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出版行业怎么面对数字化 主题出版未来走向
做优做强主题出版是出版机构的重要使命,也是出版从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当下,主题出版正逐渐摆脱以往刻板的说教模式,以鲜活故事、丰富形式、多元载体走向大众。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主题出版物受到读者喜爱,大众既能在解读国家大事大势的作品中,体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能在关注民生小事、反映小人物与大时代的作品中,感受认同感与归属感。主题出版是一种阅读引领,意味着其必然是精品出版。不过,仍有许多从业者和读者容易误解,需要明确的是,主题出版并不是对内容题材和表达形式的限定,而只是一个出版分类。出版机构打造的主题出版物,只有真正到达读者端,被其阅读和接受,才能实现双效益。
为做好主题出版,出版机构纷纷紧抓选题策划、内容打磨、品质优化、运营销售全流程,并不断探索机制模式上的创新。在业界一系列探索下,当下主题出版呈现诸多趋势特点:
一是选题方向和范围纵横扩容、逐渐细化,例如国家政策趋势解读、地方故事讲述、来自不同行业的“中国故事”推介等主题图书“百花齐放”。
二是内容题材、表达方式不断丰富且大众化,小说、报告文学、绘本、摄影集、画集、融媒体书等类型受到欢迎。
三是图书形式、品相愈加市场化,设计装帧紧跟大众审美潮流趋势。
四是机制模式扁平化、特殊化、系统化,社领导主抓、重大/专项项目组主攻、单独建制部门主营等多种模式协作。
五是重视质量保障和受众需求满足。一方面,在选题策划阶段重视市场调研,在编辑过程中增加审校次数,对内容材料充分论证。另一方面,建立专项管理规章制度,在内容打磨出版阶段引入专家审读、开展出版研讨、组织读者试读等。
六是营销推广玩法增加,针对性、互动性增强。从线下座谈会、分享会到线上专题直播短视频,再到线上线下联动主题活动、沉浸式阅读打卡活动等,营销玩法不断升级。
七是销售渠道拓展,品牌打造力度增强。除了实体书店这一主要销售渠道,主题出版物的销售也从传统电商拓展到短视频电商、学习强国平台以及更多垂直渠道。与此同时,探索品牌打造,越来越多出版机构、书店基于主题出版物开发周边文创、红色剧本杀等。
主题出版的良性循环,既要求短期利益,也追求长远价值。这就要求出版机构不断锻造精品出版和主题出版的本领,建立系统完备的生产机制和运营机制,在保持专业化、精品化追求的同时,不断探索市场化经营路径。为充分了解当下主题出版的特点与趋势,我们特别采访了来自大学社、地方人民社、文艺社、少儿社等不同类型出版社的多位实干派社长、总编辑,请他们从内容端、运营销售端分享自家的“打法”,总结行业趋势,并在复盘总结中指出未来的重点着力方向。
内容端:主题出版策划有何趋势?出版社如何布局产品线?有何特色打法?
运营销售端:
主题出版物推广销售现状如何?有何触达读者路径的创新尝试?立体开发方面有何策略?复盘思考:做好主题出版,出版机构还应在哪些方面着力?
结合专业优势,构建立体化主题出版格局
李永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
以立体化主题出版格局稳步推进
主题出版的主题是时代的主题,反映的是时代最核心的课题。在国家主管部门的顶层布局下,伴随着出版企业重视程度提升,主题出版物的数量蔚为壮观,精品力作不断涌现。近年来的主题出版选题策划范围正在扩大。除了解读大政方针、解读领导讲话精神的选题,从国家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和文明的演进等视角挖掘的选题,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内容素材的选题,以及基于地域、行业等中观和反映普通人生活点滴的许多选题,也都属于主题出版。主题出版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也更富人情味、更接地气、更触动人心。多媒体样式的主题出版物正在成为趋势,出版企业也越来越重视把中国主题图书推向海外。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中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方面出版了大量经典学术著作。近年来,人大社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构建立体化的主题出版布局,推出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为代表的高质量高水平理论专著,并围绕党和国家重大事件节点、重大活动等,策划了一批有广泛影响的大众化普及化通俗读本,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今年上半年,人大社策划了“中国式现代化丛书”“‘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丛书”“农村社会与乡村振兴研究丛书”《新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让世界读懂中国》《人民经济百年》等一系列重点选题,出版了《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何以制胜?——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读懂党内法规》《实业强国:中国制造自强之路》《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等精品图书。其中,《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上市一周即加印,并登上多个网店新书热卖榜榜首,4月面世至今已加印3次。下半年,人大社将继续加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图书策划力度,围绕党的二十大召开这条主线,深入推进主题出版工作。
主题出版过程既包括自上而下的政府引导过程,又包括自下而上的出版单位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策划的过程。人大社在做好主题出版方面,重视几个维度的工作:
一是加强主题出版的专业性和前沿性。特别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其中国化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研究;聚焦围绕重大时间节点策划推出的反映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题材;聚焦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前沿课题,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加强内容策划,打造精品主题出版。注重增强主题出版物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如“走近马克思”小丛书邀请国内一流专家用“小丛书大理论”的角度撰写书稿,还丰富了插画、题记等新形式增强可读性,以“小丛书重细节”的态度打造精品。
三是实现新技术与主题出版融合发展。人大社打造了一批主题出版电子书、有声书等,并建立相关资源数据平台,探索主题出版数字化融合发展新模式。其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精讲”项目入选了中宣部2021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
四是重视出版规划,建立主题出版保障机制。人大社专门成立了由社长牵头的“重点项目办公室”,并颁布《出版社主题出版工作管理办法》,统筹主题出版各个环节,保证项目高水平的落实。在质量把关方面,守住主题出版的政治高压线和质量底线。在出版流程上,综合部门、营销部门、发行部门紧密配合,提供全方位保障,为优秀主题出版物的编、印、发开启绿色通道。
以融合发展理念协同运营、全渠道管理
渠道变革是当下图书行业在移动互联消费新生态下的客观市场变化,这些变化是挑战更是趋势。渠道变化背后的实质是读者购买行为、阅读偏好、用户心智等层面的变化趋势:读者获取信息海量且便捷、阅读偏好更为个性化、用户心智更趋年轻态。针对这种需求侧的变化态势,内容正能量但话语风格更鲜活,寓情于理、情理交融,具有真情实感不刻板说教,和人民群众生活学习紧密关联的主题出版物更易受到读者喜爱。出版单位需要认真研究这些变化,以融合发展为理念顺势而为,在主题出版物的营销推广方面做好传统媒体渠道和新媒体渠道的协同运营,在分销渠道建设方面做好线上线下渠道的全渠道管理。
人大社的主题出版营销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围绕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点,主动策划适合主题图书传播的营销活动,提升人大社主题出版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方面,重视与主流媒体合作,积极创新传播内容和形式,提升社会影响力。以教育部庆祝建党百年行动理论研究专项重大成果之一“读懂新时代”丛书为例,人大社与人民网理论频道合作开发“读懂新时代”丛书系列短视频专题,邀请北京大学陈培永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秦宣教授、清华大学肖贵清教授和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四位图书主创录制短视频微课。专题于2021年10月上线,共发布34期视频,每期都在人民网首页推荐,并由全网多家媒体和网络平台转载反响强烈,目前已发布视频全网推荐量超2.7亿次。另一方面,人大社也十分重视深入了解和研究主题出版产品的主流用户,建立和完善主流用户社群,优化学习服务体验,增强用户主动选购意愿;强化配套服务营销,创新营销传播方式,扩大主题出版品牌优势,全面建立主题出版服务营销体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精讲”、“读懂新时代”丛书系列短视频专题等,也都是人大社在主题出版物立体开发方面的有益尝试。出版社需要在新时期拥抱新技术,不断打磨精品主题出版,创新出版和传播形式,促进新技术与主题出版的进一步融合发展,并形成“一种内容,多种载体,一次生成,多次发布”的复合出版新格局。
未来的主题出版营销创新,需要围绕“为读者着想”的理念针对具体图书产品情况进行力所能及的丰富和变化,多尝试和改进,进而形成匹配的营销模式和工作机制。产品运营增效方面,需要对主题出版物的内容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强化知识服务思维。销售渠道拓展方面,线上线下渠道共生共存、竞合发展,实体书店需要借助网络平台扩大影响,网络书店需要借助实体店面深化优势。
结合品牌底蕴和出版特色,打造精品
出版机构做好主题出版,不能面面俱到,要结合自身的品牌底蕴和出版特色,打造精品。总的来说,有几个原则需要坚守: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出版符合时代发展和人民看得懂、愿意看的主题出版物;二是要持续加强内容与形式的出版创新。在内容上借助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政治话语;在形式上推进新兴科技与出版深度融合,增加数字资源供给,使同一内容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深入人心;三是要严把质量关,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强化高质量选题开发和编审制度,切实推动“三审三校”制度落到实处;四是要重视综合素质出版人才的培养,增强出版人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理想,强化出版人的使命担当。五是要坚持经营创新,包括传播载体、营销方式、发行手段等多方面创新,强化资源的把握和有效整合。六是要积极参与国际出版活动,主动建立“走出去”平台,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主题出版的国际传播力。
从源头出发,做专做优做精主题出版
黄立新
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
明晰“三点”“三度”,全流程发力
当前,主题出版选题策划呈现的特点和趋势,可归纳为“三点”和“三度”。
“三点”,即“节点”“热点”“特点”。“节点”,即传统的“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一些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会议、重大节庆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热点”,即“顶层设计”,对于重点主题出版物从选题到促销宣传,管理部门全程参与、全程指导。“十三五”时期,“顶层设计”尤其突出,每年都会就下一年度主题出版的重点选题的主题、重点门类、总体要求等进行部署。“特点”,即在国家加强主题出版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的同时,各出版单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结合自身传统优势组织选题。
“三度”,即“高度”“广度”“速度”。出版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做出应有的贡献,要有全国性题材和一流作者,即是所说的“高度”。“广度”,即选题角度,由以党、政、军为代表的宏观层面,向以地域和行业为代表的中观层面,以及以普通人的生活为代表的微观层面拓展,表现出“既有长镜头也有小切口,既接天线也接地气,既有意义也有意思”的特点。“速度”,即时效性,这也是主题出版一大特点。
四川人民出版社深入“四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有“领袖风范”丛书;《文明的自我:1984年的邓小平、中国和世界》,瞄准2024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20周年;“156项重点工程研究”“三线建设研究”系列等,对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历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挖掘其中的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及其现实意义,弘扬民族精神、推动新时代建功立业爱国奋斗的伟大实践。
今年上半年,川人社推出的主题出版物中,报告文学《在那高山顶上》再现两位感动中国的基层共产党员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乐于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长篇小说《黄金团》走近中国黄金部队里的平凡英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下半年,川人社将重点推出献礼党的二十大、系统阐述中国小康社会如何建成的《小康中国之路》。
川人社围绕主题出版制定了四个方面的发展目标:一是国家级重点主题出版物项目入选数量保持增长;二是省部级以上尤其是国家级出版奖项保持增量、取得突破;三是主题出版物双效益得到进一步结合和提升;四是加强编辑、营销队伍打造优质主题出版物能力的培养。
同时,建立高端作者队伍和重点选题资源库,解决多出好书的源头问题;成立主题出版中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军文化两个主题出版分中心,配备精干的编辑人才队伍,做专、做优、做精擅长且具有特色的领域;强化营销、发行环节的人员配置,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主题出版物考核的目标任务和质量标准;结合已有版权资源库,根据每年时政主题定制开发外向型主题出版物,集中宣传介绍中国成就、中国道路、中国模式。
营销精细化演变,融合开发是趋势
目前,主题出版物的用户群主要还是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及党员群体,以及部分对主题出版物感兴趣的零售读者。因此,销售推广过程中,相对市场化图书产品来说,更加依赖于政策趋势以及时政热点、主题学习教育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加上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题活动,川人社相关主题图书销售突出。其中结合时代主题、通俗易懂、带有故事性和历史性,且作者权威的主题图书更受读者和市场青睐,如《入党——40个人的信仰选择》《红船精神》《四川党史人物传》等。此外,川人社打造的“国家认同”书系,从社会经济、区域文化、民族族群、历史政治、宗教信仰等不同角度进行国家认同研究并藉此弘扬中华爱国传统。其中,从考古学角度切入的《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5000年考古学解读》出版以来,获得一系列荣誉。该书两年多销售累计突破3万册,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营销拓展上,川人社积极尝试。例如,围绕《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一书,出版社充分发挥作者强大的故事宣讲能力,在B站开设个人账号,以视频形式连续讲述与该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及背景,成功实现内容直接触达读者,短期内迅速实现销售转化。随后辐射到其他新媒体平台及渠道,该书很快引起读者关注。
依托主题出版物,结合时政热点,让主题出版物更加立体化多元化,尝试制作主题出版物相关的文创及融合出版也是不错选择。2021年天府书展期间,川人社开展“红军长征过四川·重走长征路”打卡活动,在场馆内设置多个打卡点,宣传介绍红军长征故事,引领读者阅读了解并打卡,实现读者引流。同时,展场内“飞夺泸定桥”VR沉浸式体验活动,引来大批读者互动,成为最受现场读者欢迎的活动之一。
近年来,主题出版类产品在传统基础上,选题类型更加复合化,产品内容更加大众化,产品形式更加多元化,宣传推广平台更加立体化。选题内容除了党史、国史、军史及重大节庆等传统题材之外,更加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故事、文化自信等方面的内容和题材;产品内容也更加注重普通读者的需求,更加面向青少年一代,更加大众化通俗化,以漫画、视频、影视、数字出版等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在诸多新媒体平台上直接面向大众读者。未来,主题图书营销也将根据细分群体的不同,朝着更精细化的方向演变;以主题图书为核心,开发影视剧、动漫、游戏、数字藏品等衍生品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打造大众青睐的主题出版物
整体来说,主题出版物目前仍更多依赖于政策趋势带动及团购客户的购买,渠道方面也更多依赖于线下渠道的宣传推广,需进一步挖掘和培养主题出版物的作者资源;进一步培养主题出版物专业编辑,打造更加符合市场青睐的大众产品,打造多元化的主题类融合产品;进一步加强主题出版物专业运营人才的培养,建立新媒体营销矩阵,深入浅出地讲好主题出版物故事,精准触达终端读者。
向专业化个性化大众化融媒化发展
钟永宁
广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
内容形式机制多重发力
随着出版融合的深化,依托顶层设计和大众意愿,主题出版将朝着专业化、个性化、大众化和融媒化方向发展。广东人民出版社的主题出版工作,坚持“上接天线,下搭地线”,理论阐释类和通俗实务类并举。一方面,联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党校、北大、人大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权威学者,策划推出高端、权威的政治理论学术精品;另一方面,以新颖独特视角策划时政通俗理论读物,以及根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习与党建工作需要,开发学习类、实务类主题图书。除了单品的政治理论学术读物,广东人民社还设置了两条通俗读物产品线:“经典阅读”“时代引擎”,前者是解读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经典著作的通俗读物系列,后者是服务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实务类图书系列。
今年上半年,广东人民社重点推出《血脉——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党员的样子》《团一大青年说》等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主旋律图书。其中,入选中宣部出版局“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好书推荐活动5月书单的《血脉——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已发行7.5万册;融理论剖析、原创漫画与音频微课融媒体资源于一体的时政通俗读物《党员的样子》已发行超3万册,该书首发式在长安街大讲堂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达62.7万。
下半年,广东人民社计划推出多种迎接党的二十大主题出版物,包括《共同富裕论纲》《乡村振兴如何开新局——理论创新、战略重点和关键路径》《我心中的现代化》等,都是由重量级权威专家打造的精品力作。同时“经典阅读”“时代引擎”两个系列将继续推出新品。
在做优做强主题出版方面,广东人民社主要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走专业化、品牌化的路子。广东人民社着力打造“经典阅读”“时代引擎”两条主题出版产品线;坚持内容要精、形式要新及通俗实用,按照每年各推出一辑的计划 ,经过几年努力,形成具有鲜明个性标识的品牌。
二是选题策划坚持融媒体思维。以《党员的样子》一书为例,该书策划之初,就确定了走通俗和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子,除了录入相关微课,还将内容打造成适合网上阅读、音频阅读形式,让大众随时随地听优秀党员故事。
三是主题出版利润保底。为鼓励部门出好主题出版物,出版社出台激励措施,被列为出版社主题出版重点项目,年终部门利润结算,给予5万元的毛利兜底。
拓宽受众触达路径,拓展知识服务
技术革新为主题出版物宣传、市场推广提供便利,但及时更新、海量的时政信息,对出版社做好主题出版提出更高要求。与此同时,主题出版物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想要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关键是做好内容经营:如何将文件话语,转换成老百姓能明白的话语,如何将顶层设计与老百姓现实生活密切勾连,是出版人做好主题出版的必修课。
受疫情影响,广东人民社主题出版营销主战场从线下转到线上,利用网络平台营销,微信公号、视频直播成为主要手段。出版社鼓励编辑营销线上讲书,例如今年世界读书日,广东人民社举办了主题出版专场直播活动,编辑与读者近距离分享《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血脉》《双循环论纲》《党员的样子》等主题精品,当晚自营账号增粉数百人,读者反响热烈。
线下活动向基层延伸,拓展渠道。自2019年推出《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丛书》以来,广东人民社每年在机关单位、企业、学校、街道社区组织作者和编辑主讲数十场图书分享会,疫情期间则利用线上直播、社群等与读者“面对面”。
多种媒介形式的加入促使出版业态升级,读者意愿、市场导向显得更为重要,传统出版社和编辑有待打破思维定式,利用资源优势,开发融媒体产品,延伸产业链条。近几年,广东人民社在网络出版和知识服务方面积极尝试。2021年,与“学习强国”平台合作,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等主题图书音频学习资料。与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在“荔枝网”打造“百年党史·青年说”主题出版物音频展播项目,点击量过百万。2022年,广东人民社继续尝试更多融媒体路径,在《党员的样子》《走好共同富裕的广东路》等书中加入PPT、音频、微课等数字资源,提供增值服务,利用听书、直播间、短视频、在线读书会等增强图书的辐射度和影响力。
未来,主题出版营销和渠道推广的数字化、智能化、大众化趋势日益明显。产品经理思维逐渐引入传统出版业,也为出版业态带来更丰富的新探索新形式。
打造高素质策划队伍
出版社固然要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渠道和读者需求变化,在营销推广上尝试融媒体形式创新,但要明确内容始终是作品的灵魂与核心。做好主题出版,关键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内容策划队伍,使出版社主题出版从单纯参与、应付,向个性化、品牌化方向转变,提升专业化水平。为此,主题出版从业者对时政要足够敏感,对理论学界足够熟悉,对读者心理足够清醒,在项目策划阶段,要及早谋划,防止临时“抱佛脚”仓促应对;要锐意求新,防止低端重复、跟风应付;要坚持用户至上,防止闭门造车、自我感觉良好、“叫好不叫座”。
夯实专业化特色化路径
袁 楠
译林出版社总编辑
与专业优势结合,凸显特色
主题出版近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主题更为丰富、题材更加创新,不仅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而且持续关注社会热点,对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进行多元立体解读。二是实现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出版机构结合自身定位,立足优势,积极策划体现专业特色的选题。三是表达方式更加生动吸引人,更接地气,贴近读者需求。四是积极开发面向海外市场的主题出版选题,一方面将优秀主题出版物有效推介到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从选题策划着眼,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力量,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五是契合融合出版大势,优质主题内容纸声电一体出版,全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更加精准地抵达受众,APP、数据库等创新形态探索取得成效。
多年来,译林出版社坚持专业化、高质量发展理念,已形成涵盖世界文学、人文社科、新知通识、基础教育、少儿读物、期刊出版等领域的精品生产体系。译林社将主题出版作为重要抓手,以重大项目引领内容生产,积极探索与专业优势相结合的特色化主题出版路径。
今年上半年,译林社推出著名作家鲁敏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金色河流》,该书深切描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的激流勇进与向善之心;推出主题教育读物《雨花英烈·希望之光》《雨花英烈·信仰之石》,以绘本形式向少年儿童系统讲述雨花英烈历史与壮丽事迹,并举办了一系列主题宣传教育和推广活动。下半年,译林社还将推出一批在国际视野中弘扬中华文化、展现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品力作,包括《敦煌灵犬》《深潜:挺进地球最后的边疆》《飞向太空:中国空间站科幻故事集》《正南看北斗:一位欧洲汉学家眼中的中国巨变》等。
为做好主题出版工作,译林社从多个层面谋篇布局:
加强顶层设计,中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有机联动。译林社编委会根据党和国家中心工作、重大时间节点,要求各编辑部门提前谋篇布局,策划申报选题,并对已储备项目进行专门论证,有的放矢地推出主题出版精品;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构建富有特色的主题出版生产机制,社会效益显著;不断增强团队的阵地意识和导向把关能力,注重项目实施,通过月报制度实时跟踪重点项目,优化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立足出版定位和自身优势,积极策划具有专业特色的主题出版选题。一是提早谋划重点选题。例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立法之前,推出《国外全民阅读法律政策译介》,为我国全民阅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宝贵建议和智力支持;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出版著名党史研究专家刘金田主编的《大国记忆:新中国七十年经典瞬间》;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国家公祭日,推出根据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真实经历创作的小说《南京不哭》,并协助作者设立基金以扶持抗战老兵。
二是发挥优势,打造原创人物传记类主题出版物。高起点高品质原创出版是译林社近年的重要出版方向,人物传记则是优势板块,译林社整合优势资源,以小切口、大视野推出一批反映时代恢弘历程和中国精神的双效佳作,例如《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忘记我》等。
三是深挖资源,用心策划紧扣时代脉搏的主题出版选题。译林社从优势板块、产品线和优质作者资源出发,积极开发彰显时代风采、呼应人民阅读需求的优质读物,如已出版的“文学共同体书系·中国当代多民族经典作家文库”第一辑、《金色河流》、《排球魂》、《激荡江海五千年》等。
四是培根铸魂,开拓少儿主题出版选题。译林社重点着力,策划了“中国好书”作者顾春芳的新作《敦煌灵犬》、南京大学李晓愚教授创作的《中华文化故事·少年读》、著名学者萧兵的《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和《雨花英烈》系列绘本、《家国情怀红色经典诵读》等融英雄事迹于宏大历史叙事的作品,以及刻画中国科学家英雄群像的“追光者·致敬国之脊梁系列”等。
依托专业优势,推动主题出版国际传播。多年前,译林社就曾探索国际合作出版,与日本童心出版社、韩国四季出版社联合推出中日韩“祈愿和平”绘本并输出英文版。近年,译林社积极实现主题出版物版权输出,如《忘记我》在中比建交50周年纪念日之际实现法文、荷兰文版的版权输出;《我的七爸周恩来》输出英文、日文、法文等8个语种;“中国竞争力”系列输出英文版、阿拉伯文版、僧伽罗文版和俄文版等;《金色河流》出版不久即输出塞尔维亚文版。
融合出版赋能,营销传播方式创新。译林社积极借助多种载体形式,多渠道多平台营销推广主题出版物,扩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2021年抗战胜利纪念日,中央电视台特别制作专题片“《忘记我》:中国女辛德勒——钱秀玲传奇”并于CCTV10《读书》栏目播出;译林社还与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联合举办“建党百年·童声说英烈”《雨花英烈》绘本朗读大赛;围绕作家鲁敏力作《金色河流》,译林社在线上、线下有节奏地举办发布会、分享会,直播、播客等活动使图书触达更广阔的读者群体;《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纸质书 电子书 有声书 音视频课程全部上线,实现内容形态多元化、开发精品化。为做深做广“樊锦诗×敦煌”超级IP,译林社还邀请樊锦诗录制视频课,讲敦煌、讲莫高窟人、讲莫高精神。
强化制度保障,注重人才培养。译林社积极完善双效并重的考核标准,加大社会效益考核权重;加强激励制度,充分调动部门和编辑的积极性,对重大主题出版项目给予配套奖励;通过组织系统化培训、召开专题研讨会、邀请资深专家和优秀编辑做讲座等,激励、推动青年编辑主动策划优质主题出版选题,参与重大项目,用大项目锻炼编辑,大力扶持业绩突出人员。
细分读者需求,强化市场运营
当下,越来越多主题出版物在内容选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了较大突破,宣传营销上也要针对细分市场和读者,跳出传统思维,运用更加市场化的方式贴近读者需求,拓展内容价值。例如,制作更多内容精良、有较强可看性的图文视频,利用新媒体引流到电商平台,积极建设新媒体矩阵并实现线上线下立体化营销等。就销售而言,作品内容品质突出、具备强大的感染力、专业性较为出色的主题出版物更受市场欢迎,如《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发行超43万册(包括青少版),《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图鉴》发行超1.5万册。
夯实内容储备,提升运营能力
译林社近年来在主题出版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提升空间。例如,主题出版选题储备不足,选题开发能力有待提高,双效俱佳选题不够多,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关注领域发展、拓展知识结构、增强研判能力、积极跟踪动态,有前瞻性有意识地策划结合译林社优势和特色的主题出版选题;要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前提下做好全方位营销,着力提升图书双效。同时,进一步提升主题出版的国际传播力,关注输出品种和语种的同时,做好对海外图书市场的深入调研分析,提升输出图书品质、丰富类型,加强针对当地读者的宣传,使主题出版物的国际传播落地有声。今后,译林社将继续高度关注主题出版发展趋势,努力探索主题出版运作规律,结合自身定位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夯实特色化主题出版内容储备,加强市场化运作和融合化探索,积极推动主题出版国际传播,力争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做好主题出版的三个方向
刘凯军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社长
发掘主题出版的精品基因,孕生精品好书。主题出版是精品出版的资源宝库,优秀的文学当体现时代,响应时代召唤的选题更能得到社会高光的照亮,也更能激发作家的创作激情,主题出版反映时代生活,是精品频出的图书板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近年推出的《逐光的孩子》和《三江源的扎西德勒》都是为时代画像的优秀主题精品,前者聚焦乡村教育扶贫,后者描绘三江源地区宏阔的生态样貌。《三江源的扎西德勒》作为国内首部以儿童视角关注三江源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作品,销售突破3万册,获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发挥主题出版的教育属性,服务青少年教育。青少年处于习惯养成及心智成长的关键期,主题出版物作为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力量,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服务于青少年教育,帮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既是少儿主题出版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少儿主题出版的广阔发展市场。
为了让青少年深入理解、系统全面地学习党的历史,汲取成长力量,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策划推出了“革命精神谱·红色故事书系”。该书系自2021年6月陆续出版以来,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均取得了亮眼的成绩,目前已出版了4种,销量突破10万册。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推出《初心照亮未来——写给青少年的红色经典故事》。该书是面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道德教育的红色文化读本,发行量已超过5万册。
用好主题出版的“文化公约数”,拓展图书市场。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提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鼓励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而主题出版的“主题”正是我们文化中的公约数,是最能产生社会共鸣的文化,主题出版物是最适合参加全民阅读活动的出版物,出版社当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助推主题出版物市场效益的实现。
作为专业少儿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积极响应“全民阅读”号召,为进一步提升6~12岁少年儿童阅读素养,出版社于2018年5月启动“大中华寻宝系列”全国巡回读书会——中华寻宝大会项目。目前已经举办了上千场活动,陪伴了超过10万名小读者快乐成长。该项目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的品牌阅读推广活动,并为“大中华寻宝”系列图书销售带来不容低估的市场效益,累计销量达5000万册。
打造有辨识度的主题出版产品线
徐迪南
明天出版社总编辑
主题出版已成为当前图书出版工作中的一个核心词,也为童书出版提供了新的生长空间,助力童书出版的题材拓展、作者队伍建设和图文叙事方式的丰富。随着主题出版类童书选题数量的增加和出版质量的提升,少儿主题出版赛道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如何将少儿主题出版做出特色、做出时代风貌,做成双效俱佳的精品,是明天出版社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近年来,明天社在少儿文学、低幼绘本、少儿知识读物三大主力产品线上均有主题出版布局。我们打破大套系、集束式主题出版的思维惯性,强化精品意识,适度控制选题数量,提高对内容品质的要求,希望三大产品线的主题出版选题策划锚定一两个发力点,努力形成辨识度较高的选题特色,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为他们呈现当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为成长提供精神指引。
在少儿文学板块,明天社一方面抓好优秀青年作家的资源聚集,如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的“童年在中国”系列、入围年度“中国好书”的《墨童》,都是约请优秀的青年作家以儿童文学的方式来讲好当代中国故事。另一方面,积极约请成人文学名家介入少儿主题出版创作。如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裘山山创作的《雪山上的达娃》,累计销量超20万册。70后军旅文学代表作家王棵书写中国南沙群岛的儿童小说《风筝是会飞的鱼》,上市1年销量超8万册。2022年上半年,明天社出版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徐贵祥创作的首部长篇儿童小说《琴声飞过旷野》。该书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2022年5月“中国好书”,并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这些创作功底深厚的优秀军旅文学作家,为少儿文学主题出版增添了新的文学景观。今后,明天社将把少儿军旅题材作为主题出版的一条产品线持续耕耘下去。2022年下半年,明天社将重点推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刘海栖创作的《战斗英雄王大胜的故事》、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葛水平的首部儿童小说《雪山脚背上的彩玛》等。
在低幼绘本板块,明天社一直努力尝试通过图画书生动的图文叙事为孩子们讲好中国故事。此前出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画书”系列带领孩子们走进凝聚祖辈智慧、时间伟力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累计销量近30万册。今年,明天社重点推出旨在展现中国地域文化特色、传达中国乡土风情与生命哲思的原创图画书系“我的山野中国”。上半年已出版该系列中的两本:鲁迅文学奖得主鲍尔吉·原野和青年画家苗瑞合作的《草原寻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薛涛和国际安徒生奖提名画家朱成梁联袂创作的《一双大鞋》。今年下半年,明天社还计划推出展现我国在航空、交通、能源等领域重大科技成就的图画书系“了不起的大国重器”。
在少儿知识读物板块,明天社尝试做“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少儿人文知识类主题出版物。例如,“新时代好少年成长读本”以故事与评述穿插的方式,帮助孩子正确应对成长中的烦恼。“国家记忆 永恒的火与血——沂蒙精神的底色”丛书,用图文书的形式为孩子们讲述沂蒙精神。
“主题出版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市场需求。”本着这样的理念,明天社除了对主题出版选题内容进行深度打磨之外,还在市场推广上持续加强对主题出版物的倾斜力度。在常规的渠道推广、网络推广、媒体宣传之外,明天社结合幼儿园和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需求,将《雪山上的达娃》《风筝是会飞的鱼》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画书系列”等图书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将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主题出版物转化为可供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资源。主题出版的形态正在向全媒体模式嬗变,势必从单一的纸质出版向电子书、有声书、音视频等全媒体呈现方式转型,明天社将不断积极探索与尝试。
未来,明天社将继续强化出版使命意识,努力打造更多有特色的少儿主题出版精品图书,回应国家之需、时代之问,帮助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初审:陈 麟
复审:张维特
终审:宋 强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