学习的时候,发散思维去联想和想象,把这些存储到你的潜意识里去,当你有一天需要它们的时候,大脑就会自动提取出来。

收集写作素材的方法(你平时是怎么收集和积累素材的)(5)

03 写作时如何调用素材激发创作灵感?

除了大脑自动提取记忆,那如果记忆里没有这块素材可用呢?

那就只能靠查询资料了。一是为了理解题目的深层含义,二是为了提取素材 联想素材。

1.在理解题目的深层含义时,同时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把素材用自己的话讲一遍,相当于记住了新的知识,积累了一次新的素材。

就像昨天我们练笔的题目,我找了那句话的出处,还找出来那本书,把书的内容读了一遍,来加深对那句话的理解,也了解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背景。

这也是我的一个积累过程。不怕麻烦,不犯懒癌,对知识永远保持着一个渴求的精神,每一次都去查阅,去学习,去记住,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

2.在提取和联想时,通过发散思维,衍生话题,去嫁接自己习得的素材,好比串珠链一样,把它们串在一起,成为一篇奇思妙想的文章。

有时候自己在搭文章架构的时候,比如列了三条,但是我自己思维局限,可能想不出来,或者觉得自己列的三点没有什么代表性,自我感觉不满意,我就会去跟我先生探讨。

看看他是怎样思考的,他的想法是否与我的契合,是否能帮助我产生新的联想等等,向外求助。

收集写作素材的方法(你平时是怎么收集和积累素材的)(6)

以上就是我的总结,可能写得还不够全面,自己对自己的日程表也随时在调整,调整到自己认为合适并能达到更高效的效果。尝试了才知道行不行,对吧?

刘主编说,阅读和写作两不分家。就像左手和右手,左手吸入能量,右手输出能量,可不是“左耳进,右耳出”。[可爱]

永远保持一颗对知识渴求的心态,像孔子求学那样,一生学而不厌,相信我们会在写作这条路上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

一起加油鸭[送心]

收集写作素材的方法(你平时是怎么收集和积累素材的)(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