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周瑜的真实身份你知道吗(在三国演义中被黑的周瑜)

导读

据史料记载,周瑜是一位有着远见卓识、智勇双全,器量广大的人,在三国历史上他是一位难得的将才,作为孙权的得力助手,在联刘抗曹,安定江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却被描绘成一个气量狭窄,嫉贤妒能的小人,被摇着鹅毛扇的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中,最后还被诸葛亮气的口吐鲜血,黯然断魂。


三国中周瑜的真实身份你知道吗(在三国演义中被黑的周瑜)(1)

《三国演义》周瑜、诸葛亮剧照


《三国演义》经过艺术加工,通过一些子虚乌有张冠李戴的虚构情节对周瑜形象做了一些改编,比如其中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美人计、“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这些虚构的情节,进一步丑化了周瑜的形象,这对于历史真相而言,是不客观的,也是完全歪曲的,周瑜确实很冤枉。当然我们今天这篇文章不是要批判《三国演义》的虚构,作为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以文学性的笔法呈现了汉末晋初近百年的历史,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但作为其中的重要人物的周瑜却和史料中记载的周瑜形象有着很大的差异,深入解读周瑜,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真相,还周瑜以历史本来面貌。

下面笔者拟以《三国志》等史料为依据,综合其军事才能、器量、形象演变等方面来解读真实的周瑜和其艺术形象被扭曲的原因,帮助广大读者朋友认识一个真实的周瑜。

我们这就去看看!


三国中周瑜的真实身份你知道吗(在三国演义中被黑的周瑜)(2)

《三国演义》周瑜剧照

在三国史料中,周瑜在军事上是一位逢战必胜的将领,他随孙策平定江东,赤壁一战三分天下,身先士卒,勇冠三军;在政治上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在送子入质、赤壁战降和为江东图取天下的策略问题上表现的远见卓识无人能及;他和孙策、孙权情同手足,却严守君臣之义,他为江东招揽人才,在对鲁肃的推荐和与程普、蒋干的关系处理中表现出了其良好的人格魅力。同时一句“曲有误周郎顾”又将他的才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周瑜的军事才能:“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一、生逢乱世择明主


三国中周瑜的真实身份你知道吗(在三国演义中被黑的周瑜)(3)

《三国演义》孙策剧照


周瑜还没有出山时,天下割据势力逐鹿中原,其中势力比较大的有袁绍、曹操、袁术、刘表等,而此时的孙策还仅仅是袁术手下一个不得志的折冲校尉,管辖的兵马仅有五六千人,无寸功,更无立足之地。可是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周瑜选择了孙策,可见周瑜的眼光。后来周瑜先后被袁术和曹操拉拢,但都初心不改。史书记载,袁术“欲以瑜为将”。周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途东归”,于是他跑到了孙策身边,成为孙策集团创业的主要力量。赤壁之战前,曹操想劝降周瑜,于是派了蒋干,但是周瑜不为所动,也就是在江东,周瑜的才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遇危险镇定不乱

1、质子事件

曹操在建安七年灭袁超,他的势力日渐强大,当时曹操给孙权下书,要孙权送质子。孙权于是召集众臣商量该怎么办,当时作为江东第一谋士的张昭等人犹豫不决,唯周瑜,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打消了孙权送质子的顾虑,让曹操没有把柄可抓,消除了曹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企图。


三国中周瑜的真实身份你知道吗(在三国演义中被黑的周瑜)(4)

赤壁之战


2、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巩固了自己在北方的统治。九月南下,刘表的儿子刘琮未做任何抵抗便投降曹操。

(1)江东集团内部争论:曹操来犯在东吴集团内部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主张投降曹操,而周瑜和鲁肃力主抗曹,周瑜分析了曹军的弱点。他指出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朝的丞相,但是他挟持天子,实际却是汉贼,并不得人心,而且曹操还面临后方隐患,马超和韩遂他们还在关西;而我方占据江东六郡广大的地区,兵精粮足,而且您孙将军英明神武,人们都愿意归属于你;还有就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而水战正是我们的强项,而且曹操的八十万兵马也只是虚张声势,实际并没有那么多。周瑜和鲁肃以事实分析挫败了投降派的投降主张,也让孙权最终下定了与曹操一战的决心。

(2)刘备集团表现:曹军大兵压境,刘备心里有点慌,据记载,刘备“日遣逻使於水次候望权军”,刘备望眼欲穿等待江东救兵,而且对周瑜派出的三万人马也是多有狐疑。而此时的周瑜镇定自若,对刘备说“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面对曹军压境,东吴主帅还有群臣以及刘备都非常慌乱,只有周瑜和鲁肃头脑清醒,正确分析了形势,处乱不惊,最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此战巩固了孙权集团的统治,也让刘备避免了灭亡的命运。


三国中周瑜的真实身份你知道吗(在三国演义中被黑的周瑜)(5)

火烧曹营


(3)军事策略

赤壁对峙,周瑜作为前线总指挥带兵出战,此战中周瑜调度有方,身先士卒而且能够广泛听取意见,前期采用黄盖诈降,“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愿个愿挨”便道出战术的核心。黄盖诈降,在假投降的途中运用装满柴火的船只,火烧曹军战船。后期又带领部队追击,使得曹操大败,取得了“火烧赤壁”的胜利。

(4)身先士卒

在战争中,周瑜身先士卒,激励将士,和将士们同甘共苦。和曹仁在南郡激战时,周瑜左胸部受伤,卧床不起,但是当曹仁出兵攻打时候,周瑜表现了极高的胆识,周瑜亲自激励将士,这让曹仁自知不是对手,最后不战自退。

周瑜的政治才能:经邦济世

一、宏图大志

“昔楚国初封于荆山之策,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土开境,立基于郢,遂据荆扬,至于南海,传业延祚,九百余年。今将军乘父兄余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有何逼迫,而欲送质?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便见制于人也”

在质子事件的时候,周瑜就准确分析了形势,他指出楚国在此地,开始时候也是不满百里之国,却后来传业九百多年,是非常好的先例,这为江东割据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依据。同时他指出曹操想用质子来控制江东的意图,认为受制于曹操,不如割据一方。这表现出了周瑜策略的灵活性和独具的战略眼光。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力主抗曹,对敌我双方的情况做了详细的分析,打消了孙权的顾虑,至于其中的原因,我们在上面已经叙述过。


三国中周瑜的真实身份你知道吗(在三国演义中被黑的周瑜)(6)

三国时期地图


二、图取天下

周瑜对天下大势时刻保持着一种政治家的敏感。赤壁之战刚结束,周瑜就开始为东吴图取天下做积极努力。他有图取天下之志,同时也制定了具体的计划。一是挟制刘备,二是进取益州图北方。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的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

赤壁之战后,刘备在荆州站稳了脚跟,周瑜对这个以后的对手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刘备是东吴图取天下一大障碍。于是打算用计把刘备软禁起来,来要挟关羽和张飞。这充分显示出了周瑜政治家的谋略。这应该是《三国演义》中被污,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杜撰基础吧。


三国中周瑜的真实身份你知道吗(在三国演义中被黑的周瑜)(7)

《三国演义》刘备、关羽、张飞剧照


“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曹,北方可图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曹操战败,还没有恢复,不能接连用兵,而使得进取益州有了可能,其次,和奋威将军进取益州,同时吞并汉中的张鲁,留下奋威将军和马超呼应,最后周瑜再和孙权占据襄阳进攻曹操。

周瑜以敏锐的洞察力,为孙权制定了谋取天下的路线图,只是后来因为周瑜病逝,被搁置。周瑜死后,东吴没有一个将领能有周瑜这样的能力了。

人格魅力:“器量广大”“性度恢廓”

周瑜不仅军事才能杰出,而且独具气量,有着非常好的人格魅力。

据三国史籍记载,当时人们对周瑜的赞评中就有“雄烈,胆略兼人”、“器量广大(孙权评价)”;“雅量高致(蒋干)”;“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陈寿)”;“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程普)”的评价。

这些评价周瑜的人中有他的上级、同事、对手,也有同时代的历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这些评价应该是公允的,概括了周瑜的气量、性情和品德以及胸怀。


三国中周瑜的真实身份你知道吗(在三国演义中被黑的周瑜)(8)

《三国演义》蒋干剧照

一、忠诚不渝

《三国演义》中的蒋干盗书,其实历史记载中并没有这个情节,而是作者罗贯中先生杜撰的,不过蒋干来劝降周瑜,确是历史事实,曹操也是个爱惜人才的人,他开始的时候也想劝降周瑜,就派蒋干到江东大营,周瑜对蒋干的来意心知肚明,不过还是热情招待了蒋干,并对蒋干表明了对孙氏集团的忠贞不二。蒋干回去后,对曹操说周瑜气度宽宏,情致高雅。不是我们几句话就能离间得了的。从周瑜处理和蒋干的来访看,不仅仅表明了周瑜对孙氏集团的忠贞不二,同时也体现了周瑜对蒋干的真诚、大度和宽厚,以至于蒋干回去以后以雅量高致评价周瑜。


三国中周瑜的真实身份你知道吗(在三国演义中被黑的周瑜)(9)

《三国演义》周瑜、程普剧照

二、心胸豁达

程普资格老,岁数大,据《江表传》记载,程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程普仗着自己的老资格,看不起这个小伙子周瑜,很多次用语言来凌辱周瑜,而周瑜一直对程普采取忍让的态度。程普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周瑜非常的佩服,对别人说与周公瑾交往“若引醇醪,不觉自醉”,说明周瑜这个人很好相处,能够宽容对方的错误,让人感觉和他在一起很舒服。

三、举贤任能

周瑜的雅量不仅体现在处理和朋友、同事的关系上,还能及时的发现人才并举荐人才。据记载,周瑜“做居巢长”的时候,听说东城鲁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奇计”,就开始结交鲁肃,并向领导推荐了鲁肃,这种为江东集团求才的目标也始终贯穿于周瑜的一生。事实证明,鲁肃没有辜负周瑜的重托,稳定了东吴的形势。陈寿先生评价说:“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不过鲁肃先生在《三国演义》中也被黑的够呛,从一个智勇双全的人才被黑成一位无能的平庸之才。


三国中周瑜的真实身份你知道吗(在三国演义中被黑的周瑜)(10)

《三国演义》鲁肃剧照


形象演变:历史人物到艺术形象

为何周瑜的形象会从一个文武全才、器量宽广变成心胸狭窄的小心眼呢?我们还得从历史的演变中寻找答案。

对于周瑜形象的贬损,主要来自于封建正统思想的禁锢。作为封建士大夫忠君思想始终贯穿其中,因此刘备集团也就自然而然代表了正统。作为东吴集团的重要成员周瑜也就无法和代表蜀汉正统的诸葛亮相比,人们追求封建正统和保守、谨慎、仁义等思想,就使得这些通俗文学为了适应文化和现实的需要,歪曲夸张,因此在人物的设计上,人物的善恶、美丑,无法合理的定位,就使得为了突出诸葛亮和刘备集团的正统作用而贬低甚至歪曲事实的现象存在。实际上,在赤壁之战时,周瑜已经34岁,而这时候的诸葛亮是27岁,而在三国的史籍中根本就没有诸葛亮具体指挥赤壁之战和与周瑜有交往的记载,更没有借东风、草船借箭等的事情。

历史演变中的周瑜形象从历史形象转变为艺术想象,是传统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世俗化和人情化结果。诸葛亮被塑造成一个集民间智慧、正统人格的化身,而为了剧情的需要,褒扬诸葛亮和体现刘备集团的正统性,周瑜被放在贬损的行列里也在所难免。而且《三国演义》中贬损的也不止周瑜一个,鲁肃、蒋干、曹操等除了蜀汉集团之外的人,大都在被贬损的行列内。


三国中周瑜的真实身份你知道吗(在三国演义中被黑的周瑜)(11)

《三国演义》周瑜剧照


结语

周瑜通过《三国演义》等艺术形象的传播,变得家喻户晓,历史形象受到了艺术形象的遮掩,历史上作为一个器量宏大,才能卓越的英雄人物,他是江东集团的中坚力量。而作为艺术形象,基于褒扬诸葛亮,维护刘汉正统与民族矛盾激化时代的需要,被贬低为气量狭小、才能平庸的负面形象,导致英雄气短、壮志难酬,留下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可悲可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