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地雷战(地雷战的原型地在焦作这个网红村)

揭秘真实地雷战(地雷战的原型地在焦作这个网红村)(1)

揭秘真实地雷战(地雷战的原型地在焦作这个网红村)(2)

5月6日《焦作晚报》04版

揭秘真实地雷战(地雷战的原型地在焦作这个网红村)(3)

5月6日《焦作晚报》05版

埋地雷,炸鬼子,电影《地雷战》的原型地就是这个村;闹革命,上前线,在解放战争中,这个村的8位女民兵留下了太行八英的佳话。

这个村就是我市有名的“红色村庄”——中站区龙翔街道赵庄村。这个地处太行山区,由9个自然村组成,只有174户村民的山村,长期以来存在行路难、吃水难、灌溉难以及通信难等,55户村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是省级贫困村。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如何让老区群众过上富裕日子?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赵庄村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传承红色基因,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魄力,苦干加实干,谱写了一篇篇精彩华章。

尤其是近两年来,在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娅辉的分包帮扶下,赵庄村按照“红 绿”——红色教育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深挖红色旅游资源,走绿色发展之路,打造“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教育基地和乡村振兴的桥头堡。

2019年年底,赵庄村整村脱贫摘帽,实现了从“最穷看赵庄”到“最美看赵庄”的华丽蜕变。

5月1日11时,侯金环端着一笼热腾腾、香喷喷的包子走出厨房。此时,几名游客正站在门口翘首以待。

“侯大嫂,再来5个包子带走!”一名游客说。一会儿工夫,侯金环蒸的包子就销售一空。

中午时分,侯金环的农家院里坐满了游客。包山韭菜饺子、擀面条,她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60岁的侯金环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深藏峡谷中、她住了大半辈子的小山村——窄门村,如今竟成了城里人休闲旅游的网红地。

揭秘真实地雷战(地雷战的原型地在焦作这个网红村)(4)

游客在窄门景点翩翩起舞

窄门村是赵庄村的一个自然村。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吃水困难,村里的7户人家全部外迁。近年来,一条新修的10公里长的旅游公路,通到了赵庄村几个自然村的村边。之后,赵庄村又在窄门峡谷建设了一条6.5公里长的峡谷步道,在山坡上修建了2条登山步道,并建设了红色教育基地——八英广场、八英亭等,打造绿色风光、红色文化兼备的窄门峡谷景区。

游人多了,商机来了,外迁的村民纷纷回来开办农家乐。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丈夫去世后在外打零工的贫困户侯金环也回到家乡,开了农家乐,每月能挣2000多元。

2019年6月,村里给侯金环提供了公益岗位,她每月又多了400元收入。2019年年底,侯金环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揭秘真实地雷战(地雷战的原型地在焦作这个网红村)(5)

干净整洁的窑洞旅馆

不久前,侯金环重新装修了自家的窑洞房,将其改造成农家旅馆。“冬暖夏凉,欢迎入住!”每当游客走进院中参观,侯金环都会笑呵呵向对方介绍。

侯金环的脱贫故事,是赵庄村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赵庄村地处北部太行山区,下辖张盘沟、高窑河、麦秸河、窄门等9个自然村,共174户468人。长期以来,这里交通闭塞,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5户107人。行路难、吃水难、灌溉难和通信难成为赵庄村的“四大难”,村民纷纷外迁,常驻人口仅180人。

经过连续多年的扶贫攻坚,截至2019年年底,该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7%,实现整村脱贫。

交通便利了,环境变美了,许多外迁的村民又回来了。

“在杨娅辉主席的分包帮扶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俺村采取‘红 绿’发展模式,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赵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理军说。

“红”,即红色教育。“绿”,即乡村旅游。

2018年年底以来,杨娅辉爬山过坎,徒步考察赵庄村红色文化设施建设;走村入户,与干部群众共同研究乡村旅游规划、景点打造、民宿开发等工作。同时,她在村里讲授党课,以党建为引领,推动赵庄村全面脱贫,走乡村振兴之路。

按照“红 绿”的思路,一系列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4月19日,窄门峡谷入口处的八英广场,车辆进进出出。这里既是一个土特产销售市场,也是一个小型旅游综合体。目前,该项目已带动周边发展农家乐10家,受益贫困户50户,88人实现脱贫增收。

揭秘真实地雷战(地雷战的原型地在焦作这个网红村)(6)

建设中的太行八英纪念馆

记者沿步道走到山顶一个古色古香的亭阁建筑旁,这里是太行八英纪念馆。该纪念馆由第一书记专项资金建成工程主体。去年,由老促会专项资金完成纪念馆周围场地平整和护坡修葺。目前,正在此实施馆内装修布展工程。

在八英广场南侧的山沟里,工人正在翻修闫掌口老学校房屋。赵庄村争取到项目资金45万元,准备将这里建设成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另外,该村通过招商引资,谋划了总投资2000万元的红色教育体验区(重走长征路)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勘测和设计工作。

一路走来,记者看到,麦秸河自然村的村口道路拓宽了,南太行登山健身步道赵庄村路段完成了……市政协派驻该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马兵说,赵庄村目前已实现了民政扶贫、健康扶贫、助残扶贫、产业扶贫等扶贫政策全覆盖,村内水、电、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自然村饮水问题得到解决,通村道路得到硬化,贫困户危房已改造完毕。

甩掉贫困帽后,赵庄村走上乡村振兴之路。该村谋划了投资3000万元的田园综合体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立项等工作;谋划了总投资1300万元的民宿项目和文旅项目,目前已经上报省发改委等待批复。

如今,赵庄村红色教育和乡村旅游事业已取得重大进展。窄门峡谷成为市民踏青、赏红、休闲度假的网红打卡地。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该村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村民富裕了,集体经济也壮大了。2019年,该村集体收入由2018年的5.5万元增长到13.5万元,增长130%。

揭秘真实地雷战(地雷战的原型地在焦作这个网红村)(7)

村民在图书室阅览书籍

一个其貌不扬的民居,内部却被装修成环境优美的图书室;一所废弃的村办小学,施工人员利用古老的石头房,建成了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石磙、碾盘、古树与古色古香的民宿相得益彰,让农耕文化“再生”,让乡村“复活”……

揭秘真实地雷战(地雷战的原型地在焦作这个网红村)(8)

施工人员正在建设红色教育培训学校

5月1日,记者走访赵庄村各自然村,见到一幕幕施工的场景。

“按照‘红+绿’思路,我们正在谋划更加宏伟的蓝图。”赵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理军说。

揭秘真实地雷战(地雷战的原型地在焦作这个网红村)(9)

开发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走向富裕道路

据了解,赵庄村目前已启动“一大基地、四大工程”:建设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推进民俗产业培育工程、休闲健身步道联网工程、特色农产品采摘观光工程和生态环境提升工程。

为了把蓝图变成现实,作为赵庄村的扶贫分包帮扶单位,市政协积极推动该村各项工程建设。2019年年初以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娅辉每月都要来到该村,仅针对太行八英纪念馆建设就召开了4次专题会议,为该村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建设谋思路、定措施。

目前,太行八英纪念馆即将完成装修布展。这里将集中展示太行八英文史资料、《地雷战》影视作品以及战争实物等,演示赵庄村战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在山沟里,刘理军指着一排石头房说,这里是赵庄村的废弃小学,目前正将其改造成拥有30间培训教室的红色教育培训学校,前排10间房屋目前已经封顶,后排20间房屋正在抓紧建设。

揭秘真实地雷战(地雷战的原型地在焦作这个网红村)(10)

游客正在体验赵庄村的攀岩运动项目

“这些景点将串连起来,建设红色旅游闭合线路。”在山顶上,刘理军指着起伏的山坡说。该村还将修建八英纪念馆到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以及连接各自然村的步道环线,沿线修建红色体验拓展项目,展示太行八英故居、活动遗迹和《地雷战》场景以及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古民居、古树等,并对环线两侧进行高标准绿化、美化、亮化,形成观光度假——野外拓展——革命教育闭环线,打造红色生态旅游带。

“我们将发挥环境优美、生态优良、交通便利等优势,利用现有的48座房屋及部分闲置宅基地,环山修建购物、娱乐、健身、文化创意等为主的乡村特色商业街,融入乡村风貌、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植被古木等,发展民俗产业。”刘理军指着高窑河自然村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民居说。

刘理军介绍,在追求乡土、质朴的同时,该村将兼顾度假的品质与舒适,依山构建四合院式住宿区、庭院式住宿区、山景房、夜话吧、特色餐饮区、共享厨房等,改造和利用住宅时保留住宅外观,对内部进行装修改造,满足高端度假需求;最大限度地使用当地材质,形成外旧内新、外朴质内奢华的反差组合,营造出独特的度假体验,打造集吃、住、游、健、养、乐于一体的赵庄民俗度假小镇。

揭秘真实地雷战(地雷战的原型地在焦作这个网红村)(11)

登山健身步道

为推动乡村旅游,赵庄村还积极推进休闲健身步道联网工程,依托南太行登山步道,建设打通红砂岭、古寨、窄门等关键节点,形成与各自然村连接的乡村休闲健身步道网络。

按照“一村一景、一沟一特色”的原则,赵庄村将保留乡村风貌,整治周边废弃建筑,设置旅游示意图和村庄标志;实施生态修复,种植各类具有山村特色的绿化观赏苗木;建设许邦彦展馆、赵庄民俗展馆和土特产超市等,包装驸马沟、古寨、线柏等景点。“提升传统文化内涵,体现古村、记忆、乡愁,增强休闲健身度假的吸引力。”市政协派驻该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马兵说。

该村还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推动建筑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卫生厕所整治。同时,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打造在全市叫得响的集文化、旅游、体验、健身为一体的休闲度假示范村,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马兵说。

近日,杨娅辉再次来到赵庄村考察。她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既要谋划长远,打好“红色”“绿色”两张牌,又要干在当下。党员和村干部要带头领路,要下“绣花功夫”,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用自身的“汗水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军/文 吉亚南/图

编辑:郑小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