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没词的曲子你循环了多少遍(这首曲子差点把听众逼疯)

2017年09月15日 16 :解放周末/悦赏・广告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这首没词的曲子你循环了多少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这首没词的曲子你循环了多少遍(这首曲子差点把听众逼疯)

这首没词的曲子你循环了多少遍

2017年09月15日 16 :解放周末/悦赏・广告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曾谱写过许多精致典雅的乐曲,比如《鹅妈妈》《镜子》《达芙妮与克罗埃》,然而他最著名的乐曲却是他晚年的作品《波莱罗》。

这首别出心裁的乐曲以不断重复的“波莱罗节奏”而得名。整首曲子长达15分钟,曲子的灵魂人物――鼓手要以同一种速度敲击同一个节奏重复大约169次。

全曲的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在小鼓和铃鼓的固定音型伴奏下,一问一答不厌其烦地重复进行,在无休止的三拍子节奏背景上,各种乐器演奏的两个17小节的旋律不断反复。而且乐曲始终建立在C大调上,只是在结尾两个小节才转入E大调,但随即又回到了C大调上。

这首曲子乍一听显得十分单调乏味,甚至曾有人称它为“偏执狂的作品”。因为乐曲从旋律、和声到节奏、速度,始终保持不变。

拉威尔在自传中曾写道:“这是一首慢速度舞曲,它的旋律、和声与节奏始终如一,且用小鼓节奏接连不断地给以强调。一个核心因素的多样变化促成了管弦乐队的渐强。”

“波莱罗”原为西班牙舞曲名,是拉威尔为芭蕾舞而作的配乐。1928年 《波莱罗》在巴黎首演。芭蕾舞表现的场景是在一家烟雾弥漫的西班牙旅馆里,舞蹈家鲁宾什坦饰演一个吉卜赛女郎,头上插着梳子,围着围巾,站在台子上跳舞,观众围着她喝彩。跳得愈来愈红火的舞蹈,引起了围观者愈来愈狂热的情绪。最后,他们捉住她,把她高高地举过头顶。

据说,首演时有位听众抱怨作曲家疯了。拉威尔自己也以为一些乐手会拒绝演奏这首枯燥的乐曲,但没想到这首曲子很快红遍大街小巷,成为一代“神曲”,此后即便有乐手怕耳朵磨出茧子来,也得忍着奏完全曲。

拉威尔曾被人称作是“最精确的瑞士钟表匠”,他的音乐就像是精巧的天文计时器,精确地指示时间。在《波莱罗》中,这种钟表匠精神被演绎到极致。或许作曲家自己也不曾想到,这首特殊的《波莱罗》后来成为了20世纪音色变奏的教科书式典范。他之后的不少作曲家,比如布里顿的 《青少年管弦乐指南》、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都效仿此法,以变奏的技法,在不同的乐器间交接同一个固定旋律和节奏。

(陈俊珺 综合整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