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钦宗采用了谁的建议(此人两次献计给宋钦宗)
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兵临开封城下,第二年四月攻破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然后以此为筹码,逼宋朝军民投降、贡献金银珍宝和美女,并保障金兵退兵安全,宋钦宗捶胸大哭:“当初没听他的话,才落到这个下场啊!”
宋钦宗说的这个他,名叫种师道。
据《宋史》、《东都事略》等史料,种师道于1051年出生于河南洛阳,北宋大儒种放从曾孙、名将种世衡之孙,可谓世代忠良。
幼时,种师道成为思想家、哲学家张载弟子,尽得其真传,后因祖上功勋,得了三班奉职的官职。
多年以后,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多次取得大胜的种师道,升任为保静军节度使。
当节度使没多久,权宦童贯就联金伐辽,命令种师道掩护诸将,种师道却认为这事干不得。
图1 金辽战争
在种师道看来,辽国一旦被灭,咱们宋朝的缓冲地带就没了,就得直接面对金人,再说咱们与辽国有约,如果联金伐辽,就是违约,首先在道义上就输了。
童贯却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军队到达白沟那旮旯,与辽军一接战,宋军就被对方的鼓噪吓得慌了手脚,伤亡不小。
辽人虽然占了上风,但却很“委屈”,因为两国和平友好了那么多年,你特么怎么说毁约就毁约,突然搞什么“联金攻辽”呢?
当辽国派来使者讲道理,指责宋朝为获一时之利,而不惜弃百年之好、结财狼之邻,必将给今后留下巨大祸患,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童贯,却像个哑巴那样无言以对。
而保持和平,正是种师道所希望的,他趁机进谏说,咱们应该答应辽使退兵的要求。
我去,你这不是帮敌人说话吗?童贯抓住这根辫子,弹劾种师道助贼。
宰相王黼自然站在童贯一边,令种师道退休。
种师道倒是想得开,到南山豹林谷隐居去了,没想到逍遥日子没过多久,就接到宋徽宗要他立即进京的命令。
原来敌人又来了。
这回来的不是辽人,是童贯与虎谋皮的金人。
图2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
宋徽宗的加封命令,是同时到达的,加封他为检校少保、静难军节度使、京畿河北制置使,还给了他自行征兵征粮的权力。
在豹林谷隐居的种师道没有直接进京,而是立即启程往东,快马加鞭赶到姚平仲处,带上后者的七千步骑一齐北上。
他命人沿途张贴告示:种少保率兵百万前来。
加上一到就毫不畏惧地直逼敌营,已经兵临开封城下的金军真以为来了百万大军,竟然吓得拔营而走,朝北迁移了一段距离,以避“百万”宋军锋芒。
那时的大老板已经换成了宋钦宗,他一听老钟(种师道当时年纪不小了,人们管他叫老钟)来了,高兴得一跃而起,拜他为检校少傅、同知枢密院、京畿两河宣抚使,诸道兵马全部由他统领。
种师道到来之前,宋钦宗就已与金人讲和,答应给金人巨额赔款,种师道建议他拖延交纳赔款,时间一长,金军肯定会懈怠,都想回北方老家,那时再阻其归路,将其消灭在黄河一带。
没想到这个正确建议,却被主和的宰相李邦彦一口否决。
图3 宋钦宗赵桓(1100年―1156年)
当姚平仲父亲姚古率熙河兵入援,宋军实力增强后,宋钦宗又想打了,天天催种师道出战。
他倒是想出战,但此时出战胜算不大,无把握的仗,他是不会打的,等过了春分,他弟弟种师中率军赶到,再出战也不迟。
而那时距春分仅有八天,宋钦宗连这几天都等不得,决定绕过种师道,与都统制姚平仲秘密商量半夜劫营。
没想到姚平仲劫营失败,来了个一走了之,人影都不见了!
打脸来得这么快,宋钦宗顿时没了脾气,只好又听李邦彦的,决定割地赔款,金人得到正式赔款的承诺后,退兵北返。
种师道劝宋钦宗,趁金兵渡黄河时发动袭击,定能取胜,宋钦宗似乎被上次的劫营失败吓破了胆,不从。
大好时机就这样白白浪费,种师道长叹一声:“他日必为国患!”
这六个字,害得他被立即解除兵权。
图4 金朝女真文
当金兵并未撤走,而是去围攻太原,宋钦宗醒悟过来,觉得和约不可靠,只好决定又战。
可是,种师道已被解除兵权,若让他复出,不是打自己的脸么?
为难之际,御史中丞许翰(主战派)见宋钦宗来了,正是为种师道而来,宋钦宗求之不得,嘴上却说,种师道老了,不中用了,不过,你可以去见见他。
宋钦宗让他们在殿门外见面,种师道知道许翰的来意,却一脸凝重,沉默不语。
许翰急了,如今国家到了危急关头,是皇上下诏让我来的,您不能什么都不说啊,不能见死不救啊,这不是您老的风格啊!
种师道这才说:“我众彼寡,但分兵结营,控守要地,使彼粮道不通,坐以持久,可破也。”
许翰深以为然,回去对宋钦宗说,种大人明明智虑未衰嘛,怎么说他老了呢?
于是,宋钦宗加封种师道为检校少师,进封太尉,换节镇洮军,担任河北、河东宣抚使,屯兵滑州。
图5 金军南下攻宋示意图
悲催的是,这时的宋钦宗已经乱了方寸,夹在主和派与主战派之间,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但就是不采纳种师道请求集中关、河兵力在沧州、卫州、孟州、滑州一带设防,防止金兵再至的正确主张!
当朝廷误信假情报逼大军速战,导致援救太原的种师道之弟种师中战死、姚平仲之父姚平战败,朝廷竟然临阵换将,召回提出正确主张的种师道,命李纲接替,指挥宋军救援太原。
然而,救援太原的宋军却被朝廷遥控,指挥官李纲沦为摆设,以至于屡屡失利。
宋钦宗认为李纲不行,又想起了种师道,让种师道取而代之。
没想到这一换人,种师道给自己背了一口黑锅——
当他在河阳遇到金国使者王汭,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察觉到金兵即将大举南下,不由得大吃一惊!
金兵若大举南下,京城必定不保,皇上和朝廷危矣!
必须马上,尽快,立即转移!
图6 金代铜坐龙
他立即上疏,谈了他与金使见面的情况,请求宋钦宗转移至长安,以避金军兵锋,而且事不宜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未能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大臣们,竟然认为种师道害怕了!
看来老钟不但老了,胆子也小了,既然这样,你就别杵在前线误事了,给我回来吧!
种师道被召回后,前线战事每况愈下,宋钦宗又把“希望”寄托在主和派身上。
在他看来,只要和谈谈得好,金兵自然就会退兵,就没必要西去长安了。
当太原沦陷,两路金兵浩浩荡荡南下,宋钦宗意识到,必须立即议和,不然就来不及了!
为了不刺激金兵,给议和创造条件,主和派竟然命令各地宋军不许勤王,同时把主战派主要人物李纲贬出京城,为议和扫清一切障碍。
被召回京城的种师道得知消息,在路上就因悲愤交加而病倒,到达京城后已经病得相当严重,连皇帝都无法入见了。
没多久,种师道含恨去世,终年七十六岁。
图7 靖康之变示意图
种师道去世不久,金兵攻破开封,这时的宋钦宗即使想逃,也来不及了。
当宋钦宗、宋徽宗父子等人被劫入金营,悔不当初的宋钦宗捶胸大哭:“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
宋钦宗的痛悔,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未采纳种师道提出的,趁金兵撤退、渡河之机发动突袭,一举将其歼灭的主张;二是未采纳种师道提出的,朝廷转移至长安、暂避金军锋芒、寻机反攻的建议。
两个主张采纳其中任何一个,也不至于此!
靖康二年四月,“靖康之耻”发生,这个深深刺痛汉人内心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也是北宋灭亡的标志。
文:沙尘暴
参考文献:《宋史》、《东都事略》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