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封建时代的吗(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里的的畸形发展)

秦帝国这个崭新王朝的建立让一直处于萌芽状态的儒家思想体系和致力于发扬儒家学说的儒生们看到了希望,以至于他们在朝堂上随意抨击施政之得失,结果李斯的一把火差点让儒家学说惨遭泯灭。之后汉王朝的成立让那些前赴后继的儒生们依然秉持自己的理论学说不动摇,希望能够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想法是美好的,但到了实际应运中也只是叔孙通撬动了统治者爱慕虚荣的一角而已(礼乐制度只用于宫廷),儒家的治国策略并没有受到欢迎。

汉承秦制,虽然萧何改进了秦时期关于治国方面的不少弊端,总的来说这个由乱入治的汉王朝还必须要以法家思想为主来驾驭天下。到了文、景二帝时期他们则采用的是黄老学说,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修养的策略,这时候的人民虽然富强了,但弊端也已形成,那就是日益强大的诸侯王已经威胁到了皇权统治的利益,权力不再属于皇家所独有,皇权时刻会受到颠覆的危险。鉴于景帝时期发生的吴楚七国之乱,上任不久的汉武帝要大力实行改革,在董仲舒的朝堂答对中儒家思想对于治国理念的论述让汉武帝眼前一亮,聪明睿智的汉武帝当然不会只用儒家,他还必须用法家来打压制约那些蠢蠢欲动权力强大的王公贵族们,而儒家思想的选用究其原因则是他治国过程中的一个外部包装(这个在我前面“汉武帝独尊儒术是个噱头”一文中提过)。故有汉宣帝斥责太子刘奭说:我们汉家制度是王道和霸道并用。一味的看重儒术,只会使国家衰弱,这才有“乱我汉家者太子也”的感叹。可见汉宣帝对于只用应运儒家思想所带来的种种不利有着自己独到的见地。

儒家思想是封建时代的吗(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里的的畸形发展)(1)

所以不管是“焚书坑儒”还是“独尊儒术”,在本质上来说就是封建统治者为能实现自己的政令畅通无阻,想尽办法的延长其统治时间而制定的策略

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理论,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学说,表面上是儒家的一个发展进程,倒不如说他是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利益而强行篡改,趋炎附势的表现

1.孔子作礼是站在先贤的高度,为发扬和传承礼乐精神,为追随前人脚步而制定的。他周游列国开坛讲学,弘扬最纯粹也是最原始的思想,是上下都可学也可用的。其思想核心是:博爱、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文明、和谐、法治等等。他为人们的心里竖起了一面不可逾越的道德城墙。这样的思想是没有参杂任何私欲的,这才是“先圣”的开端。

老子《道德经·德经》开篇第一章“上德不德”,讲述的便是“德”的最高境界。他指出:丧失了道以后才出现德,丧失了德以后才出现仁,丧失了仁以后才出现义,丧失了义以后才出现礼。我认为这个意思是属于“破而后立”,但是这个“立”已经改变了原来的思想轨迹,在一切已利益为主的封建时代“立”后的思想就已经偏离了原点。最后老子总结: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处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意思是:礼是忠信衰败的表现,也是社会动乱的祸首……要取实在不去虚华,要舍弃薄和华而采取厚和实。这便是上段话的支撑。

孔子破而后立,而制礼,也是迫不得已。在这里姑且说孔子的思想便是伦理道德的原点吧!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孔子曾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最后说:抛弃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你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你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这可不就是要舍弃一切虚华而采取厚实的意思吗!在礼崩乐坏的的那个时期,是社会转型的时期,它不可能随着人的意志而有所改变,所以孔子周游列国而失败。

《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向地学习,地要向天学习,天要向道学习,道要向自然学习,所以人应该效法并顺应自然。这句是上段的支撑。

2.连圣人都要遵从“道法自然”万物的运行规律。孔子都不语:怪、力、乱、神。

到了董仲舒这里倒是为儒家披上了怪力乱神的外衣。他认为人与天是可以建立沟通渠道的,不仅是人要顺从天意,同时天还会通过各种方式来给人以警示。这里的人指的就是统治者本人、是皇帝本人,在董仲舒的思想体系里皇帝是天意的执行者,皇帝的意愿便是上天的指示,皇帝要是有过失,上天便会降下灾害来提醒统治者。不仅如此董仲舒还在里边加上了“利”,有“利”便有“欲”,用带有鬼神特色的又夹杂了私利的改进后的儒家思想来宣扬其统治,可谓无往不利。所以在汉成帝时候出现了“荧惑守星”的天象后,皇帝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不利,是自己施政上出现了过失,他把这种过失强加在了丞相翟方进的身上,因此杀死翟方进来抵消上天给予皇帝的惩罚。这何尝不是董仲舒思想的延续。

儒家思想是封建时代的吗(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里的的畸形发展)(2)

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固然又一次是儒学思想的进步,但是其进步依然是为巩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提供理论依据的

两汉以后,儒家不再是一家独大,魏晋南北朝时玄学兴起,到唐代则是佛道盛行。南宋后儒家才又一次被统治者所接纳。

朱程理学成就了儒家神权和王权并存的合理性。为抑制君权,让中国政治在宋明包括元朝走向平民化和民间参政议政提供了理论依据,“天道”取代“天命”。

因为宋朝的建立是由低层取代高层的过程(黄袍加身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建立就是平民取代王权了,包括元的建立则是被异族所取代。这些种种如果不加以神化色彩,怎么会被百姓所认可。

在这个儒学僵化,原来高尚的思想被统治者所掩盖而又夹杂了诸多私欲的大环境下,出现了王阳明的“心学”,横空出世的“心学”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理念,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相辅相成,知要表现在行为上,不行则不能算真知。他要让人们努力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这样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物。王阳明的心学是不是和老子的思想同出一辙呢?

可惜的是王阳明的心学并没有在中华大地茁壮成长,并没有被当权者认可,反而被日本等一些国家所继承和发扬。这不得不说是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失误。

儒家思想是封建时代的吗(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里的的畸形发展)(3)

长期被封建统治者所利用的儒家文化是中国遭受外强凌辱的根源,儒家越发展越变得面目全非。所以后人一针见血地说出:秦燔经而经存,汉穷经而经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