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战兵的伙食怎么样(提纯特战学员的)

端午节后,杨梅像是掉进了染缸,红得发紫。从宿舍到教学楼,每次上下班,姚春富都习惯性地从种有一排杨梅树的小路通过,驻足看看杨梅的长势。此时,正是采摘杨梅的最佳时节。

又是一年毕业季。几个星期后,数百名学员即将从这里奔赴祖国的大江南北,走上新的战位。

从教30多年,每届新生报到和毕业前,姚春富都会和学员们聊聊。每每翻看学员们入学时稚嫩的照片,对比如今黝黑的脸庞、矫健的身形、刚毅的眼神,在学员们举手投足间,他仿佛感受到了一种果实即将成熟的“味道”。

作为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指挥系的一名资深教授,姚春富一时无法精准概述这“味道”;但他知道,这还不是最好的“味道”,就像新采摘的杨梅,未经盐水浸泡洗净一样,甜中总带着些许酸涩。

如何对表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适应部队岗位需求,培养具备超常血性胆气、超群身心素质、超强智能技能的“三栖特战精英”,最大程度提纯特战学员的战斗精神,是姚春富和陆军特种作战学院的教员们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

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眼神里再多些一剑封喉的胆气,胸膛里再多些不惧生死的血性

某部队战术综合训练场,特战小队连贯破袭行动演练正酣。

“您觉得我院新毕业学员与部队久经沙场的官兵差别有多大?”去年夏天,学院基础部主任苏友芬到特种部队对毕业学员回访调研。观摩间隙,苏友芬与邻座的部队领导聊了起来。

“混杂在人群中,好像没什么区别,但细细观察,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少了点什么呢?”

“血性胆气。据我们对近几年新毕业学员不完全调查显示,有近六成学员毕业后,要经历两到三年的摔打磨砺,才渐渐有特种兵的样子。”部队领导实话实说。

那天,苏友芬没记住多少精彩画面,脑海里始终回荡着“胆气”“血性”“样子”等字眼。

这些字眼,像一颗颗钉子般扎心,夹带在她的调研报告里,被带到学院的教学筹备会上。会上,苏友芬提出了“培塑学员超常血性胆气、超群身心素质”等若干建议。

今年开学,随着《军事体育训练新大纲》颁布,刺杀训练这项传统训练课目,再一次展现在学院首批全军刺杀骨干培训班上。

时隔20多年,再一次听到木枪撞击发出的清脆声响,特种技术系副教授杨晓斌仿佛回到了20多年前的刺杀训练场,依然激动不已。

戴上护具,对峙阵前。透过防护面罩上的网孔,与对手眼神对视的一刹那,学员周勇像是被电了一下,心跳急速加剧。突然,对方一个猛刺,周勇用力一拨,剧烈撞击的震感,让他掌心一阵发麻,差点没握住木枪。几招下来,手脚紫了好几块。

这是杨晓斌期许的效果。从教多年的他,深知刺杀、擒拿、格斗等传统课目只有注入极强的对抗性,才能真正激发出学员的血性胆气。

负重40公斤,徒步行军300公里,最后一战是70公里奔袭。临近终点的那段路,地表高温似乎要将柏油熔化,每迈一步,学员李承阳都感觉脚掌被黏住一般,体力与心力都到了极限边缘。

穿山入林、崖壁攀岩、荒野求生……回想起这半个月的种种经历,李承阳一直认为这是一场“噩梦”,希望赶紧“醒来”。

“冲啊……”当终点的红旗出现在视线里时,李承阳突然发出了一声沙哑的怒吼,那一刻他完全忘记了满脚血泡和韧带拉伤的疼痛。

加速冲到终点的那一刻,李承阳视线有些模糊,但意识很清醒——他又一次突破了自己的身心极限。

李承阳知道,这是领取毕业资格证的唯一途径,没有捷径!

差距究竟在哪里

——青年学生与士兵学员的“先天”差距,亮起了实战经历亟待补课的“红灯”

坐在火车上,学员张铭仰躺在靠背上。车窗外闪过的风景,把他的思绪带回到3个多月来的演训场。

某海训场码头,风高浪急,张铭带领小队队员,驾驶侦察艇执行抵近侦察任务;

某战术综合训练基地,模拟联合边境封控作战行动中,队员们在40公里急行军途中,运用武装泅渡、山地射击等技能,越过重重障碍,成功抵达目标附近……

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张铭的足迹遍布高原海岛、深山密林,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历经大小演练10余场。

当一切都成为回忆时,张铭已经不在乎3个多月的苦累,他更关心的是回学校后怎样与士兵学员侃自己的“打仗”经历。因为,在像张铭一样的青年学生心里,没打过“大仗”“恶仗”,与士兵学员吹牛都不好意思。

想到这里,他不禁会心一笑。这场毕业淬火,鼓足了他与士兵学员“华山论剑”的底气。

这样的底气,也同样充盈在指挥系主任江游的心里。

一年前那个晚上,拿到学员期末战术指挥考核成绩单的时候,江游的手像被烟烫了一下猛地一抖:“优秀士兵提干学员优秀率超过80%,而青年学生不到40%。”

“差距究竟在哪里?”疑问萦绕在他的脑海里。

最终,江游从一组调查数据中找到原因:几乎所有优秀士兵提干学员,入学前都有重大演训、比武活动经历;青年学生入学前则犹如白纸一张。

“实战经历‘缺课’的先天差距,决定了这场比试的起点不同……”在议教议训会上,江游的分析得到了大家认可。

以往由于不具备开展大规模、多环境、实战化演训课目的条件,院校组织实战化训练的频率、密度和强度远低于部队。

“问题决不能交给部队!”一年过去了,江游已组织了多场实战化驻训和演习。他从一场场紧张的演练中,看到了学员们身上的变化。

他知道,要彻底清除差距,还有一段路要走。那一直贴在办公室墙上的成绩单,就像一盏“红灯”,时时提醒着自己。

谁会替你挡子弹

——再高明的战法打法,如果脱离团队凝聚力都会大打折扣

两年前,教员李盛阳在部队代职时,看到黑板上“谁会替你挡子弹”几个字时,心底一颤。

年度演习中,营里制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本以为胜券在握,不料,一名指挥员指挥时脾气急躁、固执己见,导致部属战斗情绪受挫,延误了战机。

“再高明的战法打法,如果脱离了团队凝聚力都会大打折扣!”

“兵带得好不好、凝聚力强不强,问问自己上了战场谁会替你挡子弹,就知道了……”

一句句尖锐的反思,同样拷问着李盛阳:民主测评,毕业学员带兵管理被评“能力不足”的竟有四成,个别评议直言“不会方法、不懂技巧、不解兵心”。

两年过去了,李盛阳至今仍用那样的反问,来检验对学员的培养。临近学期结束,他忙着队里的骨干换届工作。投票结果,见习连长刘青的连任在意料之中。

军校3年里,刘青当过见习班长、排长、连长。历经多个岗位锻炼,他逐渐显现出一名合格带兵人的样子。

为了让更多新任骨干尽快适应新岗位,李盛阳制订了骨干岗前培训计划,内容涉及部队基本法规制度学习、组训法教学法练习、日常工作流程演示等。

远在千里之外某部代职的管理教研室讲师谭大为,这段时间格外忙碌。代职的两个月里,谭大为已经记录了发生在身边的30多个案例。他说,这是备课室里绞尽脑汁也编不出来的“活教材”。

每批学员下部队实习时,谭大为都会布置一项实践作业——收集管理案例。实习归来的第一课,是案例辨析会。谭大为说:“通过几轮实践与思考的循环,极大提升了新毕业学员处置部队管理棘手问题的能力。”

临近毕业,校园里离别的情愫分外浓烈。但学员李明军有些顾不上与战友拉家常、合影留念,他忙碌在本科队学员的业余课堂里。在部队时,被评为优秀带兵骨干的他,受领了一项“特殊任务”——为学弟们传授带兵经验。他说这是他送给学弟们的离别礼物,也是他对母校感恩与不舍的独特表达。

再过一个月,刘青就将带领队员到特种部队实习锻炼。这段时间,他每天利用饭后半小时,组织战友一起学习《基层建设纲要》和常用法规制度,不时圈记疑惑点,期待到部队实习时找到答案。

特战兵的伙食怎么样(提纯特战学员的)(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