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这天一般会吃什么菜(三衢新观察立春祭里蕴藏的)

兔年的立春,在2023年2月4日10时42分21秒到来,锣鼓在梧桐祖殿敲响,二十四节气灯笼早已挂起,少男少女在梧桐祖殿门口吟唱诗歌,迎接春天到来。在锣鼓声中,听见主祭高亢的声音从殿内传出:“春回大地,周而复始万象新……”

立春这天一般会吃什么菜(三衢新观察立春祭里蕴藏的)(1)

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是中华农耕文化中重要的节日。在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深山中的妙源村,每逢立春都会祭祀春神句芒,期盼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

农历岁末年初,是我国各类传统祭祀活动较集中的时间,大多为祭祖先和祭财神,祭祀春神已少见,而以“九华立春祭”等为代表的中国“二十四节气”已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个小山村的祭祀习俗为什么会引来联合国关注?又凭什么成为人类非遗?

立春祭的故事要从约2800年前的一次劝谏说起。

《国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周宣王即位后,不去行天子耕籍田之礼。虢文公苦口婆心劝谏:“不能这样。民众的大事在于农耕,天帝的祭品靠它出产,民众的繁衍靠它生养,国事的供应靠它保障,和睦的局面由此形成,财务的增长由此奠基,强大的国力由此维持……”

道理讲得很透,但劝谏没有效果,史书最后还不忘补刀:“王不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国家大事,在于祭祀和军事,这是《国语》的作者左丘明在《左传》中表达的观点。在古代中国,立春的祭祀,是开年重大的公务活动,由最高统治者直接参与,周宣王没做好,被写入史书当反面典型。

在周朝,立春前,周天子带着文武百官斋戒三天,立春当天,天子亲耕田地,行籍田礼。汉朝,天子率百官出宫城到东郊祭祀春神。隋唐延续“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的传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立春祭的活动变得更加隆重,也逐渐在平民百姓中兴起。

宋朝的《东京梦华录》描绘了当时立春祭祀的盛况,立春前一日先在皇宫鞭春牛,次日各州、府、县行鞭春仪。为满足老百姓喜欢春牛的愿望,市场上还出现了小春牛文创产品,人们争相购买。明清两代,依然是皇帝亲自参与的重要活动。

代代传承,立春祭也传入民间。近代以来,因为种种原因,立春祭逐渐淡出视野,许多地区也不再把立春作为节日,只是时令。

立春这天一般会吃什么菜(三衢新观察立春祭里蕴藏的)(2)

位于衢州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的梧桐祖殿,是国内唯一保存完整的春神殿,也是“九华立春祭”的主要场所。随着“二十四节气”成为人类非遗,“立春祭”再次引起关注。

在恢复“九华立春祭”的过程中,当地的专家学者通过资料,还原了古老的九华立春祭场景:梧桐祖殿举办庙会,有迎春(敲锣打鼓迎接春神)、探春(外出踏青)、插春(采集松枝翠柏等插在门上)、带春(儿童将柳枝编成环状带到头上)、尝春(“咬春”、“吃春盘”、食用新鲜蔬菜)、“迎春牛”等习俗。

“迎春牛”就是用竹篾扎成牛形,糊上彩纸,脚下装小轮,身上披红挂彩,由一乞丐扮成“牧牛太岁”,迎春祭毕,牵着牛沿街游行。队伍打着旗子,敲锣打鼓。小孩子用七粒(或六粒)豆子系在牛角以避痘灾。庙会期间还进行投壶、击鼓传梅、踩高跷、竹马灯等游戏娱乐活动。祖殿的戏台上要连演三天三夜的大戏。

现在的“九华立春祭”延续了许多传统习俗,也进行了改良创新。包括悬挂二十四节气灯笼、接春、祭春、鞭春牛、抬春神巡村赐福、尝春、踏春、探春、享春福、演戏酬神等仪式。鞭春牛是整个祭典的高潮。当地农民扮成春神句芒,鞭打春牛,以示劝农勤劳和春耕的开始,表达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在疫情期间,还推出云上祭祀,通过小程序,吸引群众线上参与立春祭活动。

今时今日,延续“九华立春祭”,有两方面的意义。

这是文明的溯源。

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母体和基础,立春祭的重要性,归根结底是由农耕文明的根本属性决定的。正是这些悠久的传承,建立了我们和农耕文明的强链接。

在“鱼米之乡”的浙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施岙遗址发现了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大规模古稻田;河姆渡遗址,出土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上山遗址,发现距今万年的稻米。还有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和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址,以及龙游姜席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千百年来,辛勤的浙江人民,留下了一批批和农业生产生活相关的遗产,从稻种选育、稻田开垦、春耕祭祀,稻鱼、香榧、桑蚕的种植养殖,水利的兴修中,不难看出农耕文明“术”的源头。

立春祭还承载了农耕文明“道”的源头。“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违农时”……春耕理念铭刻在我们的基因中,立春是四季农耕劳作的开始。结合祭祀之礼,以及儒家文化的浸润,千百年来,立春祭更是打上了“天人合一”“格物致知”“为天地立心,为自然立法”等儒家哲学的烙印。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从立春、立春祭、春耕、春神中,可以看到华夏农耕文明的起源。

立春这天一般会吃什么菜(三衢新观察立春祭里蕴藏的)(3)

这是文化的寻根。

立春祭祀的对象句芒,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东方之神,主管树木发芽生长。《山海经》里记载了“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只是,堂堂华夏的春神,怎能只屈身成为《山海经》里的异物?

在现存的句芒传说中,同时被提及的还有华夏民族人文先祖伏羲、夏神祝融、秋神蓐收、冬神玄冥,再衍生开来,是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中国神话大宇宙,这是华夏文化的起源。

虽然我们可以把十二星座如数家珍,可以热衷于国外热门影视剧,可以因为一款网络游戏把魔幻的虚拟世界当成青春,在全球文化传播交融的时代,这无可厚非。

但我们也会时不时哼上几首周杰伦中国风的歌曲,为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的分歧而义愤填膺,会为一部叫《小妖怪的夏天》的动画短片而“喜大普奔”,这是因为文化同源同根,感情共通共鸣,我们的华夏基因,随时会因为立春祭这样的传统元素唤醒。

现实中,传承“九华立春祭”有着更实在的作用。

立春这天一般会吃什么菜(三衢新观察立春祭里蕴藏的)(4)

挽救一个濒危的传统风俗,成为硬核的乡村文化。

由于立春礼俗和相关的神灵信仰在全国各地都已基本消亡,梧桐祖殿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保存句芒习俗信仰的地方。在各方的努力下,2005年,梧桐祖殿恢复中断多年的立春祭祀活动,一朝复兴天下知。

“九华立春祭”已成为当地辨识度极高的文化标志。在妙源村,可以看到立春文化广场、二十四节气主题公园……从基建上就体现立春元素,而在2022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首批100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中,“九华立春祭”也入选其中。

获得一张世界级的金名片,推动乡村快速发展。

复兴的“九华立春祭”很快得到认可,2016年11月30日,以“九华立春祭”等为代表的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当地一张世界级的金名片。

依托“九华立春祭”,妙源村已启动了未来乡村建设。妙源·茶铺未来乡村围绕“春”字做文章,探索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未来乡村建设模式,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春文化”的产业链。

探索一条传统文化复兴的新道路,提供非遗保护新思路。

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一贯态度是。传承立春祭这样的传统习俗,不仅是复制祭祀的形式,更要赋予民俗生命力。

在“九华立春祭”的整个活动中,当地的村民始终在祭典中唱主角,并且立春祭中祭祀春神、迎春接福,为自己、为家人也为国家祈福、祈寿、祈财、祈年的中心主题没有改变,村民参与立春祭的热情和虔诚也没有变。

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王霄冰在考察“九华立春祭”后认为,只要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传承主体存在,其中成员的文化主体意识并未丧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和活态传承就可以得到保证。

土地、祖殿、农民,民俗在本土、本色、本真的面目中,永久地生存和发展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