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刘伯温(李善长问刘伯温)

每逢乱世都会英雄辈出,元末就如同隋末一般英杰、枭雄层出不穷,其中反元最强的三个势力分别是陈友谅、张士诚和朱元璋。

然而三人的经历不同,对待起义的态度也不同,从而导致结局更是大相径庭。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刘伯温(李善长问刘伯温)(1)

朱元璋开局一个碗,最后逆袭成大明开国皇帝,这连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可见其隐忍的毅力。

出身私盐贩子的张士诚没有吃过什么苦,也是其中最没有野心的对手,陈友谅倒是出身也不好,所以手段极其狠辣,不相信任何人。

也正因如此,陈友谅最先称帝,也最不得民心,张士诚随后跟上,偏安一隅没什么斗志,反倒是朱元璋,在刘伯温的建议下“广积粮、缓称王”,以至于避开了元军的针对,在干掉了两个老对手后,终于有条件推翻元朝一统天下。

就在局势逐渐明了时,身为朱元璋同乡的李善长询问刘伯温,如今大势已定,朱元璋会先杀谁?刘伯温淡淡一笑,要想登上宝座,必须除掉小明王。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刘伯温(李善长问刘伯温)(2)

这个小明王究竟是谁?为什么成为朱元璋称帝路上的最大阻碍?

元朝并不像其他少数民族创建的政权那样,为了维护统治与汉文化进行深度融合,虽然他们没有像清朝那样对汉人进行剃发易服的政策,但却不断地在侵犯老白姓的利益。

各种苛捐杂税就不说了,汉民族本身就是一个农耕文明,可元朝贵族却将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地用来放牧跑马,这就导致老百姓心中积攒了极大的怒火。

这一怒火的点燃发生在一次黄河改道,由于元朝官员无所谓的态度,最终使得农民起义彻底爆发。

率先挑起大旗的正是韩山童,他早年传播白莲教,宣传“明王出世”的思想,以此作为推翻元朝统治的理论支持,并在这一阶段结识了刘福通。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刘伯温(李善长问刘伯温)(3)

等到元朝治理黄河强征15万民工修筑堤坝时,他采取了和当年陈胜吴广一样的做法。

当时修建过程中从黄河河床中挖出来一个独眼石人,也不知道是不是韩山童自己放下去的,不过上面却刻着一行字:“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句话如同当年的“大楚兴,陈胜王”,瞬间在老百姓之间产生了效果。

韩山童趁机宣称自己是宋徽宗的八世孙,于是大河南北的老百姓纷纷响应,以韩山童为尊展开武装起义。

可惜地方军队突然镇压,韩山童因此被捕牺牲,其子韩林儿趁乱逃到武安山,等到刘福通击败元军后将其迎至亳州,并立其为帝,号为小明王,建国大宋。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刘伯温(李善长问刘伯温)(4)

自此,广大汉族人得到了民族感情上的支撑,“复宋”之心甚为强烈,短短数年之中,北方的起义军已经有了十几万的规模,这下元朝统治者再不能坐视不管了,镇压的力度日益加大。

而自称为红巾军的起义大军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团结,韩林儿作为皇帝手中没有实权,军队的领导权一直在刘福通的手中。

这时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也愈加明显,很多攻占了城池的起义军领袖开始不思进取,甚至出现了窝里斗的情况。

终于,当元军精锐主力对刘福通展开攻势后,红巾军的大本营分崩离析,刘福通只得带着韩林儿仓皇逃跑,原本号召天下红巾军勤王的号令,也变得不值一提,蛰伏在江南的张士诚居然突然派兵攻打韩林儿。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刘伯温(李善长问刘伯温)(5)

元朝统治者对于红巾军内部的权力纷争显然喜闻乐见,可谁都没有想到,在韩林儿被围困到近乎吃人肉的窘境时,天降一队人马击退了张士诚的部队,解救了小明王韩林儿。

此人正是朱元璋。

自古以来,但凡以“挟天子”作为手牌的诸侯,其大义名分上就占了绝对的优势。

很显然,朱元璋集团也是这么想的,虽然韩林儿没有实权,如今的天下也没有曾经东汉末年那么多粘性很高的诸侯,但韩林儿父子二人确实是这次起义的发起人,他们在老百姓的心中占着大义名分。

正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这乱世之中,有一个共通的纲领和信仰极为重要,有韩林儿在手中,试问老百姓和有志之士谁会选择投靠其他势力?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刘伯温(李善长问刘伯温)(6)

就这样,朱元璋团队将小明王好好的供奉起来,并为其修建了宫殿,俨然一副吉祥物的样子。

朱元璋做得也确实不错,即便他也没有将权力转交给韩林儿,不过在这长达十二年的起义过程中,朱元璋一直没有在君臣礼节上有过一丝纰漏。

朱元璋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韩林儿的臣子,可局势始终在变化。

当朱元璋击败了老对手陈友谅和张士诚时,已然坐稳了南方大地,可以正式跟元朝统治者掰掰手腕了,这个时候,“广积粮、缓称王”的指导方针也相应“落后”。

试想一下,一旦朱元璋集团一路北上,彻底推翻元朝统治,那么坐拥这万里江山的会是一个一点力没出的韩林儿吗?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刘伯温(李善长问刘伯温)(7)

就算朱元璋毫无野心,他手底下的文武也不会同意,这跟给别人做嫁衣有什么区别呢?

况且朱元璋一直奋斗在一线,他是打着小明王的旗号没有错,可毕竟每天都和兄弟们、士兵们在一起,这种并肩作战、尸山血海爬出来的友谊,如何是远在庙堂之上的韩林儿能比的?

因此,从上至下其实都被朱元璋的魅力所折服,至于韩林儿,愈发像一个吉祥物,当一个吉祥物其实也还好,怕就怕在他是个站在大义名分顶峰的吉祥物。

于是乎出现了这么一件事,朱元璋之前将韩林儿安排在了滁州,此时整个应天府(南京城)即将成为朱元璋集团统一全国之后的经济、政治中心,那么这个名义上的皇帝自然要从滁州移驾过来,可就是这次移驾出现了意外,并成为千古疑案。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刘伯温(李善长问刘伯温)(8)

此时小明王的作用已经没有最初那么明显,尤其当时张士诚包围韩林儿时,朱元璋想要“挟天子”的想法也被刘伯温反对过。

朱元璋一方面觉得韩林儿是一张手牌,另一方面也不想张士诚占了土地从而扩大势力,想要出兵勤王。

然而刘伯温认为韩林儿的存在,必然会成为朱元璋集团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救出来又怎样呢?真的供奉起来、甘心做一个臣子吗?可惜朱元璋没有听刘伯温的建议,出兵击退了张士诚,救了小明王。

其实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就有心将韩林儿迎接到应天府,刘伯温再次出面,这次言辞比之前的劝说更加犀利,以“天命”为主题思想劝朱元璋打消这种想法。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刘伯温(李善长问刘伯温)(9)

朱元璋也领悟到了部下的意思,故而一直将韩林儿供奉在滁州。

可是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眼看华夏即将一统,这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说巧不巧,韩林儿觉得朱元璋居功甚伟,将其封做吴王,甚至连朱元璋死去的双亲也进行了追封。

该说不说,此举着实刺激到了朱元璋。

他虽然领了职位,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或许朱元璋此刻开始细细品味起刘伯温当时的劝谏,既然被封了王,那自然得给皇帝一个合适的京城,实在无法拖延的朱元璋就只得命人将韩林儿移驾至应天府。

负责此次护卫工作的是明初名将廖永忠,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总之韩林儿的御船行驶到瓜步时发生了侧翻,韩林儿沉江而死。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刘伯温(李善长问刘伯温)(10)

韩林儿死了,作为保安队长的廖永忠却什么事也没有,组织打捞了一下,就回去向朱元璋负荆请罪。

朱元璋闻讯痛哭不止,把所有罪责都甩给了廖永忠,可奇怪的是,朱元璋并没有痛下杀手。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那般等级森严的体制下,廖永忠的这次“失误”就算是诛九族也毫不为过,可偏偏被朱元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种举动极其反常,但不得不说,这次所谓的“失误”,帮朱元璋除去了称帝路上最大的阻碍,所以后世很多人都在猜想,令韩林儿沉船正是朱元璋的主意,而廖永忠只是负责执行的心腹而已。

小明王一死,相当于天下没有了名正言顺的帝位传承,朱元璋自然而然成为首选。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刘伯温(李善长问刘伯温)(11)

再加上朱元璋本就在统一的道路上功勋卓著,又有这么多一起同甘共苦的兄弟们支持,轻而易举地登上帝位,并创建了封建帝制中最后一个汉族政权。

青田先生刘伯温的高瞻远瞩不得不让人佩服,他了解朱元璋,也了解人性,就像姚广孝之对于朱棣一样,他用自己的学识和权谋帮朱元璋成功称帝,这是他的过人之处。

可惜能和诸葛亮媲美的刘伯温并没有前者的韧性,依旧有着自己的锋芒,导致自己的结局也不理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