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该干些什么(全员德育理念与班主任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该干些什么(全员德育理念与班主任德育工作)(1)

在当前的德育工作中,“全”字头的系列理念应该是最普遍最流行的指导思想了,全面德育、全过程德育、全员德育等理念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代表。在践行这些理念的过程中,很多中小学校发现全员德育作为具体途径来落实全面德育、全过程德育是比较现实立行的选择。由此,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把全员德育或全员育人作为德育工作的实质性核心指导思想,努力发动全体教职工参与到德育工作中,从而达到德育工作的全面化和全过程化。

然而,在全员德育的普遍化实践中,一些班主任也产生了这一类疑问:如果经过努力实现了这种全员实施德育的状态,是不是可以不设班主任了?全员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是什么关系?面对这种问题,不同的学校在现实中有不同的回答和选择,而从道理上明确全员德育与班主任德育工作之间的关系是做出合理选择的基础。

看点

01

全员德育的要义

从产生的根源来看,全员德育理念首先并不是一个成熟的理论或学术概念。全员德育的说法,一方面不在现有的大部分德育教材中出现,另一方面在德育专业论文中出现的次数也相对不多,系统化的学术论文更少。因此可以说,全员德育理念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理论化和学术化的主题。

从已有的关于全员德育的资料来看,全员德育理念多出于学校德育工作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全员德育工作中所遇问题的针对性回答。由此可以看出,在目前阶段全员德育还主要是一个工作概念,是教育实践工作者有效实施德育工作的一个创造性安排和组织。但是,这些情况并不意味着,现在主要作为德育工作理念的全员德育不可在道理和学理上来理解,至少它可以作为一种现实的德育工作思路得到解读。

作为一种德育工作思路,全员德育的内涵可以在任务、实质和核心优势方面得到具体的理解。

首先

在任务上,全员德育的基本指向是实施作为整体教育有机构成的德育。

广义的德育从内涵来看是思想品德的教育,狭义的德育主要是指道德的教育。无论是广义或狭义,德育最终都体现为精神和价值的提升,而这种社会精神和价值的提升经常也是与知识、技能的丰富相伴随,它们在很多情况下深刻地交融在一起。

可以说,很多教育工作本身就有着不可缩减的德育内容和价值,如果这些教育工作的实施者不亲自就此促进学生品德发展而坐等专业“德育”老师来实施德育,既割裂了教育的有机整体又可能丧失了机会。在这个意义上,全员德育可以说是让所有教育工作者在实施自身教育工作中承担作为有机成分的德育。这是全员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根本目标。

其次

在实质上,全员德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形式。

从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来说,两种方式比较普遍,一是专门的德育工作队伍组织,二是全面参与的德育工作队伍组织。

如果把德育理解为相对独立的具体教育工作,专门的德育工作队伍组织形式比较合理,而且也容易专业化、深入化。如果要指向作为整体教育有机构成的德育,全面参与的德育工作队伍组织是必需的形式。对于很多中小学校来说,实施全员德育的实质就是打造全面参与的德育工作队伍,增加德育的工作人员,力争能够实现在所有教育工作中恰如其分地实施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引领。

最后

在核心优势上,全员德育要突出有机性、及时性和全方位性。

相比较以往的专门德育,全员德育由于组织了承担各种教育工作的人员承担德育工作,这些教育工作人员更能够结合自身日常的教育工作来实施德育,学生在这种德育中更容易实现整体提升中的品德发展。

全员德育的及时性核心优势,是指学生在专门德育活动之外的广泛教育活动中产生的德育需求可以更加及时地得到关注和回应,广泛教育活动中的老师们都可以作为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关注和回应学生的问题。全员德育的全方位性优势主要是指德育时空的扩大,从原来专门的德育工作时空转变到所有教育工作的时空。

看点

02

全员德育的实施要点

作为一种工作组织形式,全员德育的思路还是非常清晰、明确,且优势明显的。当然,这样的评价主要是在理论意义上。从全员德育的实践状况来看,并不是每所实施全员德育的学校都能取得理想的结果,有一些典型的问题是需要清楚明白并认真应对的。

在全员德育的推行实施中,常见问题主要是德育虚化、扩大化和杂乱化。

所谓德育虚化的问题,主要是指有些学校在实施全员德育的过程中以“全员”为由弱化专业德育的力量,从而造成“人人有责,人人都不能有效负责”的典型问题。

所谓德育扩大化的问题,主要是指有些学校在实施全员德育的过程中过于强调所有人要以德育为中心,突出了德育而弱化了教育中的非德育层面工作,从而造成德育工作的过度扩大化。

所谓德育杂乱化的问题,主要是指有些学校在实施全员德育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全员德育素养的必要提升,从而造成德育工作因理解和认识问题而产生的德育目标内容不一致、方式方法不协调同步。

这些问题意味着实施全员德育的学校需要以深刻其内涵为基础,准确把握全员德育的实施要点。

根据其要义,全员德育在实施中一定要把握三个核心的问题:所有人员的德育素质基础、不同人员的德育工作主次分工、不同人员的德育工作协调与配合。具体来说,全员德育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实施要点。

第一

全员德育要以所有人员德育素养提升为基础。

虽然多数学校在教师师德培养上做出了很多努力,多数教师的师德状况还是非常让人放心的,但这不代表所有教师一定都具备了扎实的德育素养。

在现实的德育工作中,很多教育工作者甚至专业的德育工作者,在确定目标、理解内容、筹划方法、发展评估方面都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从现在的师范教育体系来看,对各类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并不必然包含非常专业化的德育素养提升,这意味着全员德育所涉及的相当一部分人员并不一定具备德育的素养基础。

从德育规范性来看,全员德育也不能在全员不具备一定德育素养基础的情况下全面实施,特别是在事关学生品德发展的大事上更不能准备不足就强行实施。

第二

全员德育在德育分工上要有区分。

真正的全员德育并不是所有人不做区分地实施德育工作,这样的话只能带来德育的虚化或杂乱化。一所学校的德育作为一个整体,本身包括方方面面的工作,全员德育不是让所有人员没有章法地实施德育工作,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岗位和主要职责因地制宜地开展德育工作。

因此,全员德育要进行有区分的德育分工,在学科教学岗位的人员主要从事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工作,在后勤部门工作的人员主要进行德育示范和环境育人的德育工作,而德育主管部门和班主任要进行专题化的直接德育工作。只有做出了必要的区分,全员德育才能真正有效承担整个学校的德育工作体系。

第三

全员德育需要强调不同人员德育工作的协调和配合。

在实施分工之后,全员德育要实现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就必须强调各种德育工作的协调和配合。在整个德育工作体系中,专门的、直接的、主题化的德育工作既有利于在特定主题上系统化、深化对学生的德育,特别是那些比较深入或有争议的德育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把自身受到的德育整合起来以获得整体的发展。

全员德育中其他人员进行的、与日常其他教育工作融合的德育,既能够在与知识、技能等方面有机协调发展中提升品德,也能够在日常化生活中实现自然的品德成长。

总之,全员德育需要强调协调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有质量的全面德育。

看点

03

全员德育下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定位

对全员德育解读至此,可以尝试回应全员德育下是否还需要班主任德育的问题了。从政策对班主任职能的定位来说,中小学班主任的职能主要是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两个方面。由班主任对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德育,虽然也可以包括日常化、融入式的部分,但也必然包括专门的、直接的和主题化的德育。

因此,回答全员德育下是否还需要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实质上是要回应是否还需要针对班级规模的长期的、专门的、直接的和主题化的德育。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分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

全员德育的德育工作组织体系需要有人承担长期的、专门的、直接的和主题化的德育工作。

从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来看,德育离不开长期的、专门的、直接的和主题化的内容和形式。

从广义德育的思想品德教育来看,这个领域存在着很多有分歧和令人困惑的难题,这些难题既非常需要教育者投入专门的时间和长久的努力去设计和实施教育工作,又需要学生在持续的专门化教育中得到品德的深化。

从品德发展来看,学生虽然可以从日常的各种学习中获得品德方面的融合式提升,但是这里面还会存在专门化德育的需要,如一些核心主题上的专门深化、一些观念分歧性主题上的澄清深入、品德全面发展上的诊断和补足,等等。这些都需要有人来承担一些专门化的德育工作。

第二

全员德育的专门化德育工作以班级为单位到目前为止还是替换形式不多的选择。

如果不考虑教育工作人员数量和素养问题,任何领域的教育都是可以不需要班级的。小班化甚至小组化的学生组织形式多是在人力资源充沛的条件下可以实施的改革,这应该也可以是一种待普及的理想状态。

但是,在教育总体工作不减反增的情况下,在教育的人力资源没有明显增加的条件下,在试图通过培训让所有教育工作人员都实现德育专业化发展但还没有实现之前,以班主任对以班级为规模的学生群体进行专门化德育的形式还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多数学校需要采用的形式,否则就有弱化专门化德育的危险。

由此,全员德育下的班主任德育工作,需要特别强调所实施德育工作的专门化和专业化水平,需要强调能够对其他教育工作人员的德育工作进行必要的关注和主动配合,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在众多教育工作人员实施德育之后的总体状况和问题。所有这些德育工作其实都是实施全员德育之前也需要承担的工作,只是在其他教育工作人员德育工作的支持下,这些工作需要在更加高品质的水平上实施和提升。

栏目:理论与实践

作者:余清臣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责编:赵敏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