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受到心理伤害(被宝宝打脸是因为讨厌吗)

谁敢说自己这辈子都没挨过打呢?就算是各位小仙女,当妈后也免不了被自己的宝宝用小巴掌Pa一下~

而且每次被“打”时还总是毫无征兆,本来宝宝咿咿呀呀的正“聊”得开心,;冷不丁的就被那双小手薅头发、撕嘴,一天能有好多次。

婴儿受到心理伤害(被宝宝打脸是因为讨厌吗)(1)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知道打人了?自家宝宝是不是有暴力倾向啊?我的宝宝一定不喜欢我了,好伤心哦……相信不少父母都会有这些疑惑。

其实这正是孩子爱父母的证明!不相信?那就要从幼儿心理讲起了。

婴儿受到心理伤害(被宝宝打脸是因为讨厌吗)(2)

为什么遭罪的总是妈妈的脸?

婴儿的视力和成人有很大区别,研究发现在生命的最初几周婴儿只能看清楚大约20厘米远的物体,太近或者太远对他们来说都是模糊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婴儿的世界就是残缺的,因为就算只有20厘米,也不妨碍婴儿的发育或是他们对世界的探索。

婴儿受到心理伤害(被宝宝打脸是因为讨厌吗)(3)

1个月和2个月婴儿对人面部的视线扫描记录↑

而20厘米正好是婴儿在吃奶的时候,和母亲互动时脸部之间的距离,这样能方便他们认识母亲,以便和其他人区别开来。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顿·多伊奇曾对24个婴儿进行了视觉喜好研究:

研究人员给婴儿们展示了几张人脸大小的纸片,一张画着正常人脸的五官,一张打乱了五官,还有一张是没有任何五官。

婴儿受到心理伤害(被宝宝打脸是因为讨厌吗)(4)

结果发现,婴儿们对正常的人脸五官最感兴趣。莫顿认为,婴儿的面部识别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一种与生俱来的应激反应让婴儿具备更关注面部图案的倾向(胜过任何其他视觉刺激物)。

尽管婴儿还没有完整的辨别能力,但这保证婴儿最大限度地看到人脸,并因此拥有进一步学习和辨别的机会。

第二个阶段:从看到人脸开始的几周后,婴儿发展出主要通过观察脸部内在特征识别人脸的能力,在反复经历不同人脸后逐步建立其视觉形象。

第一阶段是建立在脑中较低级、原始的部分,而第二阶段则要求大脑皮层的较高功能,而大脑皮层是在第二或第三个月才开始工作,然后逐渐控制婴儿的视觉导向。

婴儿受到心理伤害(被宝宝打脸是因为讨厌吗)(5)

而妈妈作为与宝宝接触时间最多的人,自然被宝宝列为首要识别对象,此时在宝宝眼中其他人的形象仍是模糊的,但妈妈已经“清晰可见”。

因此当宝宝把伸向妈妈的脸时,只是在传达一个意思:妈妈,我想摸摸你。

只是像“触摸”这种精细动作,不仅需要触觉、视觉的发育,更需要去借助手部、甚至身体肌肉群的协调。

对于无法控制自己的力度和速度的宝宝而言,看起来就是比较粗暴的抓、打、薅了。

可老这么“挨打”也不是事啊,我们该如何阻止宝宝的这种行为呢?

婴儿受到心理伤害(被宝宝打脸是因为讨厌吗)(6)

概念转移vs精细动作发展

对于月龄大一些的宝宝而言,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认为:

当宝宝打父母的时候,父母的态度很重要,首先我们要制止宝宝的行为,切记动作不能太重,不要让宝宝以为我们要打他。

其次可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可以这样对宝宝讲,宝宝你打妈妈,妈妈感到很痛很伤心。

然后正确的引导,告诉宝宝当你生气有情绪的时候,可以哭出来喊出来,也可以跺跺脚,拍拍自己的大腿。

最后要注意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语气、语调和表情,让宝宝感受到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婴儿受到心理伤害(被宝宝打脸是因为讨厌吗)(7)

而对于月龄小的宝宝来说,不管父母做什么可能都是无用的!宝宝还无法理解语言的含义,但还是可以感知到大人声音和表情。

所以,如果被宝宝打,最好的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不要做出过分夸张的表情,适当时候可以拿个玩具去转移娃的注意力。

比如当宝宝的小手朝着你的脸打来,不妨也伸出自己的手,让宝宝的手打在你的手上,和宝宝击个掌。

在击掌过后可以对着宝宝笑,让宝宝感觉这样做妈妈很开心,久而久之宝宝就会将"打脸"换成"击掌"了。

婴儿受到心理伤害(被宝宝打脸是因为讨厌吗)(8)

此外,针对不同月龄的宝宝,父母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针对性的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

0-1个月,最好不要给宝宝戴手套。孩子只有充分触摸外部世界,才能更好地发育触觉。

2-5个月,可以适当对宝宝进行抓握训练。用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玩具吸引宝宝伸手去抓,让宝宝手部可以接受不同的刺激。

6个月,可以教宝宝撕纸,培养手眼协调能力,锻炼手部精细动作。

婴儿受到心理伤害(被宝宝打脸是因为讨厌吗)(9)

7-12个月,可以训练宝宝用一只手的玩具,去打击另一手里的玩具,当两个玩具碰撞发出声音时,就给宝宝奖励。

这样能促进宝宝的手、眼、耳、脑等感知能力的发展。

1-2岁,可以进一步促进宝宝的手指灵活发育,可以给宝宝买一个玩具电话,带宝宝按电话键,锻炼手部肌肉,促进手眼协调。

婴儿受到心理伤害(被宝宝打脸是因为讨厌吗)(10)

2-3岁,就可以引导宝宝做一些更复杂的手部动作,比如互动式投篮、用棍子拨小球走规定路线等。

正所谓心灵手巧,那些看似打人的动作背后只是宝宝无穷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手部动作多且灵活的孩子往往都是个聪明娃。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