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和网络新媒体(人工智能编辑部)

人民网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王震)今日下午,2022移动互联网蓝皮书发布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会上,人民网研究院展示了5G 8K超高清技术、虚拟数字人、扩展现实技术应用、数字藏品、人工智能编辑部等移动互联网前沿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创新应用。

5G 8K超高清技术应用

8K超高清处于当前视频技术发展前沿,在皮肤、纹理、光线和质感方面相比4K有了飞跃式的提升,其超清细节、明暗层次、绚丽色彩等给观众带来极强的观看体验。

随着5G 8K数字技术的升级,将体育赛事转播带入了新时代,北京冬奥会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2022年冬奥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围绕8K超高清电视制作、播出、传输和呈现全链路开展科技创新,完成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单板滑雪大跳台、大道速滑等8K公共信号制作,开启重大体育赛事8K超高清电视转播和传播的先河。此外,8K冬奥节目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8K超高清电视频道、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纪实8K试验频道相继落地。“百城千屏”项目还在全国34个城市落地了120多块8K超高清大屏,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超高清冰雪运动之美。

人工智能和网络新媒体(人工智能编辑部)(1)

央视8K超高清频道开播

随着5G建设的推进,8K技术还应用于新闻直播中。2022年5月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次自主在珠峰大本营实现“5G 8K VR”的直播技术,总台高山摄像多次通过5G手机开启直播,首次实现手机大段落直播珠峰攀登过程和峰顶科考任务,并首次将8K摄影机长焦镜头运用到新闻直播中,镜头下山石纹路和积雪均清晰可见。8K超高清技术的运用,为大众带来更高品质的视觉盛宴,必将是未来显示技术的主流方向。

虚拟数字人

随着AI、5G等技术的高速发展,虚拟数字人技术在媒体领域的运用场景在不断丰富、拓展。从无需过多人工介入,只需提前输入文本并生成配套表情和动作,便可进行全天候不间断新闻播报的数字人,如新华社的“新小微”、人民日报“果果”,到更具人格化、交互性的虚拟主播、记者,如2021年10月,湖南卫视推出的数字主持人“小漾”,在综艺舞台上与诸位主持人、嘉宾动作交互流畅,形象青春靓丽,表情变化自然。2022年两会期间,央视网《两会C 时刻》借助3D超写实数字人“小C”围绕两会热点与嘉宾进行互动访谈,有效实现了现实世界的真人与数字世界的小C无缝交互,有效赋能节目创新表达。再到能够提供智能问答的交互服务以及为残障人士提供手语解说的数字人,如北京广播电视台推出的时间小妮,提供新闻播报、讲解知识、交互问答、客户服务等多种智媒服务。央视频AI手语主播“聆语”,通过动作、唇动、表情多模态联动,实时地将播报内容转换为手语手势,让听障人士能有更多机会感受冬奥赛事的精彩。虚拟数字人在不断突破人们的常规认知,也将为媒体生产强势赋能。

人工智能和网络新媒体(人工智能编辑部)(2)

湖南卫视推出数字主持人“小漾”

扩展现实技术应用

扩展现实技术使用硬件设备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将虚拟的内容和真实场景融合,进一步加强媒介内容的沉浸式体验感。扩展现实技术在积极与文化艺术相结合。比如,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通过XR、全息扫描等前沿科技与4K超高清实时渲染系统,高度还原《千里江山图》赭石色调与“头绿”色彩纹理,强化镜面反射效果,营造“人画交融”意境。

人工智能和网络新媒体(人工智能编辑部)(3)

《只此青绿》剧照

扩展现实技术还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在2022年两会报道中,新华社首创融屏访谈,运用虚拟空间、扩展现实等技术,让身处新立方智能化演播室的新华社主持人“来到”中国空间站专访王亚平代表,实现“裸眼3D”般的“全实景、真融屏”交流。此外,在新华社融屏系列访谈第三期《全国人大代表杨晓雪:连续三十年为洱海“把脉问诊”》中,主持人利用扩展现实技术从北京“穿越”到2000多公里外的云南洱海,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大理州生态环境监测站副总工程师杨晓雪。

受疫情影响,近期部分线上演唱会、产品发布会和影视作品的拍摄也使用了扩展现实技术。2021年3月,爱奇艺推出THE9“虚实之城”沉浸式虚拟演唱会,使用影视级LED写实化虚拟制作XR直播呈现出写实化、风格化场景;2022年5月17日,郑钧“We Are”VR私人唱聊会在线上举办,技术团队结合8K、3D等拍摄技术进行舞美设计,推出360°沉浸式体验场景。

有学者提出,未来传播形态中,扩展现实技术将成为主要的社会表达方式之一。新闻报道与扩展现实技术互联互动,或许将成为引领未来传播的重要力量。

数字藏品

数字藏品是指基于区块链技术,对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唯一数字凭证,实现数字化发行、售买和收藏。当前,新华社、央视、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充分利用自身内容、版权优势,纷纷尝试数字藏品,探索内容变现的新路径。2021年12月,新华社在其移动应用程序上免费发布2021重要新闻事件照片“新闻数字藏品”,成为中国内地首个宣布发布数字新闻藏品的主流媒体。2022年2月,上海证券报从上证报30个重大历史瞬间中随机抽取5个对资本市场有重大纪念意义的新闻版面,做成5000个新闻作品数字藏品盲盒。同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腾讯音乐合作发布“十二生肖冰雪总动员”官方数字纪念票,发行总量24000套。6月,中国青年报社正式上线数字藏品平台“豹豹青春宇宙”,并推出“航天青年数字徽章”,颇受年轻人欢迎。2022年,人民网灵境·人民艺术馆则相继发布了人民数字虎帖、“李小可限量水墨数字藏品”、“敦煌飞天壁画数字藏品”等,系列数字藏品通过人民链平台进行区块链认证,在人民网平台进行个人藏品的统一管理,发行效果受市场认可。数字藏品百花齐放,激发了新闻创作活力,有望成为传统媒体在“元宇宙”发展的新蓝海。

人工智能和网络新媒体(人工智能编辑部)(4)

人民网“敦煌飞天壁画数字藏品”

人工智能编辑部

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媒体内容创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主流媒体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结合自身需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全媒体新闻生产的新场景、新应用。

人民日报社技术部深挖一线采编需求,以构建全媒体新闻生产新生态为目标,2022年推出AI编辑部3.0版,强化了内容生产的智能化、云端化、移动化、轻量化,推出AI编辑部移动版、事实核查、5G全媒体生产、视频加密暗水印、热点汇聚、智能会议纪要、一键生成视频、播报数字人等八大新功能,全面优化新媒体作品生产设计流程,深度赋能报社全媒体两会报道。

人工智能和网络新媒体(人工智能编辑部)(5)

人民日报社人工智能编辑部“智能工具箱”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了涵盖智能采集、生产、分发等环节的“人工智能编辑部”,建立了智能编辑工具库。目前,已确立包括AI时政创新产品“I学习”,智能传播效果评估系统“智晓”,以及AI内容风控平台“融媒智控云矩阵”在内的三条智能开发主线。这些产品高效应用大数据、AR、VR等技术,创新了智能视听产品运用场景。

新华社积极探索智能化编辑部的标准和范式,在“智能采集-智能加工-智能审核-智能分发-智能反馈”的全环节、全链条中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提升了新闻生产和信息传播的效率。(彭琪月 徐江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