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常德的渊源(屈原是湖北襄阳宜城人之白起所拔是宜城鄢不是江陵)

前文提到,襄阳宜城作为楚国核心,从熊绎分封时公元前1000年前到了这里,至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水患鄢郢止,襄阳宜城在楚国史上黯然失色。

屈原与常德的渊源(屈原是湖北襄阳宜城人之白起所拔是宜城鄢不是江陵)(1)

白起所拔之郢,史界一致认为在今荆州古江陵的纪南城。历代延续江陵公认为郢都。网络上有人提及时,也会倍感自豪。说自楚文王时迁都江陵起400多年的历史。

屈原与常德的渊源(屈原是湖北襄阳宜城人之白起所拔是宜城鄢不是江陵)(2)

楚居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静。

纪南城的考古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

纪南城的考古上限被确定在春秋晚期。

屈原与常德的渊源(屈原是湖北襄阳宜城人之白起所拔是宜城鄢不是江陵)(3)

根据纪南城遗存及周边楚墓痕迹,有学者将纪南城固定在楚肃王时期(公元前380年)。认为纪南城为楚居中的鄩郢,中谢起祸后楚肃王,楚国发生大面积自然灾害,由肥遗所迁。

这里有不同的看法,认为纪南城应该是南郢,也是楚居里的蓝郢,楚简王时(前431-408年)所迁。

屈原与常德的渊源(屈原是湖北襄阳宜城人之白起所拔是宜城鄢不是江陵)(4)

楚居显示,楚人郢一直都不是固定不变的。纪南城也是在荆州地区的其中一个。

即使纪南城的上限确定,不代表荆州在其他地方,不再会找到比纪南城更早的城。

由于屈原时代晚于纪南城上限,纪南城是不是楚怀王楚倾襄王时期的郢?

史界一直有种声音认为,纪南城止于白起拔郢。

记载显示,鄢与郢每次都会同时出现。后世观点认为鄢只作为楚国郢的附庸陪都,重要的城池存在。

屈原与常德的渊源(屈原是湖北襄阳宜城人之白起所拔是宜城鄢不是江陵)(5)

史记中等历史文献的记载,楚怀王,楚倾襄王,到底是在鄢?还是江陵郢呢?还是两者都有呢?

以下看完后,您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吗?

史记·楚世家》记载

……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於天下也。”或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东国必可得矣。”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太子横至,立为王,是为顷襄王。乃告于秦曰:“赖社稷神灵,国有王矣。”

由于楚怀王听信秦人张仪惑言被扣于秦,太子质于齐。楚国众臣欲在郢中立怀王庶子为王,遭到相国等的阻拦。齐王死后,相国托辞让太子熊横回到楚国为王。

郢中?应该解说为“在都城里面”。是哪个郢呢。肯定是楚怀王时的郢,而倾襄王从齐国回到楚国时,在这里拥立为王。

屈原与常德的渊源(屈原是湖北襄阳宜城人之白起所拔是宜城鄢不是江陵)(6)

十八年,……对曰:“小臣之好射鶀雁,罗鸗,小矢之发也,何足为大王道也。……左臂据赵之西南,右臂傅楚鄢郢,……”欲以激怒襄王,故对以此言。

倾襄王一十八年,楚倾襄王召见了一个擅长射箭的人,这个人私下就对楚王柔弱很不满,说了一些刺激楚王的话。

其中,有一段话:左臂据赵之西南,右臂傅楚鄢郢。

这段话里的鄢郢?是不是分别对应的是两个地方,今宜城郑集的鄢和今荆州原江陵的纪南城呢?还是单纯的指今宜城郑集呢?

个人是支持后者的。

也是说楚倾襄王在楚怀王时的郢拥立为王,和楚倾襄王时的郢都是鄢郢。他给人的一个信息,并没有让人觉察为:鄢、郢之间有分隔号。

屈原与常德的渊源(屈原是湖北襄阳宜城人之白起所拔是宜城鄢不是江陵)(7)

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保於陈城。

白起拔郢后,烧先王墓夷陵,楚王墓在夷陵?楚人东北逃亡于陈城(河南淮阳)。

屈原与常德的渊源(屈原是湖北襄阳宜城人之白起所拔是宜城鄢不是江陵)(8)

这个说明不了什么,继续往下看

二十二年(考烈王),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

迁都寿春(在今安徽省寿县西南)。这里

有一个方位词,东徙都寿春。

那?寿春在陈城的东方还是东南方呢?今淮阳的东方是哪些城市呢?亳州,宿州,灵璧等。确切的说寿春在陈城的东南方。

查看地图,在今襄阳宜城的东方更准确一些。

当然也约在荆州的东方。东方靠北方一些。

屈原与常德的渊源(屈原是湖北襄阳宜城人之白起所拔是宜城鄢不是江陵)(9)

再往下看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

秦本纪第五

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赦罪人迁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

屈原与常德的渊源(屈原是湖北襄阳宜城人之白起所拔是宜城鄢不是江陵)(10)

这几段记录,有相互矛盾之处。

第一段:先一年取鄢,邓,次年取郢,又烧夷陵(有先王墓),再到竟陵(有楚王先人墓?)这先王墓?到底在哪里?有多少?

第二段:一战举鄢郢,又战烧夷陵,再战烧先王墓。其中鄢郢指的是宜城?还是两者呢?如果是两者,两年间发生的事情,用一战?怎么解释呢?

第三段,和一段类似。交待了南郡设置时间。

以上记录可谓复杂,还是太混乱了?

屈原与常德的渊源(屈原是湖北襄阳宜城人之白起所拔是宜城鄢不是江陵)(11)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当是之时,秦已前使白起攻楚,取巫、黔中之郡,拔鄢郢,东至竟陵,楚顷襄王东徙治於陈县。

文字中的竟陵说是在今潜江西,刚好在今荆州(江陵)东。

从这段文字析出史记作者司马迁,应该是一直把江陵当做楚都鄢郢,鄢郢即是江陵的说法

屈原与常德的渊源(屈原是湖北襄阳宜城人之白起所拔是宜城鄢不是江陵)(12)

战国策

张仪相秦,谓昭雎曰:“楚无鄢、郢、汉中,有所更得乎?”曰:“无有。”曰:“无昭雎、陈轸,有所更得乎?”曰:“无所更得。”张仪曰:“为仪谓楚王逐昭雎、陈轸,请复鄢、郢、汉中。”

古版书籍难有标点分隔,文中鄢郢?应该是连着一起读的,古籍文献中郢单独的出现时,并不一定说的是特定的郢,就是指江陵楚都。但这又是种默认。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对于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

战国策中记录跟史记中明显有出入。怀王的死和倾襄王立的说法大相庭径。这是不是“道途听说”跟真实事件有出入呢?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妖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妖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揜于城阳。

顷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楚西陵,或拔鄢、郢、夷陵,烧先王之墓。王徙东北,保于陈城。楚遂削弱,为秦所轻。于是白起又将兵来伐。  

这段到和一战二战再战吻合。

战国策怀王,倾襄王时记录里均为鄢郢,这两代楚王住在哪里呢?只是觉得符号分隔是当下主流观点吧。

屈原与常德的渊源(屈原是湖北襄阳宜城人之白起所拔是宜城鄢不是江陵)(13)

《史记》,《战国策》中,没有迹象提到郢就是江陵的某郢,各时期传承下来皆认可郢都江陵呢?

在清华简《楚居》里,郢都是某郢出现的。

楚居里,居住鄢郢的有楚庄王与楚惠王,楚庄王徙鄢时,记录没有显示郢,在楚惠王徙于鄢时为鄢郢,应该是白公起祸后,楚惠王以鄢为郢。

其他文献记载,楚灵王也有进入鄢的记录。可能是居住时间短,并没有收录入楚居。

今宜城郑集作为楚都,可以确定在楚惠王时期。楚人有迁徙都城的惯例。而楚居的记录,也显示其他楚人由鄢迁徙他处的记载。

屈原与常德的渊源(屈原是湖北襄阳宜城人之白起所拔是宜城鄢不是江陵)(14)

《楚居》的散遗,应该是楚人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至于在楚肃王徙鄩郢后记录终止。

屈原会是哪里人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