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雁荡龙西山水奇秀)
图 太阳鸟图文
龙西乡位于雁荡山北麓,东、北接仙溪镇,南邻雁荡山与芙蓉镇,西靠永嘉县境;以地处雁荡山西北部,有龙潭、龙溜等风景,故名龙西。溪谷自西向东蜿蜒贯穿全境,将全乡山脉分为南北两半,南半部山势高峻,北半部山崖壁立。辖内有龙潭、龙溜、隐龙谷、散水崖、石斛谷、沓屏峰、仙岩洞、仙杖峰、仙女池、透天十八洞、狮子岩、五尖山等几十处景点,还有雁荡山八大景区之一——显胜门,旅游景点面积约占全乡总面积的67%;盛产铁皮石斛、大鲵、上山面、云雾茶叶、苗木、金银花、毛竹等农产品,是全国枫斗的重要集散地,龙西人从事“五仙草之尊”的枫斗业生产已有100多年历史。
龙西乡人民政府驻仙人坦村,距市区31.3公里,即北纬28°23′,东经121°02′处。全乡地域面积达40.84平方公里,总人口13838人,5527户。
1949年解放后,成立保龙乡和龙西乡。
1956年两乡合并为龙西乡。
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龙西管理区,属仙溪公社。
1961年管理区撤销,成立龙西公社。
1983年10月政社分设,复称龙西乡,属大荆区。
2011年,撤销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仙溪镇。
2016年1月,调整仙溪镇管辖范围,龙西乡重新分出。
龙西乡辖龙溪、屿头、仙人坦、上山、显胜门、贵家、砩头、庄屋、叶山9个行政村及兰田股份经济合作社。辖内除北垟村外,余均为革命老区。
1
仙人坦行政村
1949年解放后为仙人坦村,属保龙乡;1956年属龙西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仙人坦大队,属龙西管理区;1961年属龙西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仙人坦行政村。辖5个自然村。
仙人坦自然村:有会仙峰,峰下有岩石,形似仙人,或坐、或立、或蹲,形态逼真,故以仙人坦名村。
大山自然村:处仙人坦后山,山高谷大,故名。
西山头自然村:在西山头,故名。
横岩自然村:有巨岩横于村边,因以名村。
横屿自然村:溪边有屿(又名下水龟),横列山前,村在其旁,因以名之。
2
龙溪行政村
东加岙1949年解放后为东加岙村,属保龙乡;1956年属龙西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东加岙大队,属龙西管理区;1961年属龙西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东加岙行政村,属龙西乡;2019年村规模优化调整,并设龙溪村,属龙西乡。
北垟自然村:清·光绪辛丑(1901年)《乐清县志》载,北垟属山门乡二十二都。村在南閤溪北面田垟中,故名。
竹园自然村:过去村处竹林中,故名。
东加岙自然村:地处下水龟屿东边山岙里,故名。
方凤垟自然村5户,地形似凤,村前有垟,故名方凤垟。
大山田自然村:村内有片很大的山田,因以名村。
3
上山行政村
1949年解放后为上山村,属保龙乡;1956年属龙西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上山大队,属龙西管理区;1961年属龙西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上山行政村,属龙西乡。辖4个自然村。
上山自然村(曾名象山):山形似象,因名象山,并以此名村。村庄依山坡往上而建,而方言“象”、“上”谐音,故称村为上山。
林家山自然村:古时林姓人在山上建村,故名。
小爿自然村:近村有山分大小两爿,该村在小爿,因以名村。
上山庵自然村:村旁象山,古时有上山庵,即以庵名村。
4
屿头村
2019年村规模优化调整,由屿头、菖蒲塘、山岙头3村合并设立。辖8个自然村。
屿头:1949年解放后并入山谷坑村,属保龙乡;1956年属龙西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屿头大队,属龙西管理区;1961年属龙西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屿头行政村,属龙西乡;2019年村规模优化调整,并设屿头村,属龙西乡。
菖蒲塘:1949年解放后并入山岙头村,属龙西乡;1958年公社化时,山岙头分出,该村自立为菖蒲塘大队,属龙西管理区;1961年属龙西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菖蒲塘行政村,属龙西乡;2019年村规模优化调整,并设屿头村,属龙西乡。
山岙头:1949年解放后与菖蒲塘村合并为山岙头村,属龙西乡;1958年公社化时,该村自立大队,属龙西管理区;1961年属龙西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山岙头行政村,属龙西乡;2019年村规模优化调整,并设屿头村,属龙西乡。
屿头自然村:村建在屿山的西南首,故名。
菖蒲塘自然村:古时村建在盛长菖蒲的池塘周围,故名。
下寮自然村:村下古有茶寮,故名下寮。
剥牛湾自然村:古时附近村人都在此湾边宰牛,而当地俗称宰牛为“剥牛”,故名。
锯板坦自然村:地平坦,古为山村居民锯木板之处,因名锯板坦。
摊洪外自然村:俗称山洪暴发,山土塌倒为塌洪,村在塌洪处的外边,因称塌洪外,后讹“塌”为“摊”,故名。
山岙头自然村:村处山岙里首,故名。
天灯自然村:过去此处设有路灯,俗称“天灯”,因以名村。
5
显胜门行政村
1949年解放后,与屿头村合并为山谷坑村,属保龙乡;1956年属龙西乡;1958年公社化时,屿头村分出自建大队,该队称山谷坑大队,属龙西管理区;1961年属龙西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显胜门行政村,属龙西乡。辖4个自然村。
山谷坑自然村:村处显胜门附近山谷中,前临溪坑,故名。
卷头门自然村:村前有石砌拱形门墙,俗称卷洞门,演变为卷头门,因以名村。
岩西自然村:村在鸡冠岩之西,故名。
岩皮头自然村:村处一大块岩陂上首,故名岩陂头。后讹“陂”为“皮”。
6
贵家行政村
2019年村规模优化调整,由贵坑、李家山2村合并设立。辖14个自然村。
贵坑:1949年解放后为龟坑村,属保龙乡;1956年属龙西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龟坑大队,属龙西管理区;1961年改称贵坑大队,属龙西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贵坑行政村,属龙西乡;2019年村规模优化调整,并设贵家村,属龙西乡。
李家山:1949年解放后为李家山村,属龙西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李家山大队,属龙西管理区;1961年属龙西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李家山行政村,属龙西乡;2019年村规模优化调整,并设贵家村,属龙西乡。
马家山自然村:村在山岙中,过去马姓人居此,故名。
岩桥自然村:村中有桥,用岩石建成,即以桥名村。
再城自然村:村名无考。
南山自然村:村处山南,故名。
贵坑自然村:村原名龟坑,后以“龟”、“贵”谐音,遂雅化为贵坑。
下岙自然村:山有上下岙,村居下岙,故名。
上岙自然村:村居上岙,故名。
外崀自然村:山分里外崀,村居外崀,故名。
平园坑自然村:村处平坦的山坑中,故名。
李家山自然村:村在高山上,李姓人聚居于此,故名。
东坪自然村:村东有山坪,故名。
平坑自然村:村边山坑颇平坦,故名。
杉树坪自然村:其地原是一片盛长杉树的山坪,故名。
平崀头自然村:村在平坦的山崀头,故名。
7
砩头行政村
1949年解放后为砩头村,属龙西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砩头大队,属龙西管理区;1961年属龙西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砩头行政村,属龙西乡。辖3个自然村。
砩头自然村:属山门乡二十二都,处石砌大水坝北首,故名。
横冈自然村:村处横向山冈下,故名。
上砩头自然村:村在砩头上方,故名。
8
庄屋行政村
1949年解放后为庄屋村,属龙西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庄屋大队,属龙西管理区;1961年属龙西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庄屋行政村,属龙西乡。辖7个自然村。
庄屋自然村:传说从前建有山庄,因以庄屋名村。
岩背头自然村:村建在岩背上头,故名。
宅柱自然村:因宅边有岩石如柱,故名。
岭脚自然村:村在散水岩岭下,故名。
黄泥岙头自然村:村处山岙中,多黄泥土,故名。
西山岙头自然村:村建在西山的岙头上,故名。
山溪平自然村:山溪之间有山坪,故名山溪坪。后“坪”简写作“平”。
9
叶山行政村
1949年解放后为叶山村,属龙西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叶山大队;属龙西管理区;1961年属龙西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叶山行政村,属龙西乡。辖11个自然村。
叶山自然村:古时叶姓人聚居此山上,故名。
榔头自然村:村在山崀头,方言“崀”、“榔”音近,遂演变为榔头。
外崀自然村:村在山崀外边,故名。
大岭自然村:村在大岭上,故名。
里坑自然村:村在山坑里边,故名。
小岩孔自然村:村后有小岩孔,因以名村。
锯板岭自然村:岭上有岩,状如锯板,故名锯板岭,并以名村。
横圳头自然村:村以有横向水圳得名。
高塘自然村:村中有塘,名高塘,即以塘名村。
大岩洞自然村:村中有大而深的岩洞,称大岩洞,即以洞名村。
白堂庵自然村:以村旁有白堂庵得名。
10
兰田股份经济合作社
1949年解放后为兰田村,属龙西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兰田大队,属龙西管理区;1961年属龙西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兰田行政村,属龙西乡;2004年因云娜台风受灾,整村移民大荆镇温暖家园,属龙西乡;2019年村规模优化调整后,行政区划归入大荆镇云泽社区,余兰田股份经济合作社,属龙西乡。
龙西虽然有雁荡山景点显胜门有散水崖,但真正出片的二个点在:
一个是与南阁隔溪相望的,溪对面南阁岸对着龙西方向拍;
另一个,就是仙人坦的公园,小山顶上。
这是我在同一天早晨拍的。
说明:文中文字叙述,均由龙西乡党委书记陈敏提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