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山海纳百川(百尺阑干横海立)
《雨中再赋海山楼》
【诗临其境】今天已是我第二次登上海山楼了,此前也是我人生的至暗时刻。
靖康之变猝发,群龙无首,我从陈留酒监的位上仓皇南奔,寻新主,却找不见新主。经襄汉,过湖湘,翻南岭,一路跋涉,风餐露宿,终于失魂落魄地到达广州。登上海山楼,平生第一次看海,就被那波浪排空的壮观气势震撼了,顿时觉得自己的渺小与无助,同时也让我对彼岸有了好奇与向往。
此番再度看海,我顿觉视野宽广,心胸开阔,壮志豪情油然而生。海山楼百尺栏杆横向海去,气直刺苍穹;孤山耸立海中,高大伟岸。站在高楼上真有一种会当凌绝顶的感觉,我要对着山与海敞开我的胸怀抱负。
海天相连,水光天影交融一起,伴随着海浪涌入我的眼帘。岭南大地春意葱茏,飒飒雨声令人心潮起伏。
然而,慷慨激昂赋诗之余,面对华夏陆沉国运衰颓却回天无力,我一介书生只能抱憾天涯。也曾忧心如焚,仰天长啸,却苦于找不到路径而徘徊踟蹰,为前途而悲哀。时过境迁,我大宋早没有了像霍去病、刘裕那样气吞万里的北伐英雄,曾有的太平盛世也只留存于历史的记忆中。怀古伤今之余,我只能期盼奇迹再现,期待有力挽狂澜的英雄再世了。
陈与义
【一句钟情】陈与义是奉杜甫为圭臬的,无论做人还是作诗。他政治上学杜甫,忧国忧民,忠君报国;诗风上学杜甫,历经丧乱,情感深沉郁积。只是多了份雄放,而不止是一顿一挫的压抑感——首联“百尺栏杆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是也。
这联诗最打动人的地方也就在此,以它开篇,即一扫初来广州时的精神颓势,令人精神一振。即使国家到了最危难的时候,即使人生落入最低潮,也要居高望远,胸怀社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若君臣都能如此,江山社稷尚有转圜之余地。
这联诗场面宏大,气势壮阔,令人想见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儒者宽广的心灵空间和迫切的救世情怀。
细品一下,这联诗中四个动词用得好,它们共同营造了一个雄浑壮阔的画面。你看,“横””立“分别对应“与””开“,各尽其妙。横””立“二字化静为动,赋予楼宇栏杆以飞动的气势和力量,富有雄壮之美;“与””开“则表明,虽无人知晓自己的报国豪情,但我依然向大自然敞开心扉,倾诉一生的心曲,何尝不是一种能量的释放和包袱的解脱呢?
登海山楼
【诗之感悟】这首诗前两联写海山,后两联写自己;前两联写自然,后两联写人生。虽有悲慨之情,却不至于不消沉绝望。陈与义悲慨的是,自己身为朝臣,虽有力挽狂澜之愿望,但毕竟系文员,且远离君王,无计可施,无力可出。不过,诗中没有埋没掉他所有的希望,只不过,重整河山,要有待于圣君名将的。
同是以儒者身份出场,登高赋诗,陈与义有别于杜甫,自始至终对自己定位准确,拿捏到位。他此时正在经历靖康之变的余波,正如杜甫安史之乱后入蜀。他是一个有政治历练的谦谦君子,有着与杜甫一样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入世态度,但还是有清醒准确的自省意识。
在这一点上,杜甫是略逊于陈与义的,少了点自知之明。杜甫自视过高,什么一览众山小、致君尧舜上,话说得太满。他喜欢发牢骚,什么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让人不大待见。他他悲观,什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让人读来太压抑了。
看起来,杜甫和比他小三百多岁的陈与义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超人的文学才情,不过,在从政经验上,在政治视野上,在践行中庸之道上,杜甫显然是有短板的。
诗得江山之助
【无障碍阅读】海山楼:广州名楼,此前作者写过《登海山楼》。
单父台:孔子学生宓子贱曾做过单父宰,物阜民丰,政绩卓著,百姓建台以纪念他。此处用典,意在代指太平盛世。
【作者故事】陈与义是从科举之途中一步步地走上政治舞台的。他做过太学博士、翰林学士和参知政事,具有丰富的从政经验。他从不刚愎自用,自作主张,务必遵循道德来辅佐朝廷,尊崇君王来振兴纲纪。他志在恢复,却不一味地主战,强调和议不成方可兴兵讨敌,体现出务实稳健平和稳重的执政风格。
【佳句背囊】陈与义是两宋之交最优秀的诗人,留下的诗词名句也比较多,如: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登岳阳楼》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与尘沙一并来。——《中牟道中》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临江仙》
独无尊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忆秦娥·五日移舟明山下作》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