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害虫大全图谱(每棵有机蔬菜都是带着压力长大大城小农)

新京报讯(记者 王纪辛)虽然北京周边有不少农业园,但是坚持用自然农事法、有机种植方式的并不多。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在海淀区上庄镇白水洼村一个叫良之悦品的有机农庄蔬菜种植园看到,大棚之间,露地种植的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这两天都已经结果了,日光温室里的蔬菜长了不少红蜘蛛、蚜虫,种植者也不干预,不会喷药杀死害虫。园区管理者说,棚里的高温会抑制害虫繁殖,适当存在的害虫,也会激励蔬菜长得更强壮。自然界里的竞争关系,还存在于不同种类的蔬菜之间,会给蔬菜制造某种生长压力,彼此刺激,能长得更健康。

蔬菜害虫大全图谱(每棵有机蔬菜都是带着压力长大大城小农)(1)

劳作间隙,肖健(右二)和园区里的农人在核桃林里休息。受访者供图

“看天”

考验菜把式功力的一道大题

芒种过后,气温逐渐升高,露地蔬菜生长得正旺。在海淀区上庄镇白水洼村良之悦品有机农庄内,满眼绿色叶片的后面,藏着金黄、淡紫、纯白的花朵,每个花朵后面,都是一种蔬菜,趁着适合的气温、适合的水分,自由地生长着。

这些生长在两座日光暖棚之间的蔬菜是清明节过后种下的,“过不了十天就能上市了”。良之悦品有机农庄负责人肖健告诉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像这个季节,春末夏初,露地长出来的蔬菜是正茬,自然生长的蔬菜,营养物质丰富。”

蔬菜害虫大全图谱(每棵有机蔬菜都是带着压力长大大城小农)(2)

种植园里的黄瓜长得正好。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摄

在肖健眼中,那些受到人为干预的作物,虽然生长很快,但也会快到来不及积累微量元素和活性物质,这些才是人们需要从蔬菜里吸收的营养物质。

“再一个,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这对形成蔬菜营养物质也非常关键。”肖健说,“蔬菜种植对时令的要求非常严格,每种蔬菜定植的时间很关键,哪种菜在哪个时间点种下去,都非常讲究,好的菜把式可以把种植时间精确到‘天’。”

就像老中青三代济济一堂,室外的黄瓜秧刚刚开花,鲜嫩的黄瓜顶花带刺;而室内的黄瓜,有的已经过了盛果期,藤蔓上还零星地挂着几根黄瓜,还有的已经显露出衰老的痕迹,叶片上长满了蚜虫。

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在良之悦品有机农庄看到,这种接续生长的模式,还存在于不同品种的蔬菜之间。叶类蔬菜旺销之后,接着就是茄果类上场。“温室可以模拟露地生长条件,也可以种出正常黄瓜的外形样子,却种不出正茬黄瓜的清香和甜味,那才是蔬菜本来该有的香味。”

在肖健眼中,“这才是人们需要从蔬菜里吸收的营养”和“这才是蔬菜本该有的香味”,似乎才是有机种植应有的追求。在他的种植园里,有机也并不那么简单,“在外行人眼里,农庄是幅平面图,这是一堆圆生菜,那是一片樱桃西红柿。而在有经验的菜把式心里,却装了一张动态立体排期表。”

记者到访当天,正赶上了一批新菜,“3号棚里的头茬油麦菜可以上市了,5号棚里的长茄要抓紧卖了……”对于不同蔬菜的“收获期”,农庄里的菜把式老梁是园里的绝对权威。

肖健告诉记者,每天清早,老梁都会把适合上市的蔬菜告诉他,他再向农庄会员发布新品信息,同时把不同阶段适合种植的品种、对应的种植地块安排给园区工人。园区里的人和菜,都在老梁的安排下,一茬接一茬地忙碌着。而老梁依循的,是对自然时令的把握。

“压力”

有机蔬菜好吃的独门秘籍

啥是自然农事法?“这还是讲究看天,一是把时间用好,再一个是把土壤用好。”在从事蔬菜有机种植之前,肖健是海淀区农科所所长,曾经主持过有机种植科研项目,他发现这种蔬菜生产方式可以做到连生物农药都不用。为了从事有机种植,肖健在家人反对的情况下毅然辞职,专门种植有机菜。

肖健发现,在各种提高作物免疫力的方法中,最直接的一个方法就是让植物的根系够发达,“不用农药的前提是,蔬菜自身足够强壮。”

“就像培养孩子,为什么城里孩子成熟晚,主要是因为周围环境太优越了,要给孩子一定压力,他才能成长,植物也是。”肖健说,为了让蔬菜生长过程中感受到压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限水、限肥,“它会自己拼命找水,这个过程就是长根的过程,根系发达了,又有足够的通风透光条件,作物的抗病性自然就高了,不用化肥农药。”

农庄里也种有北京市种子管理站提供的老口味蔬菜,记者看到,在温室大棚的最南端,靠近塑料棚的位置,种了一排西红柿,每棵西红柿秧上都结着碧绿的果实,离根部最近的第一穗果,有些已经微微泛着点红色,确实有点肖健所说的皮实“孩子”的样子。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挫折,蔬菜也不例外,总有害虫惦记着,不过肖健也琢磨出了一套控制病虫害发生率的方法,“任何一种害虫生长都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气候条件,第二是食物和水条件,否则就没法繁衍后代。种植过程中,控制好这两点,也就控制了病虫害发生率了。”

蔬菜害虫大全图谱(每棵有机蔬菜都是带着压力长大大城小农)(3)

依循共生群生原则种植的蔬菜。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摄

要想让蔬菜们长得好,肖健还有第三招,“激励植物强壮的另一个方式是共生”。在良之悦品有机农庄的日光大棚里,记者注意到,同一棚内种有多种蔬菜。由南向北,按照“个头”排列,羽衣甘蓝种在圆椒的南边,两畦叶菜之间种着一架水果冬瓜,不同作物之间,在争抢阳光、水分的过程中,都会逐渐变得更加“优秀”。“这种被称为‘共生效应’的生物现象,也被用于哲学、社会学领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依存的思考。”肖健说。

所以,肖健总结说,在自然环境下依时令种植、按照自然农事法生长的蔬菜,风味更为浓郁,营养也更丰富,这也是有机蔬菜好吃的最主要原因。

“生态”

大城小农的自然教育功能

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到访时发现,每个地块都有一位农人在忙着除草,他们的年龄都在60岁上下,遇到靠近秧苗的野草,会立刻蹲下去用手拔。除完草,老农们会按照订单,去各个棚里采菜,再分别称重包装,由园区货车送往各家。种植园里的农事活动在这些老人们的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蔬菜害虫大全图谱(每棵有机蔬菜都是带着压力长大大城小农)(4)

在田间除草,摘菜的老农。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摄

投身有机种植后,肖健的用人标准也和别人不一样,他说自己不会聘用年轻人,因为目前的有机种植行业,还不足以带给年轻人优厚的物质条件。“这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年轻人干不了,让老人悠闲地去做,慢工出细活。”话是如此说,但是肖健的话里似乎带着一丝无奈的酸楚。

虽然员工都是“老龄化”,但肖健还是欢迎孩子们来种植园参观玩耍,把农庄做成孩子们的自然教育基地,“对孩子来说,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会缺乏自然意识,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农庄里的自然课堂,对孩子们来说是很好的生态教育,蔬菜之间的遵循时令、共生竞争都能帮助他们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农场里的蔬菜也是个小社会,孩子们在这种自然农事法里,能从蔬菜们的身上学会平衡和尊重。

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郭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