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虐心的国剧(IP套路深似海大女主戏)

(本文为“新剧观察”原创首发,如需转载开白名单,请后台留言联系)

“大女主戏”的火热也让各种冷门的传奇女性浮出水面。除了“寡妇清”有三部剧“同题竞争”,商王武丁之妻妇好近期也有两部立项:《凤帅》、《青铜纪之妇好传》。民间传说也热起来,白素贞有三部:《新白娘子传奇》《千年等一回》、《许仙》;聂隐娘有四部:《聂隐娘之女刺客传奇》、《聂隐娘传奇》、《聂隐娘》《刺客聂隐娘》。

文丨鸿渐

由唐嫣主演的《锦绣未央》在北京、东方卫视双平台收视连续八天破1,打破国产IP剧长期低迷的局面。尽管该剧原著小说《庶女有毒》被曝“抄袭了200本书”,但吃瓜群众似乎并不关心这些,死心塌地在大屏、小屏前虐得死去活来。

《锦绣未央》热播的背后,是“大女主戏”的持续走俏。2013年,《楚汉传奇》和《大秦帝国之纵横》收视先后覆灭,让这种镶嵌男性精英趣味的历史正剧退出了电视屏幕。与此同时,《甄嬛传》、《步步惊心》的收视高潮让古装剧创作发生了女性向的转型。随着国内电视剧市场的发展,“大女主戏”逐渐成为女性向古装剧的集大成者。

资本的介入和IP热潮的影响,又让“大女主戏”牢牢霸占了国产头部大剧的山头。君不见,明年的电视屏幕上,“大女主戏”撑起半边天:两位女首富(《赢天下》、《那年花开月正圆》);两位女皇后(《如懿传》、《大唐荣耀》);两位“女诸葛”(《孤芳不自赏》、《醉玲珑》)。

“大女主戏”为何物?“从摇篮到坟墓”的古装大剧

“大女主戏”是电视剧创作者和市场、观众互动的一个结果,它不是一个固定类型。尽管没有人能说清楚“大女主戏”具体所指,但谈论起来还是有一些参照系。在笔者看来,“大女主戏”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发生在古代,和普通观众有距离感。至少是近代(《那年花开月正圆》)、民国(《红高粱》),所以“大女主戏”基本都是古装剧。为什么发生在现代就不行?首先创作环境不允许,共和国总共也就60来年,“大女主戏”一般都有历史纵深,一不小心就碰到雷区,赵薇演的《一个女人的史诗》应该后无来者;

最虐心的国剧(IP套路深似海大女主戏)(1)

其次,观众对于现代剧会各种挑刺,吃力不讨好。不管是刘涛《欢乐颂》中的女强人,还是海清《女不强大天不容》里的女记者,莫不遭到观众各种挑刺。从这点看,保持距离感容易构建艺术形象。

第二,“大女主戏”一般都是大投资,大营销,强平台,持续话题性。范冰冰主演的《赢天下》投资5亿,号称是“亚洲电视剧制作历史单体最大投资”,创下新纪录。而周迅主演的《如懿传》,天价片酬时不时要刷一阵子屏。

最虐心的国剧(IP套路深似海大女主戏)(2)

第三,展现女主人公传奇一生——“从摇篮到坟墓”。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历史纵深感。也因为这样的原因,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传奇女性基本都被编剧扒了个遍。单就秦朝女首富“寡妇清”来说,除了《赢天下》,总局备案的还有《大秦女首富》、《怀清台》。

第四,女主角戏份很重,绝对女一号,所以经常会吸引到女明星的加盟。电影明星转战电视屏幕,基本都是奔着“大女主戏”。周迅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不管是《红高粱》还是《如懿传》,都是典型的“大女主”。

亚文化登堂入室,女性观众话语权提升

现在的影视评论动不动就批斗“直男癌”,金庸的武侠小说也被批“直男癌”。可即便是在金庸武侠最盛行的年代,男性读者最激烈的表达可能也就“XXX是我的梦中情人”,如今的女性观众则动不动“XX老公”“睡XX”。“男色消费”背后是女性观众在电视剧市场话语权的提升。

最虐心的国剧(IP套路深似海大女主戏)(3)

“女性向”电视剧自不用说,女性观众可以有代入感,随女主虐得死去活来;而“男性向”的电视剧也无妨,一方面可以通过CP进行二次解读,另一方面男主也可以作为女性观众的欲望投射对象。郭敬明最懂这一点,《小时代》系列电影男演员动不动就脱衣服。

著名编剧汪海林在雄文《很不幸,电视剧的选片权落在了色情狂手里》中,对这种审美趣味提出了辛辣的批判。“电视剧就是一些购片人决定的!尤其是前几名卫视的购片人,决定了全国人民看什么剧。什么小鲜肉,下流!演员不讲演技,就拍脸,全世界没有我们这么奇葩的。”观点虽然偏激,讨论的也是实情。

最虐心的国剧(IP套路深似海大女主戏)(4)

“大女主戏”的一大源头是网络小说。网络小说经常架空历史,这是一种偷懒的做法,在改编成电视剧之后,不少都会选择落地。现在有一个趋势,所谓的“大女主戏”都涌入了魏晋南北朝:《锦绣未央》、《特工皇妃楚乔传》、《醉玲珑》《天泪传奇之凤凰无双》、《孤芳不自赏》、《不负如来不负卿》、《白首不相离》、《孤独皇后》、《凤囚凰》、《鹤唳华亭》……

最虐心的国剧(IP套路深似海大女主戏)(5)

划重点:“已征求国家民委宣传司意见”

魏晋南北朝在历史剧中没有标志性的重要作品,普通观众对这段历史认知度也低,与此同时又是大乱世,IP小说中良莠不齐的故事似乎都能往这段历史附会。反倒是拍“魏晋南北朝”历史正剧,涉及“五胡乱华”等民族问题,审查比较麻烦。

翻遍历史抢传奇女性,电影咖也乐不思蜀

网络IP改编影视剧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去网感”,亚文化登堂入室自然要面对“削足适履”的问题。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大女主戏”都喜欢起名《XX传》,这种套路自然发轫于《甄嬛传》,但甄嬛传原小说名字是《后宫·甄嬛传》。《芈月传》原小说叫《大秦宣太后》,改名是为了基于“品牌统一化管理”,《如懿传》才是《甄嬛传》正牌续集。

最虐心的国剧(IP套路深似海大女主戏)(6)

除此之外,《天才小毒妃》改为《芸汐传》,《11处特工皇妃》改为《楚乔传》,《回到明朝当王爷》改为《杨凌传》,自然都是为了“消毒”。换名字一方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纪传体”最大限度保留了原IP的价值,便于营销和传播。《庶女有毒》改名为《锦绣未央》,“未央”也是女主的名字。

“大女主戏”主要特征之一是刻画一位传奇女性波澜起伏的一生。除了网络IP,还可以来源真实历史人物,“女相”(《陆贞传奇》)“女傅”(《陆贞传奇》)“女医”(女医明妃传)三部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最简单是“皇后系”:《独孤皇后》、《凤霸九天》(北宋皇后刘娥)、《长孙皇后》……

最虐心的国剧(IP套路深似海大女主戏)(7)

“大女主戏”的火热也让各种冷门的传奇女性浮出水面。除了“寡妇清”有三部剧“同题竞争”,商王武丁之妻妇好近期也有两部立项:《凤帅》、《青铜纪之妇好传》。民间传说也热起来,白素贞有三部:《新白娘子传奇》《千年等一回》、《许仙》;聂隐娘有四部:《聂隐娘之女刺客传奇》、《聂隐娘传奇》、《聂隐娘》《刺客聂隐娘》。真可谓争分夺秒,谁先把剧做出来,也许就是赢家。

最虐心的国剧(IP套路深似海大女主戏)(8)

不管是IP改编,还是真实历史人物传奇,这类剧的女一号戏份吃紧,表演空间大,名利双收。所以周迅这样的电影咖才会频频来拍“大女主戏”。反观电影市场,近年来能和“大女主戏”有一拼的角色也就《一代宗师》中的宫若梅。所以,哪一天章子怡想开了来拍“大女主戏”,也没啥惊奇。

打破网台趣味差异,“大女主戏”是中国式的合家欢剧

“大女主戏”这么火,直接原因是收视有保障。《武媚娘传奇》、《芈月传》分别是2014年和2015年的收视冠军。《武媚娘传奇》首播收视率平均2.959,稳居全国第一宝座。《芈月传》东方卫视、北京卫视平均收视分别为2.867、2.809。截至目前为止,2016年收视冠军为杨幂主演的《亲爱的翻译官》,也是另外一种非典型的“大女主戏”。

最虐心的国剧(IP套路深似海大女主戏)(9)

除此之外,“大女主戏”在网上也是“流量担当”,《武媚娘传奇》和《芈月传》都有上百亿点击。在当下,网络用户的平均年龄偏大,而网络用户相对年轻化,双屏用户趣味差异比较大。这让不少电视人都陷入了分裂:到底是“把膝盖献给90后”,还是“服务中老年”?“大女主戏”的双屏兼容性似乎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琅琊榜》披网络IP的皮,为历史正剧招魂,虽然在网上好评如潮,点击也不错,但是收视表现只能说是一般。值得注意的是,在《琅琊榜》的网络传播中,腐女们的站CP起到了重要作用,事实上这也是部分女性观众对这部男性权谋剧的“去势化”,在二次创造中改造为“女频风”。

最虐心的国剧(IP套路深似海大女主戏)(10)

暑期档和春节档播出的古装剧大不一样。暑期更偏向年轻化,争的是年轻人的眼球,寒假却相对“老派”,“大女主戏”自然是主菜。集合了宫斗与权谋,戏剧冲突剧烈,“大女主”正好符合传统女性电视观众的审美口味。新新人类和老爹老娘在这个类型趣味上达成一致,至少双方都能搭上话。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女主戏”是当下中国电视剧类型中的“合家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