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袍哥手势(袍哥舵爷哥老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

江湖对现代人来说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向往,对过去的人来说却是灰色地带的现实。近代中国三大民间帮会组织之一的袍哥就是在这种灰色地带中诞生的。

袍哥会产生于清代,最初是少部分人的秘密组织。辛亥革命之后袍哥成为了公开性的组织,转身成为四川基层社会的中坚力量。袍哥起源于明末清初,发展于清朝末年,泛滥于民国时代。

川渝袍哥手势(袍哥舵爷哥老会)(1)

身处灰色地带的袍哥亦正亦邪,他们以伦理、血缘、人情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四川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广泛的影响,甚至在今天也能看到袍哥留下的痕迹。

以四川方言词汇为例,袍哥无论清水或浑水,都有一套内部使用的"切口"(即江湖黑话)。这些"切口"在广泛使用中逐渐成为通用的语言,至今还保留在四川方言中。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四川方言,从几个方面粗略地窥探一下当时袍哥的模样。

川渝袍哥手势(袍哥舵爷哥老会)(2)

01

民国时期,加入袍哥一定要有一位介绍人,这个过程称为“海袍哥”,也称作“嗨袍哥”。因为刚加入袍哥时往往要请客吃饭,显示一下豪气大方,故称为“海”。在四川方言里,“海”有大吃一顿的意思。

袍哥组织的内部排行分五个等级,分别为头排、三排、五排、六排、十排。

头排大哥在“哥老会”时期称为“舵把子”,也有称呼为“舵爷”,后来也有称“社长”。现在“舵爷”这个称呼还能在一些老人家的嘴里听到,多指得是某些团伙的首领。除了舵爷之外,头排里面还有一些大爷,比如专司赏罚的"执法大爷",只挂名不管事的"闲大爷"。

三排管钱粮茶馆赌场栈房等,五排称"管事五爷",管对外交际和执法等,六排称"巡风六爷",负责放哨通风报信,十排统称老幺,负责各种打杂事物。这四种等级称呼没什么特色,不再赘述。

川渝袍哥手势(袍哥舵爷哥老会)(3)

02

袍哥组织以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八德(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信条。但是由于民国时期各种袍哥组织的急剧壮大,各种牛鬼蛇神混杂其中。袍哥发展到后来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袍哥,分为"清水袍哥"和"浑水袍哥",

浑水袍哥多为好勇斗狠的社会底层,从事赌场烟馆等非法活动;清水袍哥则大多有体面稳定的工作,加入袍哥只是为了一个身份,行事方便。

川渝袍哥手势(袍哥舵爷哥老会)(4)

袍哥无论清水或浑水,都有一套内部使用的"切口"(即江湖黑话)。我们现在使用的切口大多是清水袍哥流传出来的。

有一些切口是我们现在还经常使用的,比如形容占便宜的“吃欺头”,形容大家凑钱吃喝,饭钱平摊的“打平伙”,形容揭露底细的“抽底火”,形容按照规矩办事的“落教”。这些切口由于经常在口语中使用,不知不觉中已经融入到四川方言中,成为了日常用语。

有一些切口现在听起来也带着浓浓的袍哥气息。比如形容在社会上拉帮结派的“操社会”,形容撑腰,作后台相助的“扎起”,形容丢脸伤面子的“臊皮”,形容自由散漫无组织的"散眼子",形容鲁莽不怕事的人叫“天棒”。

还有一些切口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流失了,也只能在一些老成都人嘴里能听到了。比如形容掌管钱财,后引申为领头的“提口袋”,形容散布谣言的“扯地皮风”,形容把各方都赢了,到处都行得通的“吃通”,形容能起决定性作用的"关火"等等。

川渝袍哥手势(袍哥舵爷哥老会)(5)

03

“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这是我小时候看《傻儿师长》里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袍哥是亦正亦邪的,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好恶做事,以五伦八德为行事准则,干得的是快意江湖的事。

袍哥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亦是江湖里留下的烙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