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激情欢乐的曲牌都有哪几种(兰仓文论薛浩秦腔戏词艺术个性摭谈)

【兰仓文论】薛浩:秦腔戏词艺术个性摭谈

原创 文化礼县

秦腔激情欢乐的曲牌都有哪几种(兰仓文论薛浩秦腔戏词艺术个性摭谈)(1)

薛浩

1 August 2018

1991年生,礼县石桥人。酷爱文学戏曲艺术,现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攻读书法硕士专业,导师于明诠先生。

秦腔戏词艺术个性摭谈

秦腔激情欢乐的曲牌都有哪几种(兰仓文论薛浩秦腔戏词艺术个性摭谈)(2)

中国戏曲剧种因地域不同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多样化。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川剧、陇剧······以及我们即将谈到的秦腔,如果究其各大剧种的渊源历史,秦腔,可以说中国戏剧之祖。“秦腔形成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盛行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王绍猷《秦腔记闻》),由此可见,早在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秦腔。而国粹京剧,真正形成于清光绪年间,并且,由“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合流而成,其“西皮”的前身即是秦腔;而黄梅戏的产生在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川剧的源头在清乾隆年间;昆曲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明成化至嘉靖年间。秦腔,不仅是诞生历史最长的戏曲剧种,也是集大成的剧种。因为京剧、川剧、豫剧、昆曲等剧种都存在秦腔的戏曲元素和成分,正是由于秦腔在衍变与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更新,同时也彰显出戏词的独特艺术个性,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 淋漓酣畅的夸张

在浩如烟海的秦腔剧目中,所采用夸张修辞手法的戏词唱和不胜枚举,戏曲艺术属于文学范畴,而夸张又是文学修辞手法,其一,采用夸张手法丰富了剧目的色彩性,其二,通过戏曲剧目折射出了文学性。不难发现,秦腔剧目中戏词的夸张非常多,例如在秦腔传统剧《牧羊圈》的《朱春登哭坟》一折中,以苦音尖板开头的唱词:“朱春登跪席棚泪如泉涌”一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朱春登误知妻母二人辞世时,悲痛欲绝,声泪俱下,加之由优秀青年演员商芳会高亢雄浑的嗓音演唱出来,更觉苦楚凄怆,悲壮苍凉。此外,在经典传统历史剧《忠保国》第六场《行兵》一折中,榆林总镇马芳的唱词“牛皮鼓打震中原”以欢音尖板行腔,唱出了此时此刻以马芳为首的诸路兵将搬兵回朝时,要力除国贼李良,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情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马芳催马进军,鼓声连天,震彻中原,的确有叱咤风云的气势。提及《游西湖》,自然会想到《鬼怨》一折戏,当我们醉心于秦腔表演艺术家马蓝鱼炉火纯青的演技时,仿佛还能够想起耳熟能详的唱词“怨气腾腾三千丈”。李慧娘一袭白袍,化身女鬼。载着对裴郎的无限痛惋和对贾似道的切齿之恨,飘飘悠悠,阴魂不定。内心的凄苦、悲愤、焦急等复杂情绪跃然舞台,让观众也为之动容。别名《大破天门阵》的《辕门斩子》一戏中,“头帐”(共三帐)是佘太君与杨彦景为杨宗保的生杀争论之戏,当佘太君在焦赞、孟良的怂恿下向杨彦景下跪时,杨彦景惊慌失措,连忙提衣脱帽而跪,诚惶诚恐,母亲给自己下跪,被吓得没了魂魄,飞于九霄云外,形象生动,情真意切。诸如此类秦腔剧目中运用夸张手法的例子屡见不鲜,它在一定程度上渲染了剧中人物的情绪、感情、动作、乃至整体形象的塑造。

二 别具一格的婉约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列子·汤问》),用以形容秦腔高亢激越的特点绝不为过,但仍存在着朴实豪放的表演中不乏有缠绵细腻的别样洞天。在众多剧目中,我们能领略到像越剧一般小家碧玉、昆曲一般清秀隽永的曲风。如在秦腔传统名剧《白蛇传》中《断桥》一折里,就有柔肠百结的戏词:“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此时的白云仙深感“物是人非事事休”,断桥仍在,旧情不复,想当初巧遇许仙,施云布雨,因借伞而泛舟湖上,她才一许芳心,而今听信法海谗言,不念旧情,饮了雄黄烈酒,心力交瘁,白娘子心灰意冷:“霜染丹枫寒林瘦,不堪回首忆旧游”一个“瘦字”,犹如神来之笔,点睛画龙,仿佛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就是一个娇弱无力,愁容满面的悲情女郎。这出折子戏曾被无数秦腔名家倾情演绎,至今仍经久不衰。如:马友仙、苏凤丽、李梅、李娟、任小蕾、王瑛等众多名家及新秀,然而最具影响力的是马友仙版《断桥》,这出戏已成她秦腔表演艺术的代表作,感情色彩浓郁,气质饱满又具有强烈穿透力的表演风格,真正的地演活了白素贞。另外,选自《游龟山》本戏中的《藏舟》一折,同样被视为秦腔小旦行当中的婉约派代表剧目,剧中的田玉川因失手打死仗势欺人的帅府公子卢世宽而逃命于渔女胡凤莲的小舟上,胡凤莲表现出一边面对追兵泰然自若的惊人气魄,一边面对少年英俊的救命恩人倾心爱慕的微妙心境,唱词是这样:“耳听得谯楼上二更四点······”,夜至三更,孤男寡女同处一舟,胡凤莲内心泛起涟漪,羞答答地只有:“月光下把相公偷眼观看”,一碧万顷的江面,轻盈地漂泊的一叶扁舟,借着朦胧月光,一位渔家女粉面羞容地偷看在船头酣眠的少年,此情此景,唯美至极。著名秦腔肖派(肖若兰)传人李淑芳以精湛技艺,两次娓娓的道白:“相公···相公···”时,更觉摄人心魄,楚楚动人。《三滴血》由陕籍已故著名剧作家范紫东先生编写而成,这出戏是秦腔剧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易俗社众多秦腔名家也因这出戏而不胫而走,为人熟知。如名须生郭葆华、一人分饰两大角色的陈妙华、还有名丑樊新民、旦角大家肖若兰、全巧民等。其中《虎口缘》一折的上演率已创下了秦腔史上的“超高票房”,如今已七旬有余的全巧民老师演唱《虎口缘》时仍是一副莺簧巧啭,清丽脱俗的好嗓音。尤其是那句脍炙人口的:“家住在五台县城南五里”,以苦音二导板行腔,似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把一个小家碧玉,俊美俏皮的贾莲香刻画得活灵活现。最广为流传的是:“好我的哥哥哩些,咱们···咱们都是乡党么,难道···难道你连这点忙都不帮嘛,你···你若走了,我便不得活了······”,每每到此,只觉娇羞可人,怜爱之意顿从心生,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在八百里秦川广袤无垠的塞北,仍可以听到如江南杏花春雨般的悦耳秦韵,绕梁三日而不绝矣。

三 反反复复的排比

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韩愈《原道》)。排比句的应用就是起到加强语气,增进表达强烈程度的功效。秦腔剧目中戏词的排比句式,又是贯穿在整个剧本中的一大亮点,最为人称道的是秦腔《斩李广》(又名《黑打朝》)中的七十二个“再不能”,同时这出戏也是体现秦腔演员演员功底的典例,大段唱腔中要出现多次相同的唱词,怎样把握和演绎,成为一个比较棘手、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秦腔名演康健民、袁克勤、陈仁义、张蛇龙等演唱的《斩李广》都给广大观众留下风格迥异的深刻印象。“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历代君王司空见惯的驭人权术。李广也未能逃出例外,即将绑缚刑场,留下的只有身荣显贵时的回忆:“再不能习文演武学礼数,再不能考古论今别情由···再不能瑶琴乐弦奏,再不能象棋会公侯”。无限叹惋,愤懑不已。《破宁国》第一场《诬忠》一折中,无敌将军朱亮祖因赈灾济民,而被奸臣哈马诬陷他与朱元璋同宗叛国问斩,最后被户部伍车霸力保削职贬为宁国都尉时的一段唱词。“文死谏,武死战”,而朱亮祖却因上谏误言而降官被贬,这就是诡谲多变的政治风云,他内心苦闷,义愤填膺:“哪一国无有我戴的纱帽,哪一国无有我穿的蟒袍,哪一国无有我享的荣耀···”。由兰州秦剧团已故著名表演艺术家薛志秀主演的传统历史剧《葫芦峪》享有盛誉,选自其本戏的《祭灯》一折更为无数名演演唱无数,例如焦晓春、左育强、段艺兵、周晓莉、刘随社等,其中连续的“为江山”唱词:“为江山我也曾南征北战,为江山气死了周瑜少年···为江山我也曾西城弄险,为江山把亮的心血劳干”。在这段经典折子戏中,我们看到的诸葛亮是一个两鬓成霜、气息奄奄的衰败老者,已全然没有了往日面如冠玉、羽扇纶巾的神采奕奕。我们不禁为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而崇敬拜服。《白逼宫》(《衣带诏》、《三拷吉平》)是一出小生戏,众多秦腔名演,如张保卫、李小锋、周昌岐、尚小丽等都表演过这段戏,其中李小锋版的《白逼宫》具有一定影响力,该戏讲述的的是众所周知的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故事,戏曲艺术中的曹操成了奸臣逆党的反面人物,汉献帝刘协贵为天子但有名无实,连伏皇后和两个皇子都无法保命,被人欺凌却逆受忍辱;“欺寡人霸朝纲下压众僚···欺寡人好一似猫追鼠逃···欺寡人好一似众推墙倒···欺寡人好一似乌云遮月、海水倒流、天地昏昏、星光惨淡、日月颠倒”,沉着痛快,酣畅淋漓。加之李小锋声情并茂地表演,更是气势恢宏,肆意澎湃。另外在《下河东》一戏中的“三十六哭”,《周仁回府》中的《夜逃》,以及由党小黄新编的秦腔《王宝钏》里的二十二个“十八年”等都是大量排比的实例,再不详述。总之,这种句式的运用,很恰当地和秦腔表演中博大浑厚的特色结合起来,达到了增强艺术感染力的戏剧效果。

四 绘声绘色的历史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石桥镇柳树村的一位秦腔须生演员说:“这么多年,每逢村里春节庙会临近的时候,我都要把今年演出的戏本在多脑(礼县方言,意为大脑)里边过一遍”。这位老艺人目不识丁,从二十岁出头开始,唱戏凭的就是年轻时记忆听来的戏词。在西北地区的基层剧团,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提及秦腔时,他们往往津津乐道:“我们一是看了戏的热闹,二就是了解了戏里面的历史故事”。秦腔戏词中的历史知识,是很丰富的,不胜枚举。如《下河东·祭灵》一折戏中的“三十六哭”,宋太祖赵匡胤从“王好比轩辕黄帝哭苍圣”一句唱词开始,一直到他:“下河东王哭御先行”,其中就涉及七十二位历史人物,这在其他剧种里是不常见的,另外,秦腔大型神话剧《黄河阵》在“武王伐纣”的历史真相上充分展开了情节的虚构,添加了吕尚这一历史人物来辅佐姬发灭商兴周:“周纣不和刀兵起,各有胜负杀声急,子牙兵扎西岐地,闻仲出关保社稷”。《伯牙摔亲》中:“摔碎瑶琴风雨寒,子期不再向谁弹,海阔天空知音少,欲觅谁知难又难”。讲述的就是“高山流水”,俞伯牙和钟子期惺惺相惜,知音难觅的历史情节,当然,更不乏现代秦腔剧中的历史缩影,如《血泪仇》一戏:“背地里咬牙骂老蒋,狼心狗肺坏心肠,你是中国委员长,为什么你的大小官员,联保军队赛豺狼······”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蒋管区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生灵涂炭,劳苦大众生活在国民党反动派剥削迫害的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局。由著名秦腔须生演员丁良生主演的现代剧《郭秀明》,深受广大群众好评,剧本取材于上世纪70年代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惠家村原党支部书记郭秀明的真实故事。其中有郭秀明的唱词:“豪言壮语我不会,做人实在是原则,是党员不能光卖嘴,能带领村民致富是本色”。塑造了郭秀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人民好公仆形象······避开枯燥艰涩的历史文献,而将其融合在通俗易懂的秦腔戏词当中,再经艺术的处理,用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现给观众,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艺术宣传手段。

五 逸趣横生的诙谐

戏场无笑不成欢。可见丑角行当在戏剧中举足轻重的作用,秦腔丑角有“文丑”和“武丑”之分。如《三滴血》中的“晋信书”属文丑,《忠保国》里的“赵飞”属武丑,丑角行当的体貌服饰具有一定的夸张性,秦腔丑角的脸谱有“白眼窝”、“豆腐干”、“三花脸”之称。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给人以风趣幽默的感觉,而秦腔丑角的戏词很少用来唱,多用不同其他行当的道白特技表现出来,更加诙谐。例如《拾黄金》一戏:胡来以乞讨为生,一日梦见城隍老爷托梦赐予他黄金一定,最终空欢喜一场。其中有戏词是这样:“没办法,咋办冾,搂着个肩膀跑回家,爹也是打,妈也是骂,我媳妇一见呸!呸!不要脸的东西你死去吧”。又比如在《教学》这出戏中何为贵(白先生)的唱词:“可怜,可怜,实可怜,三天没见五谷的面”,“状元,榜眼,不如半碗稀饭”,“文魁武魁,不如半斤锅盔”。十分幽默。另外《荒郊义救》中的花仁义虽为乞丐,但为人心善,热忱乐助,在城隍里救下了穷书生张成宇:“掐指算,要饭生活十余年,也是轰轰烈烈非等闲···破庙全当金銮殿,寒窑亚赛幸福院”。并且,这些戏词都有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诸如此类,秦腔丑角行当的唱词颇有特点,反映着陕西浓郁的方言文化,同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秦腔丑角演员:闫振俗、樊新民、乔慷慨、孙存蝶、王辅生、薛广民、徐松林、张武宏等。

“戏曲的艺术质量是通过戏剧的语言来实现的,戏剧语言是戏剧艺术质量的重要标志”(马威《戏剧语言》)。研究戏曲语言,是为了戏曲艺术的更好发展,我们有必要在秦腔戏曲的唱词艺术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让秦腔艺术成为不老青松,永焕光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