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被蚂蚁咬会发生什么事(女子被蚂蚁咬了一口)
“一点也不疼,就像蚂蚁咬。”
在日常生活里
我们常听到用这句话来安慰人
可事实上蚂蚁虽小,但并不好惹
日前就有人因被蚂蚁咬了一口
出现了过敏性休克,差点丢了性命
前不久,家住福建泉州南安石井,宝宝刚满月的王女士晨起在家晾衣服时,突然感觉右脚有一丝疼痛,低头一看发现右脚脚趾上正有一只蚂蚁爬过。王女士没多想,顺手弯腰将蚂蚁拍死后便返回屋内。
谁知,几分钟后她开始觉得全身瘙痒难耐,身上迅速蔓延起各种大小不一的红色包块,又痒又肿又麻,还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察觉不对劲的王女士立即赶到了福建厦门莲花医院莲河总院。还在排队挂号时,王女士突然失去意识,医院迅速组织抢救。
资料图,图源网络
“全身皮肤瘙痒伴风团,以四肢及腹部为甚,风团呈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状,大小不等,伴有抓痕,诊断为过敏性休克、急性荨麻疹、蚂蚁咬伤。”该院内科主任雷志松介绍,经过及时给予药物对症处理,王女士转危为安。
为什么被蚂蚁咬了一口会出现休克呢?医生表示,不同蚂蚁的生活习性和毒性不一样,每个人被咬伤后的症状也不尽相同,严重者会引发过敏性休克或死亡。因此市民朋友们在外出活动时一定要做好防护,预防蚊虫叮咬。
温馨提醒:不慎被咬伤,如程度较轻,可先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被叮咬部位,减少毒素吸收,不要用手搔抓,以免导致继发感染。如有过敏病史或被咬后反应较严重,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下面小编总结了几种常见的虫子,如何预防?被咬了怎么处理?赶紧学起来吧。
红火蚁
这种蚂蚁在草地上比较多,个头不大,呈褐色,一年四季都有。
红火蚁(资料图)
被咬了会怎样?由于它的毒液很毒,人体一旦被咬,伤口会出现红肿,甚至出现内脏衰竭等危险状况。
专家提醒,被蚂蚁咬伤后肿胀不容易消退。可以用肥皂和清水清洗被叮咬的地方,还可以使用含类固醇的药膏(如皮炎平)少量涂抹患部。不过还是建议市民,及时到医院进行抗过敏和局部止痒消肿治疗。
如何预防?
如果在户外活动,小心辨别并远离红火蚁,做好预防尤为重要,如外出户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裤,同时家中的床单、草席需要不定期进行擦洗晾晒。
白 蚁
为什么碰到白蚁会痒?首先,市民发现白蚁不要恐慌,因为白蚁一般不会咬人。不过,白蚁当中有一种叫“兵蚁”,头部会分泌蚁酸。出于自卫,才会分泌蚁酸,类似于蚊子叮咬。小伙伴们如果被叮咬了,做清洗处理,用花露水涂抹即可。
一般来说白蚁不会对人类主动分泌这种液体,但是大伙也有机会间接接触到此类物体。比如说,和被白蚁光顾过的木制品接触的时候,就有很大可能产生皮肤过敏的情况。
白蚁(资料图)
如何预防?每年4月至6月是白蚁群体的繁殖季节,成千上万只带翅膀的繁殖蚁从原群体蚁巢中迁飞出去,一旦有适宜的地方就会生存下来,创建新的群体。
白蚁(资料图)
这一时节,家里要特别注意防治白蚁:
-
首先要安装纱门、纱窗,防止繁殖蚁飞进来;
-
在雨季时,傍晚五六点尽量少开灯,因为灯光会吸引白蚁;
-
如果家中已经有了白蚁,要及时进行消杀,或者在灯下放一盆水,白蚁受灯光吸引,并掉落在水中淹死。
蟑 螂
除了蚂蚁,令居民头疼的,还有蟑螂。“打不死的小强”常常在家中出没,又讨厌又烦人!
蟑螂有二三十种,常见的有六七种,最常见的是德国小蠊,它除了盗食、污染食物,还会损坏衣物、书籍,破坏电脑等电器,更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疾病。
德国小蠊繁殖速度相当快,从幼虫到成虫两周时间就能完成。其他比较常见的,还有褐斑大蠊、黑胸大蠊、日本大蠊,这几种蟑螂体积都比较大,有翅膀。
德国小蠊,从左上到右下依次为:卵荚(已孵化),若虫,雄性,雌性。拍摄:深山虫吟
被咬了怎么办?蟑螂是杂食性昆虫,各类食品都能吃,也常咬食其他物品,如棉毛制品、皮革制品、纸张、肥皂等,甚至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一般情况下,蟑螂不会咬人,但也有咬人的情形出现。蟑螂会在夜间活动,可能会咬人体的皮肤和毛发,尤其是小孩幼嫩的肌肤和毛发。一些蟑螂经消杀药物刺激,也会出现咬人的情况。
比起被蚂蚁咬伤,如果被蟑螂咬伤,咬口可能会深点,疼痛感也会更强烈些。医生建议,院前急救时,市民可以自行涂抹碘伏、百多邦等外用抗感染药物,如果出现红肿渗液、疼感加重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
如何预防?
要防治蟑螂,就是要搞好家里的环境卫生,厨房的缝隙,要用玻璃胶全部封住,让它们没有藏身之所。另外,他特别建议,不要买小摊贩卖的蟑螂药,效果没有保障,最好到专门的消杀公司去购买。
搞好环境卫生是除“四害”的有效手段。(资料图 匡惟 摄)
其实,除“四害”有秘诀:蟑抹缝、鼠堵洞、蝇治脏、蚊倒水。归根结底,就是搞好环境卫生。
赶快转发提醒更多人注意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海西晨报』,综合厦门晚报及网络● 往期精选■ 助力扶贫 我们在行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