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沟的几个骡子(李家沟景丰家的那头丑驴)
我家的驴
文/李景丰
夏至这天,打电话回家。父亲说他和母亲正在地里割麦子。
又到了麦收季节,家乡是忙得没白没黑,急吃猛喝的节奏了。身在异乡,脑海中清晰的浮现出孩提时父老乡亲不知疲惫,争天气,抢时间的繁忙景象。还有在那艰苦岁月里任劳任怨,同甘共苦的驴。
记忆中家乡的生活,是没有哪个方面能够离开驴的。机动车还没法开到村口的日子,拉犁拖车,载人驮物,只要人一动弹,总是驴的主场。田间地头,随处可见驴的身影,村里村外,到处都是驴的声音。
我家养过很多头驴,体型不同,毛色各异。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头灰色的草驴。尽管它曾因为毛色差被称为李家沟村的“丑驴”,但是它却在我家的生产、修建、生活等方方面面立下了无可替代的汗马功劳。中间还产下两头小毛驴,给我家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效益。
“丑驴”刚从驴贩子手中买来的时候毛球遍体,皮包骨头。父亲就牵到大石镇上求医问药,悉心照料。平日更是端水添料,好生伺候。渐渐地,驴屁股圆润了,站在圈里,蹄腿刚健,精神抖擞。
“田家无闲月”最忙的还是麦黄六月。
麦芒鸟吹响了 “边黄边割”的抢收号角。苦心的庄农人都知道,防打防断,收割的黄金时间就那么几天。所以磨镰调担,人驴应战。都说黄土高原干旱少雨,麦收季节却偏偏雷雨频发,刹那成溪。每每鸡叫五更,朝阳如血,晴空万里。可武山一朵调皮的生云,风一撩,惹得屲上昼夜颠倒,瞬间电闪雷鸣,时时让人措不及防。“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酷暑炎热的麦地里,镰起穗舞,瘦了憨童,黑了娇娘。
割倒了的麦子,顺手成柬。叉地里摆“人”字造型,经风吹日晒直至晾干。把麦子从地里运送回打麦场的路,对于我的祖先来说是一条艰苦卓绝且一往直前的路。那是一场宏伟壮观的大仗,年年如是!贫瘠的土地,“帽顶儿种,鞋底儿收”平顺点的地方,全是粮田。路就只能绕着崖跟和沟边走,所谓“驴都站不稳的地方”在李家沟村的高老哈、刘家沟、大僻子屲等地界比比皆是。可长出来的庄稼总是要收回去的,在刀削斧劈的羊肠子路上,人担驴驮不仅是一件体力活,更是一件技术活。
我上小学的时候,村里用上了架子车,实木的那种。尽管死沉死沉的,但是却让乡亲们的运输方式,从人担驴驮发展到了驴拉人推。即便如此,每每想起那一个个用架子车拉麦的伏天;想起那一条条从泉湾到一队场七拐八弯陡上云天的坑洼路;想起那一幅幅驴伸长了脖子,人爬平了脊背,拼命往上拉的画面,都令人心有余悸,顿生敬意!
“丑驴”的脾性着实古怪,但它于我家是绝对的忠诚和负责的。
记得有一年,我跟着父亲在学校底下的那块地里犁地。活干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天上就开始下雨了。那天的雨下得真大,几分钟时间,就已经沟峁朦胧,落水成帘了。“丑驴”清楚父亲这个老兵“活不结束不休息”的性格,所以没等催赶便自发的加快了步伐。空荡荡的“渭河川”一人一驴,苦苦耕耘!
庄稼有灵,作息分明。农闲的时候,父亲总会出门去跑生意,赚些辛苦钱以备家用。冬春两季,整个石头台子上,数母亲起得最早。每个需要上学的清晨,当我从幸福的梦中醒来,耳畔总能听到清脆的“哒哒”驴蹄声。那是母亲牵着“丑驴”送粪归来的讯息。有时“丑驴”还会使个小性子,在母亲专心埋粪的当头,悄悄地跑回了家。
傍晚的时候,李家沟村的驴会去坝上饮水,“丑驴”也去。碰到志同道合的“驴友”它会主动地上前和人家打招呼,耳鬓厮磨,聊聊家常。或追赶,或蹦跶,玩得好不开心!
再后来,“西部大开发”的炮声炸开了“半截沟” 、“麻刺沟” 等“天险”,拓宽了通往天水、兰州等大城市的道路。品种繁多,功能各异的洋机器、新农具陆续开进了村庄,李家沟村自此步入了机械化农业新时代!
渐渐地,驴在农村的使用价值越来越小了,很多人就开始卖驴。“丑驴”在我家待的时间长,父母一直都舍不得卖。但苦于我们姊妹相继去外地读书、工作、生活。家中再也腾不出多余的劳力来给它铡草、饮水、出粪。到了不得不卖的时候,才让邻村一个本家亲戚牵了去。
“丑驴”走的时候,母亲就像每次送我出门一样,千叮咛,万嘱咐,絮絮叨叨的告诉人家,我们家驴有多好!一天饮几次水,几点起来添夜草,生病了该怎么办。至今看到我手机中存放的照片,母亲总是很激动,总会喃喃地说:“这是咱家的驴!”
眨眼功夫,我在外面闯荡有十多年了。每次回家,看到后院那孔曾今的驴圈,总会想起我家的“丑驴”。那个我孩提时的朋友!
想着想着,我会热泪盈眶!
真心,我家的驴一点都不丑。
我家的驴勤劳善良!务实担当!忠诚敬业!
我家的驴最美!
2018年6月30日 于陕西咸阳
作者简介:
李景丰,笔名甘清,甘谷县谢家湾乡李家沟村人。中共党员,建造师,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铁道建设报》、《中华铁道网》、《甘谷在线》等期刊媒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