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膀胱湿热的好处(到了冬天要遭罪)
立秋之后,气血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去湿排毒的通路,那么在这个季节做好这条经络的保养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膀胱经在人体的后背部,人体的五脏六腑均可在后背部找到相应的对应区,如后背上部对应肺和心脏,后背下部对应脾、胃、肝、胆,腰部对应肾、膀胱、大肠和小肠。所以秋后养后背也成了养生很重要的一点
五脏六腑在后背部的反应区:
肺部娇嫩最上面,左边为心右为肝,
下面左边是脾,右边是胆,再下左边是胃,右边小肠,
臀上左边是肾加膀胱,右边是子宫和大肠。
※1.大椎突出、色素沉着
肩颈长期劳损,易引发肩周炎,肩颈经络不通,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容易头晕头痛,心慌胸闷。
长痘:肠道宿便便堆积,毒素代谢缓慢,便秘、腹胀、肠鸣。
※2.肺区
毛孔粗大、色素沉着:肺功能减弱,易引发鼻咽问题,鼻炎、咽炎、喉咙,干痒、易上火、胸闷气短。
※3.心区
毛孔粗大、色素沉着
长痘:心火旺,有心事,浅睡多梦,心悸,心慌,手脚冰冷。
※4.肝区
明显凸起:肝火旺、心情抑郁或脾气暴躁,面黄,口苦,目赤干涩,解毒功能弱,易引发酒精肝,脂肪肝,胆结石,两肋满胀,后背发沉,容易小叶增生,乳腺增生,手脚冰冷。
※5.脾区
推膀胱经时更容易判诊,有气节、肿胀:——肤色暗黄、皱纹明显、胃口不好、胃火或胃寒、口臭、胃胀胃疼、打嗝反酸,肌肉松弛、易淤青,月经不调。
※6.肾区
发黑、色素沉着、肾虚纹、腰眼深:——肾气不足,易脱发,记忆减退,睡眠质量不高,夜尿频繁,易受惊吓,黑眼圈,眼袋明显,耳鸣,易浮肿,怕泠,手脚冰,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妇科疾病,夫妻生活不和谐,性冷淡,不孕不育,腰酸背痛,下肢循环不好。
脊柱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各脏腑后背俞穴均在后背部膀胱经上,这些经穴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通路,刺激这些穴位可起到振奋阳气、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由此可见,人体后背部是很重要的部位,对内脏功能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可调和阴阳,延年益寿。
五种常见的养背方法
※1.捶后背、搓后背、撞后背
·捶后背:捶后背又分自我捶打和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人体生命活力。
·搓后背:搓后背也分自我搓和他人搓。自搓可在洗浴时进行。以湿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扯紧毛巾两端,用力搓后背,直至后背部发热为止。注意用力不宜过猛,以免搓伤皮肤。搓后背法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闷、腹胀之功效。
·撞后背:双足与肩同宽,后背靠墙壁站立,约相隔20~40厘米,全身放松,身体后仰,用后背部撞击墙壁,用力适度,借撞击的反作用力使身体回复直立,撞击下后背部时,上身适当前倾,使下背部略向后突出,然后进行撞击。
撞击时意念贯注后背部,使意气集中于腰、肩、后背之间,撞击100次左右。可提升阳气,调节内脏,能使全身气血通畅。
※2.按摩开后背
精油开后背是一种按摩方法,是一种精神上享受。活络精油配合独特开后背手法,进行松筋开后背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精神压力,消除疲劳,紧实肌肤,改善睡眠!特别适合肩颈僵硬、腰酸背痛、失眠压力大等亚健康人群。
※3.后背部捏脊
捏脊可以刺激后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五脏背腧穴,可以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捏脊」是儿童推拿手法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可用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5~10遍。其实,不仅是小儿疾病,成人也可以用捏脊来治疗保健。
捏脊对于虚性体质常见的疲乏、消瘦、失眠、食欲不佳、消化不良、怕冷、易感冒、肩后背腰疼痛都有很好的效果,各种文献报道中的适用范围则更为广泛,将它誉为调理虚性体质的“金钥匙”也不为过。
提示:有些人一次捏脊会很痛,有的人会疼的掉眼泪,如果坚持了下来,疼了三天之后开始有通畅的感觉,如果三次之后仍然很痛,建议先用火功推后背法做7次,就不会再疼了,不会火功推拿的人,可以用艾灸代替。只要坚持捏脊半年,你的体质会好于以前3倍的你!
※4.后背部拔罐
在后背部的膀胱经和督脉走罐可以治疗许多疾病,特别是在后背部的膀胱经和督脉走罐,可疏通膀胱经和督脉之经气,振奋阳气,调理五脏六腑之功能。
后背部走罐可治疗包括感冒,发热,咳嗽,哮喘等症等呼吸系统疾病,脾胃虚弱引起的慢性胃肠道疾病,以及由脾胃湿热引起面部痤疮等。
※5.后背部艾灸
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可以强身健体、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后背部肉多肉厚而且发硬的人群,基本上身体都有些问题,做好后背部的推拿和艾灸非常重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