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吸入一氧化碳(科普当我们吸入一氧化碳时)

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吸入一氧化碳(科普当我们吸入一氧化碳时)(1)

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吸入一氧化碳(科普当我们吸入一氧化碳时)(2)

  洗澡、烧炭取暖、开暖气,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没想到却夺走人的生命,造成这些悲剧发生的正是冬季“隐形杀手”——一氧化碳,可怕的是,它离你很近,就在你身边,需提高警惕。

  每年冬季,都有不少人被一氧化碳“放倒”,多以家庭为单位

  11月到来年3月,是很多城市最寒冷的时间段,95.8%的中毒事件就发生在这个时间内,有的人是在家洗澡过程中被毒晕,有的是在吃饭过程中因为燃烧的木炭而中毒。可以在这些事件中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意外状况发生时,受害者正处于一个空气流通差、空间小的环境中。

  燃气、木炭、煤炭、煤气,这些取暖设备摇身一变,成为夺人性命的“杀手”,如果发现不及时,一个家庭都要遭殃。那么,如何敏锐地察觉到异常呢?

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吸入一氧化碳(科普当我们吸入一氧化碳时)(3)

来看看一氧化碳中毒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01.轻度(碳氧血红蛋白占比10%-20%)

  此时对人体的影响比较小,能感觉到身体状态和平常不太一样,有头晕、心慌的感觉,若是能及时站到通风口处休息一会,很快就能好转,但是如果忽略了,继续停留在有毒环境中,情况就会继续加重。

02.中度(碳氧血红蛋白占比30%-40%)

  到了中度中毒阶段,大多数人已经反应过来自己不太对劲,走路头晕得厉害,需要扶墙,意识混沌不清,虽然不知道是怎么了,但是会有急救意识,及时向他人呼救获得治疗,一般不会带来太大的健康影响。

03.重度(碳氧血红蛋白占比>50%)

  重度中毒患者通常已经无法自行呼救,有的已经陷入昏迷,有抽搐、口唇紧闭、心跳加快的现象,若是不能及时被救,很快就会失去生命体征。即便被抢救回来,也有可能留下痴呆、肢体僵硬、记性差、大小便失禁等后遗症。

  根据中毒的时间和吸入的浓度不同,身体遭受的危害也不同,可能等你发现了已经没有力气往外走,也不能清醒地打电话。因此,不让这种事情发生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吸入一氧化碳(科普当我们吸入一氧化碳时)(4)

3个地方高发中毒事件,大家要盯好。

01洗澡间,不管是家里还是公共场所都要注意

  很多中毒事件发生在洗澡、泡澡时,洗着洗着就没劲了。热水器要选择大厂家,不能把排废气的管道装反,不要将厨房锅炉设置在浴室窗口处,若是打算泡澡,应打开巴掌宽的缝隙,保持空气流通。

02卧室,不管是自己的房子还是租住的房子

  冬季寒冷,人们大多依靠空调和地热去取暖,但是在部分农村和乡镇依然有烧炭的习惯,白天用来烧水热菜,晚上就提前到房间内取暖。一定要小心,煤炭、木炭都有中毒的风险,尽量不要放在室内。如果是租住的房子,要提前检修燃气管道和液化气瓶,消除安全隐患

03车内,靠空调取暖睡觉也有中毒风险

  车门、车窗一关,车内的氧气立刻减少,虽然有空调换气,但是发动机开的时间长了也会有部分毒气进入车内,如果汽车购买时间久,空调循环不太好,毒气会更久。在车内短暂睡觉可以,千万不要紧闭门窗睡觉,非常危险。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窗户留有5厘米缝隙,在48分钟后浓度依然会升高,同样不安全。

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吸入一氧化碳(科普当我们吸入一氧化碳时)(5)

当我们吸入一氧化碳时,该如何自救和施救?

  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所以会悬浮在上层。救助者与被救者在进入和撤离现场时,匍匐行动会更安全。在进入室内时严禁携带明火,一氧化碳浓度过高,按响门铃、打开室内电灯产生的电花均可引起爆炸。

  打开封闭房间的门窗,让患者立即呼吸新鲜空气;解开衣领及腰带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治窒息;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及脉搏等情况,并在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随时准备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医院抢救。

  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中毒严重者清醒后,一定要在医院接受一段时间的高压氧治疗,以免发生严重的后遗症,出现脑功能障碍。

  心跳呼吸微弱或已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出现其他中毒情况时,也应先离开中毒环境、避免与中毒源继续接触。

主管| 中共平南县委宣传部

出品| 平南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 广西应急管理

编辑| 林玉卉

审核| 罗永强

签发| 韦挺松

【转载需征得出品单位同意,转载时不得删减和更改原文内容。所有媒体平台首发权属于原作者】

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吸入一氧化碳(科普当我们吸入一氧化碳时)(6)

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吸入一氧化碳(科普当我们吸入一氧化碳时)(7)

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吸入一氧化碳(科普当我们吸入一氧化碳时)(8)

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吸入一氧化碳(科普当我们吸入一氧化碳时)(9)

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吸入一氧化碳(科普当我们吸入一氧化碳时)(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