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欧洲文学史(欧洲文学史漫谈)
文/马家骏
陕西青年大学同学在学习外国文学课、阅读《外国诗文选读》时,应该了解外国文学史的轮廓。这可以在业余读教育部颁发的教材《欧洲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东北各院校合编的《外国文学史》(吉林人民出版社)、华北、华东各院校合编的《外国文学简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华中、西南、西北各院校合编的《外国文学55讲》(贵州人民出版社)。这里,在一篇短文中,只能描述一下欧洲古典文学的大致轮廓。
欧洲古典文学主要指古代、中世纪、近代的典范文学。现代,有些作家作品也成了经典性的了,如果说“古典”是“经典”的意思,也可以包括部分现代文学。
欧洲古代,文明发生在南欧,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的文学是相当繁荣的。早在公元前十一二世纪,古希腊就流传许多神话、传说与史诗。希腊的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关于普罗米修斯、雷神宙斯、海神波赛冬、冥神哈得斯、太阳神阿波罗(福玻斯)、爱与美之神阿弗罗底德(维纳斯)、九个艺术女神缪斯的种种故事,关于赫拉克勒斯建十二大功、忒修斯为民除害、伊阿松取金羊毛等英雄传说,表现了古希腊人的智慧与观念,反映古代希腊的生活。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围绕特洛亚战争,至公元前九世纪形成两部史诗《伊里昂纪》和《奥德修纪》。前者写十年战争结束前的几十天中发生的矛盾斗争;后者写战争中一位将领返家途中十年飘流的冒险生活。这两部英雄史诗,传说为盲诗人荷马所编,实际是古希腊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荷马史诗之后,古希腊出现赫希俄德的《神谱》与教谕诗《工作与时日》、萨福、阿那克里翁与品达的抒情诗、伊索的寓言等等。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到前四世纪,希腊奴隶制民主制使社会达到空前繁荣,在此时期,戏剧与文学也空前繁荣。产生了三大悲剧作家:即写《波斯人》与《普罗米修斯》的埃斯库罗斯、写《俄狄浦斯王》与《安提戈涅》的索福克勒斯、写《美狄亚》与《特洛亚妇女》的欧里匹得斯,以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古希腊的文艺理论表现在哲学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的著作中。至公元前二世纪,希腊衰落,罗马继而崛起。公元前后,罗马帝国昌盛,出现诗人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散文作家西塞罗、塔西佗,剧作家普劳图斯、泰伦斯等。罗马文学对后世欧洲文学有很大的影响。
从公元476年到十七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千多年间叫做中世纪。中世纪建立了许多蛮族国家,实行了黑暗的基督教神权统治,封建割据与战争连绵不断。公元五到十一世纪是中世纪初期,封建社会形成,从古代传下来的只有基督教文化,而各个蛮族的民间文学传下来的有英雄史诗。早期的英雄史诗是蛮族尚未封建化和尚未基督教化时的产物,但为后世基督徒记录。其中有盎格鲁-萨克逊人的《贝奥武甫》、日尔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冰岛的“埃达”和“萨迦”、芬兰的《卡列瓦拉》(《英雄国》),表现了氏族与部落时代人民的生活与想象。十一世纪到十五世纪是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宗教文学和骑士文学,这时期的英雄史诗多歌颂历史人物如法兰克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罗斯时代的《伊戈尔远征记》和德国(准确应称“神圣日尔曼罗马帝国”)的《尼勃龙根之歌》,它们表现爱国家、反侵略的观念。这时,出现了城市和城市文学如《列那狐传奇》、《玫瑰传奇》表现市民反封建势力的思想。而民间谣曲如英国的《罗宾汉之歌》则表现了农民不受压迫的自由思想。
中世纪的后期(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初)又叫文艺复兴时期。这时出现了资产阶级,他们在打破黑暗的封建压迫与宗教统治上做了许多有益社会发展与科学文化发展的事业,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出现了前三杰:写《神曲》的但丁是新时代的的第一个诗人,写十四行诗《歌集》的彼得拉克、写欧洲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十日谈》的卜加丘都是人文主义(即人道主义,开始它是反对宗教神道主义的)的先驱人物。文艺复兴时期,奠定了近代各国的语言与文学。法国拉伯雷的《巨人传》、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最早的人文主义长篇小说,英国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最伟大的代表,他的历史剧《亨利四世》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等,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反映了原始资本积累时期人文主义理想同黑暗现实势力、同恶势力的矛盾。
十七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了政治史上的近代史,但文学上的近代文学史一般从文艺复兴算起。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法国1830年革命,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是封建复辟与资产阶级反复辟不断斗争的时期,这个阶段欧洲各国发展不平衡,文学情况也各不相同。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产生了资产阶级清教徒革命文学,它的代表是写《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的诗人密尔顿。十七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相妥协相平衡,出现了歌颂王权、歌颂理性的古典主义文学。悲剧作家高乃依的《熙德》、拉辛的《安德洛马克》、《费德尔》,喜剧作家莫里哀的《太太学堂》、《伪君子》、《唐·璜》等都是意义深刻、结构谨严、形象突出的剧本。古典主义还有保守的一面,到十八世纪为各国宫廷所推崇,就成了文学史上的障碍。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受到全欧性的启蒙运动的影响,文学开始民主化。在英国出现了现实主义小说,笛福的《鲁宾逊飘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菲尔丁的《汤姆·琼斯》、斯摩莱特的《蓝登传》表现了资产阶级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败与落后。在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思想家都拿起了文学武器宣传“自由、平等、博爱”,他们写哲学著作、写政论、写文艺理论文章,也写小说。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伏尔泰的《老实人》、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卢梭的《爱弥尔》、《新爱罗漪斯》等在启蒙运动中起了反封建、反教会的鼓动作用。在德国,继德国近代文学奠基人莱辛之后,发生了声势浩大的“狂飙突进”运动。早年歌德的剧本《铁手骑士葛兹》、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的剧本《强盗》、《阴谋与爱情》都是反封建斗争的号角。受启蒙思想影响,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姻》,意大利哥尔多尼的剧本《女店主》、《一仆二主》,英国剧作家谢立丹的《造谣学校》,俄罗斯剧作家冯维辛的《纨绔少年》都讽刺和嘲笑了贵族或资产阶级。十八世纪启蒙文学有一个支派叫感伤主义。这一派的小说多写在封建压迫下个性解放者的厄运,表现感情挫伤的哀惋。代表这个流派的作品有英国的斯泰恩的《感伤的旅行》、《商第传》、哥尔德斯密的《威克菲牧师传》。法国的《新爱罗漪斯》和德国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也是感伤主义作品。这一派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俄国拉吉舍夫的《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表现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有积极的革命的作用。英国的扬格、格雷的诗,俄国卡拉姆辛的《可怜的丽莎》则表现一种消极情绪。感伤主义过去也译主情主义。
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到1830年七月革命之间,欧洲大陆各国经历了激烈的斗争和复杂而曲折的历史过程。这个时期主要的文艺思潮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分为消极与积极两种:前者如德国的诺瓦利斯、霍夫曼,法国的拉马丁、夏多勃里昂,英国的华兹华斯、柯洛律治、骚塞,俄国的茹可夫斯基,他们的创作表现了对新时代的恐惧,向往封建的中世纪。积极浪漫主义则出现了许多的名家名作。德国十九世纪初,歌德、席勒进入了“古典文学”时期。歌德的抒情诗、悲剧《哀格蒙特》、小说《威廉·麦斯特》、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诗剧《浮士德》,席勒的剧本《华伦斯坦》、《奥尔良姑娘》、威廉·退尔,有启蒙精神和古典文学的庄严和谐,但更有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主义性。德最突出的积极浪漫主义应属于赫尔德林和早期的海涅。英国浪漫主义在十八世纪末就开始了。在早有前浪漫主义的苏格兰诗人彭斯,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大师有葛特汶,而最杰出的伟大代表是拜仑与雪莱。拜仑在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诗剧《曼夫雷德》中描写叛逆的个性,在《唐·璜》揭露了政治集团上层的腐败。雪莱的长诗《麦布女王》、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英国浪漫主义者还有诗人济慈和写了《罗伯·罗伊》、《艾文荷》(《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等历史小说的司各特。法国积极浪漫主义延续时间长,以小说家居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乔治·桑的《安吉堡的磨工》、《魔沼》,欧仁·苏的《巴黎的秘密》,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法国浪漫主义诗歌也不少。贝朗瑞、雨果、缪塞的诗歌各有长短。积极浪漫主义在全欧盛行,杰出的还有波兰的密茨凯维奇、俄国的雷列耶夫、奥多耶夫斯基、早期的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意大利的白尔谢、曼佐尼等等。
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西欧资本主义在发展中暴露出固有的矛盾,工人运动开始上升,东欧落后的封建残余与民族压迫,激起反抗,社会解放与民族解放的运动高涨;再加自然科学与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于是批判现实主义渐次代替了浪漫主义成为欧洲文学的主流。
批判现实主义是欧洲文学中最大的流派,它由浪漫主义过度而来,最早的批判现实主义散文小说首推法国司汤达的《红与黑》、梅里美的《高龙巴》与《卡尔曼》、小仲马的《茶花女》,英国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爱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俄罗斯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都通过写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的奇遇,以批判黑暗现实,宣扬个性解放,富有浪漫色彩。德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海涅、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也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三十至五十年代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是英国萨克雷的《名利场》、狄更斯的《董贝父子》和《双城记》,俄罗斯果戈里的《钦差大臣》和《死魂灵》,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包括《高老头》、《欧也尼·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等长中短篇小说97部)和福楼拜的《包瓦利夫人》等。
十九世纪中期,俄国在农奴制度改革前后的二三十年间,由于社会的大变化,再加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现实主义理论的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的作家和作品如赫尔岑的《谁之罪》,冈察罗夫的《奥勃洛摩夫》,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大雷雨》,车尔尼雪夫夫斯基的《怎么办》,涅克拉索夫的《严寒,通红的鼻子》、《铁路》、《谁在俄国生活得好》,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卡拉马左夫兄弟》,萨尔蒂可夫-谢德林的《一个城市的历史》、《戈洛夫略夫一家》。这些作品广泛反映了俄国社会各方面的生活,批判了沙皇农奴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九世纪后期与二十世纪初,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是在资本主义走向衰落的时代的时代即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向前发展的,一方面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一方面出现了颓废主义文学,现实主义受到了两方面的影响,出现了新的情况,有的作家向社会主义靠拢,有的转向反动,大部分作家坚持民主主义的现实主义。这时期杰出的作家作品:法国有莫泊桑和都德的中短篇小说,法朗士的《诸神渴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欣悦的灵魂》,挪威有剧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人民公敌》,英国有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肖伯纳的剧本《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伤心之家》,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德国有亨利希·曼的《臣仆》,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俄国有托尔斯泰的《黑暗的势力》、《复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和剧本《海鸥》、《樱桃园》,柯罗连科的《我们的同代人的故事》等等。
十九世纪中后期北欧、南欧、东欧还有很多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如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捷克女作家聂姆曹娃、杨·聂鲁达、哈谢克,波兰作家显克维支、普鲁斯、莱蒙特,罗马尼亚剧作家卡拉迦利,保加利亚作家伐佐夫,南斯拉夫诗人兹玛伊、剧作家努希奇,阿尔巴尼亚诗人弗拉舍里等。
十九世纪中后期出现了颓废主义文学,戈吉野、波德莱尔的创作对生活采取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的态度,对后来的高蹈派和象征主义文学影响很大,巴黎公社起义之后,或是出于对无产阶级的恐惧,或是出于小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绝望,或是出于对纯艺术派对新艺术的探索,首先在法国出现自然主义与象征主义。左拉是自然主义的理论家,但他的小说《萌芽》、《劳动》等基本上还是现实主义的。自然主义的作家在法国的代表是龚古尔兄弟。德国的豪普特曼、瑞典的斯特林堡写过自然主义的剧本,但更写其他流派的作品。象征主义是一种神秘而颓废的文学,法国的魏尔伦、韩波、马拉美,俄国的吉比乌斯等的诗歌表现了资产阶级的没落情绪。其他的颓废主义流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和以后,还有产生在北欧和德国的表现主义,产生在意大利后传入俄国的未来主义,产生在英国的唯美派、意识流和意象派,产生在法国的超现实主义等等。这些流派都以唯心主义作指导,反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反映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主观的感受,艺术上有的有创新,有的形式主义的东西。它们标志着资产阶级艺术的衰微和变形。
十九世纪中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趋向成熟。原来在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中如英国狄更斯的《艰难时世》、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乔治·爱略特的《织工马南传》中,在海涅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等诗篇中,在有社会主义倾向的作家如哈克纳斯的《城市姑娘》和莫里斯的诗歌与乌托邦小说中。已表现了劳资矛盾,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但毕竟不是无产阶级自己的创作,没有怎么写出工人阶级的斗争行动与革命精神来。三四十年代,英国出现了以琼斯为代表的宪章派工人诗歌。在1848年革命中,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德国的维尔特及其他诗人,写出了革命的作品。1871年巴黎公社的伟大革命运动中产生了鲍狄埃的《国际歌》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战歌。十九世纪末,革命运动中心转向俄国。在列宁主义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下,不但出现了群众性的无产阶级诗歌,而且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无产阶级革命作家高尔基、绥拉菲摩维奇、别德内依。高尔基的诗歌《海燕之歌》、小说《母亲》、剧本《敌人》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典范作品。它们以完全异于古典文学的光彩照耀于全世界。十月革命后的《铁流》、《毁灭》、《恰巴耶夫》、《列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等革命文学作品,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学在苏联与欧洲的胜利。
欧洲古典文学的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说明,文学是历史的产物,是社会斗争中的一翼,是不断更替、更新的。文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一切剥削阶级的文学终将过去,最有前途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学。
(《陕西青年》1982年10月号)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