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一般在什么地方过冬(候鸟寒潮中飞抵各大湿地)

央广网北京12月3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从张掖高台黑河、德令哈托素湖到苏州太湖、广州南沙,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寒意渐盛,各地湿地保护区都传来了候鸟飞越或飞抵的消息在这个寒潮频袭的冬天,候鸟越冬将受到哪些影响?它们迁徙都途经何地?人类可以为此提供怎样的保障?,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候鸟一般在什么地方过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候鸟一般在什么地方过冬(候鸟寒潮中飞抵各大湿地)

候鸟一般在什么地方过冬

央广网北京12月3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从张掖高台黑河、德令哈托素湖到苏州太湖、广州南沙,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寒意渐盛,各地湿地保护区都传来了候鸟飞越或飞抵的消息。在这个寒潮频袭的冬天,候鸟越冬将受到哪些影响?它们迁徙都途经何地?人类可以为此提供怎样的保障?

如何区分夏候鸟和冬候鸟?体型越大,就能飞得越高越远?

夏候鸟和冬候鸟是由具体的所在地区决定的,某种候鸟夏天在某地待着,它就是该地的夏候鸟,例如北京的夏候鸟有家燕、杜鹃,冬候鸟有绿头鸭、斑嘴鸭。北京的冬候鸟在越冬后会飞往更北的地方。

一些小型鸟也具有强大的飞行能力。例如北京人称呼的“楼燕”,即普通雨燕,能从北京一直往西,跨过山西、陕西,出境后途经中亚中东,一直抵达南非,除了在北京繁殖以外几乎一直在天空飞行。与海鸥体型相仿的北极燕鸥更是可以一路飞抵南极。

不仅飞得远,有些鸟还能飞很高,甚至高达上万米。例如,世界上最小的鹤——蓑羽鹤,在海拔几十米的印度越冬后,需要返回蒙古和西伯利亚,飞行中随气流抬升能飞至1万米的高空上,避免对流层扰流对飞行的干扰。斑头雁、赤麻鸭也是类似的情形。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博士,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张劲硕介绍,飞行高度太高,则难以利用大气环流节省体力,飞行高度太低,则面临天敌捕食的风险。候鸟世世代代迁徙,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飞行路线和高度,以及独特的飞行策略。

今冬寒潮频频来袭,突变的天气将对候鸟迁徙造成怎样的影响?

天气突变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鸟类迁徙的影响早已成为动物学研究的热点研究方向。气候变化影响着候鸟迁徙与抵达时间的选择,有时过早抵达,候鸟将面临食物短缺的危险,这关乎整个种群的存亡。

今年12月初,两只丹顶鹤飞来北京延庆,此前北京已经十几年未记录到丹顶鹤的出现。但背后原因仍无从确定,可能是气候异常变化,也可能是丹顶鹤离群迷路。张劲硕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特别大尺度的生态学问题,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长期的科研积累,数十年的数据积累仍不足以进行定论。

人类可以为候鸟迁徙提供哪些帮助?摄影爱好者拍摄候鸟需要注意什么?

人类不必过多干扰候鸟迁徙。早在人类出现前的第四纪冰川,甚至更早的冰川期,鸟类就开始了迁徙活动。因此不必刻意为了保护鸟类去做具体的事情。

但鸟类栖息地的保护仍十分重要。无论是鸟类迁徙的两端,还是中途补充能量的地方,一旦被人为破坏开辟成人类的建筑区,候鸟的迁徙就可能面临极大的伤害。

此外,人类可以为遭遇气候突变的候鸟提供食物。例如今年南方降温下雪,干扰了候鸟正常越冬,人类就可以“雪中送炭”,添给饲料。尤其对于濒危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而言,类似的人为举措可能至关重要。

摄影爱好者拍摄鸟类的最大原则就是不要去干扰任何鸟类。有的摄影爱好者为了拍到优秀的照片,例如一群天鹅起飞的壮美画面,就去惊吓它们,类似的举动非常恶劣,严重干扰了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后,这种行为涉嫌违法。“诱拍”是另一种恶劣的摄影方式,即用食物等东西引诱鸟类,这也对候鸟有较大的影响。

张劲硕表示,倡导大家进行生态摄影,不对任何野生动物进行干扰和影响。有的摄影师将自身掩蔽起来,为了拍到惊艳的画面,不惜等待几个小时,甚至好几天,这才是敬业的、专业的摄影师。

监制:梁悦

记者:富赜 鹤佳

编辑:刘飞 杨冉 潘雨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