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什么特点(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什么特点(查理和巧克力工厂)(1)

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类型:喜剧,家庭,奇幻,冒险

导演:蒂姆·波顿

主演:约翰尼·德普,弗莱迪·海默,大卫·凯利,海伦娜·伯翰·卡特

上映时间:2005年7月15日(美国)

奖项:2006年美国金球奖音乐喜剧类电影最佳男主角提名(约翰尼·德普)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是由你的“杰克船长”(电影《加勒比海盗》主角)约翰尼·德普主演的暗黑童话电影,讲述了一个出生在贫困家庭名叫查理的小男孩一波三折地获得了一张旺卡巧克力金奖券,和另外四个来自世界各地同样幸运的小孩,一起参观了已有15年无人进出却始终飘着巧克力香气的旺卡巧克力工厂,参与了超级大奖的角逐,并开启了一场亲子心灵冒险之旅。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什么特点(查理和巧克力工厂)(2)

托尔斯泰曾说:“家庭教育是社会肌体的一个细胞,孩子降生以后,第一个学校便是家庭,作为这个学校的第一任教师,便是他的父母。”影片给人最大的启示之一就是——教你如何做“称职的家长”和“真正的孩子”。

威利·旺卡是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厂的主人,他通过5张金奖券聚集了5个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家庭的孩子来参观工厂,在参观过程中,5个孩子的个性特点被暴露出来,有的暴饮暴食、贪吃贪玩,有的被家长宠坏,要求家长满足自己各种条件,有的胜负欲过强,什么都要争第一,有的沉迷电视电玩,自以为很聪明又看不起别人,他们之间争着表现自己,却互相看不起。唯独来自贫民家庭的查理,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懂事沉静,又保持着孩子的童真单纯。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什么特点(查理和巧克力工厂)(3)

当幸运儿们进入工厂,欢快的音乐响起,各种糖果木偶旋转跳跃,却被火焰烧得面目可憎,昭示着我们的时代毁坏了很多孩子的童真。父母的不当教养使孩子过早地接受了成人社会的“丛林法则”,独占欲很强,延迟满足的能力很弱,虚幻的自恋,把父母的资源能力当做自己的一部分,脱离了正常的身体心理发展轨道。很多人因孩子的“跨越式长大”而骄傲,殊不知任何违反规律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孩子成长路上错失的部分迟早要加倍“返工”,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一切都要孩子和家长共同“买单”。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什么特点(查理和巧克力工厂)(4)

所以,前四个孩子禁不住巨大的“糖衣炮弹”,陆续在各种考验中出局,有的因贪吃掉入巧克力河,有的好胜心过强不听劝阻却被变成了糖果,有的随心所欲被扔进废品炉,有的钻进电视变成了信号微粒。家庭只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单元,家长若不能好好教养孩子,那么在社会大熔炉里自然有人替你教育,而且要你负连带责任。

整个参观工厂的过程几乎展示的是典型的家庭教育反面教材,而影片开头和结尾部分,即查理的家庭生活,表现了合理的家庭教育应当是怎样的。查理和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虽家境贫困,但一家人和睦融洽,相互分享快乐喜悦,长辈的爱温暖细腻,查理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懂事沉静,最难得的是保留了孩子应有的“心性”。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什么特点(查理和巧克力工厂)(5)

像孩子一样长大,真的那么难吗?真的很难。只有查理经受住了所有考验,最终赢得了大奖——获得巧克力工厂的继承权。如果影片费尽口舌只为告诉大家究竟哪个孩子赢了,那就太肤浅了。其实,整个过程受益最大的是威利·旺卡本人,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个与世隔绝的怪人,雇佣矮小的奥伯伦伯人,经营着一家充满奇思妙想的巧克力工厂,殊不知他有一个霸道强权的牙医父亲,必须戴牙套,杜绝任何糖果,否定孩子糖果事业的理想,导致父子失和多年。随着查理的提问“你还记得第一颗糖果的味道吗?”“你还记得小时候的事吗?”,威利·旺卡不断地回忆过去,直到在查理的启发下主动找到父亲,父子二人终于冰释前嫌,重新定义了家人的意义。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什么特点(查理和巧克力工厂)(6)

影片真实地再现了神秘的巧克力工厂,在多个摄影棚搭建布景,用超过20万加仑液体巧克力打造了壮观的巧克力河和瀑布,还运用了大量由水和食物纤维混合而成的假巧克力,很多巧克力树、巧克力花,树上的棒棒糖、粉色的巨大藤条等都是真的糖果。同时,还有许多充满想象力的高科技场景,曲折意外的故事情节,满足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胃口。

至于故事的结尾嘛,自然是查理和威利·旺卡先生开启了巧克力工厂的新篇章,由于部分故事情节有些暗黑,讽刺意味浓厚,最好家长和小孩子一同观看。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什么特点(查理和巧克力工厂)(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