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被国家列为软性毒品(6000万软性毒品槟榔帝国面临土崩瓦解)

一纸限令

2021年9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槟榔这个藏匿至深的软性毒品,在悄无声息地野蛮发展了数十年之后,终于浮出了水面。

槟榔被国家列为软性毒品(6000万软性毒品槟榔帝国面临土崩瓦解)(1)

槟榔的前世今生

槟榔被国家列为软性毒品(6000万软性毒品槟榔帝国面临土崩瓦解)(2)

所谓“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配酒,天长地久”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个让人欲罢不能的小果子。

其实槟榔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初生目棕榈科植物,祖籍马来西亚,长着一张人畜无害的绿油油的憨厚的小圆脸,既没有招蜂引蝶色彩妖艳的果实,又没有沁人心脾的异香。

槟榔被国家列为软性毒品(6000万软性毒品槟榔帝国面临土崩瓦解)(3)

三寸钉的身高属实有点寒碜,你看看同为热带亚热带的水果,香蕉、椰子、木瓜,人家哪个不是要身段有身段要模样有模样。可槟榔却活得很佛系,不但长得不好看,果肉吃起来柴了吧唧的,无论是口感还是口味都属于严重的残次品,这种选择躺平了的植物原本早就应该被大自然淘汰了的。

但各位别忘了,咱们有一位叫“神农”的老祖宗,人家可是不挑食的,不论你再怎么歪瓜裂枣,都必须尝一口。这一尝不要紧,发现了新大陆了:浑身燥热,飘飘欲仙,爬山涉水的疲惫一扫而空,味道虽然对不起观众,但吃起来就是上瘾。

咱们中华民族种田的天赋是点满了的,这么好的东西自然不能轻易放过,于是槟榔便从马拉西亚引进至我国云南、海南以及台湾等热带亚热带省份。汉武帝征南越,以槟榔解军中瘴疠。平定南越后曾把上百颗槟榔移植到上林苑的扶荔宫,奈何“橘生淮北则为枳”,喜热的槟榔全都被冻死了。《齐民要术》中有记载:“槟榔性不耐霜,不得北植,必当遐树海南”。

著名的吃货诗人苏东坡谪居海南时,自然也不会放过这让人面红耳赤的小果子,留诗有云:“麝着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所谓脸颊潮红地“醉槟榔”,其实就是槟榔里的槟榔碱和次槟榔碱促使人体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使人精神亢奋,加速血液循环,交感神经胆碱能纤维,作用于汗腺M受体,引起温热性发汗。

古人的生活其实很枯燥的,而嚼食一块小小的槟榔就能对人体感官造成如此强烈的刺激,且表面上看来完全没有什么副作用,于是便迅速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风靡起来,古代敬称贵客为「宾」、为「郎」,「槟榔」的名字由此而来。

槟榔被国家列为软性毒品(6000万软性毒品槟榔帝国面临土崩瓦解)(4)

随着槟榔的普及,它的药用价值也被逐渐发掘出来。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记载:“槟榔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疬”。时至今日,槟榔仍是我国“四大南药”之首。

槟榔被国家列为软性毒品(6000万软性毒品槟榔帝国面临土崩瓦解)(5)

全国各地随处可见的小卖部中大多都有加工好的槟榔出售,不少地方,槟榔已经化身成民俗和文化的载体,婚丧嫁娶必备之物,海南许多地方至今仍把订婚说为“把槟榔”,可谓“无槟榔不成礼,无槟榔不成婚”。甚至在不产槟榔的湖南省也广为流行,2016年,“槟榔习俗”入选了湖南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湖南游子如果能吃上一颗家乡产的槟榔就会倍感亲切。

槟榔的罪与罚

在若干年之前呐,这颗能入药、能待客,兼具自娱自乐功能的小果子,风评都还算是不错的,但突然有一天,这玩意的口碑瞬间炸裂: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类致癌物清单中,槟榔赫然在列;

槟榔被国家列为软性毒品(6000万软性毒品槟榔帝国面临土崩瓦解)(6)

2013年,一篇名为《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横扫朋友圈,槟榔王国中6000万“割脸人”悲惨的遭遇历历在目,槟榔直接和口腔癌划上了等号。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颗自己从小嚼到大的小果子:我们祖祖辈辈都在吃的东西怎么突然之间就变成了1类致癌物了呢?

对于我们人类目前的认知水平来说,癌症属于一个概率问题,既然是概率问题,那就会出现特例,也就是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 一般来说抽烟的人比较容易得肺癌,但也有寿终正寝的吸烟者和完全不吸烟的肺癌患者;
  • 一般来说年龄大的人比较容易得癌症,但也有年纪轻轻就癌症晚期的;
  • 人们都说,嚼槟榔容易得口腔癌,但也不是所有嚼槟榔的人都中招,也有嚼了几十年啥事都没有的人;

于是人们就迷茫了,既然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能百分百保证不得癌症,那我们为什么不放飞自我呢,抽烟喝酒嚼槟榔多快活啊?

有了这个想法就是大错特错了,馆长这就把癌症的概率问题掰开揉碎了说一说吧。

先问一个问题:你觉得导致癌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遗传基因?是不良的生活习惯还是环境的污染?相信正确答案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导致癌症发生最相关的因素居然是年龄!

2013年我国的《肿瘤年报》数据显示:从40岁开始,癌症的发病概率就会指数增长,随着人类寿命的增加,得癌症的概率就会越来越高,无论如何养生、控制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等等等都不能逆转的,这是为什么呢?

槟榔被国家列为软性毒品(6000万软性毒品槟榔帝国面临土崩瓦解)(7)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癌症发生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人类体内大概有两百万个基因,已知和癌症相关的基因有一百多个,这些癌症相关基因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发生突变,癌症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那么这些基因在什么时候会发生突变呢?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时候,那细胞什么时候会分裂呢?一是所有人都会经历的长身体的阶段;另一种是后天身体受到伤害,组织修复的阶段。我们身体里的细胞都是有不同的功能的,大家各司其职、共同协作才组成了健康的组织和器官,细胞通过分裂完成更新换代,通过DNA的复制,让后来的细胞完美接替前任细胞的工作,但DNA的复制过程不是百分百成功的,会有一定的几率复制失败,也就是基因突变。普通的基因发生突变问题不大,如果突变发生在和癌症相关的关键基因上,那么细胞就会忘记他本身的职责,变得贪婪索取,无限繁殖,也就癌细胞,当我们的免疫系统发现癌细胞的时候,就会启动防御机制,清除这些癌细胞。可以这么讲,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癌细胞,而我们的免疫系统随时也都在清理着癌细胞。但不幸的是,我们的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并不是百分之百生效的,当足够多的癌细胞逃避了免疫系统的制裁,就会迅速突破我们身体的防线,通过血液和淋巴转移到身体的任何位置,最终剥夺我们的生命。

我们可以把人发生癌症的几率做一个简单的公式:P=ABCD

其中P是癌症发生的概率;

A是细胞分裂次数;

B是每次细胞分裂产生突变基因的数目;

C是突变基因是致癌基因的概率;

D为免疫系统容错率。

其中C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论你是富甲天下还是一贫如洗,每次基因突变正好发生在癌症基因上的概率都是相同的。B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DNA中包含父辈遗传下来的先天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虽然不能导致癌症,但会让细胞分裂时产生的突变数目大大增加,因此有家族癌症史的人,每次细胞分裂产生癌变的几率会远高于常人,随着家族的繁衍,这些基因突变会在DNA中积累并在后代中传递,后代中患癌的年纪会逐渐提前,最终,这一支也会因为过于年轻患癌去世而无法留下后代,从此消失,这就是残酷的自然选择。

而公式中的A和D都是和年龄直接相关的,人的年纪越大,细胞分裂次数也就越多,人的年纪大了,免疫系统变弱,纠错能力大幅度下降。哪怕你先天基因中携带的基因突变再少,再注意养生、到了一定年龄也几乎一定会患上癌症。

其实癌症就是造物主留在每一种生物DAN里的强制关机程序,是永生面前的最后一道防火墙。任何物种哪怕可以一直保持强壮,哪怕克服了衰老和疾病,最终也会因为岁月的流逝倒在癌症面前。

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将要在多少岁患癌症,其实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倒计时了,只不过由于恶劣的生活环境,很多人活不到患癌症的年纪就因为其他原因死去了。解放前,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到40岁,再往前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更惨,瘟疫、饥荒、兵乱....真的是生的不易,死的随机,人们根本没有机会去得癌症,而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外部因素,真正影响的只是A,细胞分裂次数。因为后天的外界因素使人体器官受到损伤,组织的自我修复都要靠额外的细胞分裂来完成,由于慢性病或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同一器官反复受损,就会导致组织的反复修复,细胞分裂次数迅速超过原本健康的组织器官在一百多岁时才能完成的分裂次数,从而在患癌的队伍里提前插队。

我们来看世界卫生组织的1类致癌物清单:

槟榔被国家列为软性毒品(6000万软性毒品槟榔帝国面临土崩瓦解)(8)

许多人对这个1类致癌物都有一个误解,认为只要评了一级,这种东西就不能碰,碰了就会得癌症,其实这个分级只是评定表中各类物质致癌的证据是否充足。所谓1类致癌物,就是表中的物质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和癌症有关。都说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太阳辐射还是一类致癌物呢,难道你会因此变成夜行动物?其实表中大多数的致癌物我们都不会长期接触的。但是,划重点了,槟榔、酒精、吸烟这三个家伙中的槟榔碱、乙醇和尼古丁是三大臭名昭著的精神活性物质,会导致成瘾,所谓成瘾,就是人一旦染上这三样,就会不由自主地保持和致癌物持续亲密接触。

首先是槟榔,经过口腔咀嚼后会形成化合物亚硝基,这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同时槟榔粗糙的纤维,在咀嚼时极容易刺破口情粘膜引起溃疡。嚼食槟榔对口腔细胞的损伤是持续不断的物理 法伤双重伤害,每次口腔上皮细胞试图自我修复的分裂动作都会导致口腔癌发生几率增加一分。

其次是酒精,酒精进入人体后,90%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通过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再经过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如果乙醛转化为乙酸不完全,就会出现乙醛堆积。乙醛对肝脏有直接毐性作用,可以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等,只不过我们的肝脏再生和自我修复功能很强,短时间内感觉不到不适罢了,但你感觉不到并不意味着癌变的几率不会变,在肝脏细胞“死亡-分裂”的循环中,肝癌离你就不远了。

同样的道理,香烟燃烧过程中会产生超过50种强致癌物质,会诱导基因突变,同时烟雾对肺部的损伤很大,导致组织坏死,肺部组织细胞被迫加班加点分裂来弥补坏死的组织,最终导致的结果就肺癌的概患肺癌的几率大幅度上升。

现在咱们再回顾一下开篇那句“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配酒,天长地久”。三大一类致癌物加三大成瘾性物质,乖乖......如果说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在患癌的队伍里的插队行为的话,那这种三位一体的作死方式基本等于托关系加号直接置顶了。如果怕死的话,就壮士断腕全部戒掉,但这三样单独挑一个出来戒断反应都是一般人无法抵抗的,能凭借个人意志顶住三重戒断反应简直难于上青天!

烟酒的害处已经人尽皆知,唯独这颗小小的槟榔似乎还在舆论的边缘徘徊。在我国的很多地方,槟榔作为一种“文化”已经刻在DNA里了,从湖南到海南再到台湾和广东,见面递上一颗槟榔比递烟还要频繁,据《2017年槟榔产业报告》显示,我国槟榔产业从业者达300万人,食品包装等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槟榔成品在国内的消费人口已超过6000万人,销量以每年20%增的速度在增长。

槟榔并不以美味见长,许多人第一次吃槟榔往往是亲戚朋友的推荐或者是出自好奇。虽然那种扼喉上头的不适感和怪异的味道劝退了一些人,但更多人在周围人的劝说下坚持了下来,从此便加入了嚼槟榔的大军,更可怕的是在精心包装的广告宣传下,这种貌似无害的软性毒品正悄悄出现在每个人的身边,在随处可见的超市小卖部的货架上,槟榔制品甚至会摆放在儿童食品旁边显眼的位置,一旦未成年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尝试导致上瘾,后果不堪设想!

槟榔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同时槟榔文化影响深远,而且不像二手烟,嚼槟榔这种行为本身不会对周围人造成二次伤害,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加强对社会大众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科普,让他们在误食之前就了解到槟榔的危害。已经槟榔上瘾的人自己食用就好,切勿向他人主动递槟榔,尤其明知对方不吃槟榔的前提下,怂恿对方尝试,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哪怕你是出于分享食物的好意。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限制槟榔广告的通知打响了向软性毒品槟榔宣战的第一枪,最终结果如何,请诸位拭目以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